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为什么医生生了癌,死得更快
热度 25 何裕民 2015-6-8 16:28
医生自己生了癌,生存下去的可能大大低于百姓(特别是西医师),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2010年上半年接连发生在上海和台湾的两件悲伤的事,可以作为脚注。 该年春节后不久,上海最著名的肝胆专科医院,某位40多岁且颇有声誉的临床医生,在为别人肝区查体时,弯腰偶尔发现自己肝区有轻微不适,一检查,确诊为肝癌。马上住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3062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25
郁,为百病之源
热度 24 何裕民 2015-5-22 15:35
朱丹溪有一著名论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朱氏的门生和弟子,都反复强调:“郁为百病之源”、“百病皆生于郁”;不厌烦地论证“郁证”的普遍性和危害性。郁证,简称“肝郁”,类似于今人所说的抑郁,但其含义广得多。它的主要病理机制就是肝失疏泄。 临床上,郁证(肝失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429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24
心身关系:莫衷一是之历史认识
热度 24 何裕民 2015-5-21 16:30
心身关系十分错综。笔者由于醉心于斯,故曾多次做过总结。 古今中外关于心身关系的假说,不下20余种,至今莫衷一是。 在此,先简单介绍一下西方的有关认识。如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心身二元说,认为肉体降生后,灵魂潜入前来依附,两者是割裂、瓜葛不大、不相干的。肉体死后腐朽,灵魂可以不死。 希波克拉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707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24
如何合理健康地“食素”
热度 24 何裕民 2015-5-13 16:13
纯粹的素食并不是最完善的膳食方案。由于素食者可能导致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及优质蛋白等营养素摄入量的缺乏与不足,同样会影响健康。 因此,为了达到营养平衡、体格健壮的目的,素食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平衡膳食:所谓膳食平衡,就是要保证所食用的食物之间、各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214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24
增加粗粮纤维,防癌抗癌
热度 24 何裕民 2015-3-31 15:27
膳食纤维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类食物中,主要分成不溶性纤维(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和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树胶和胶浆等),它们都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精细饮食,废物久滞肠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精细饮食,但加工过程常常导致纤维素丢失,从而摄入过少。人体虽不能消化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3371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24
为什么出家人很少生癌
热度 28 何裕民 2015-3-30 16:02
都是素食之功    研究提示,和尚和尼姑患癌的比率很低。导师何裕民教授就曾经分析过这种现象,认为一方面与其长期念佛和诵经,能较好保持清净宁和的心态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其长期素食也有密切的关联性。 科学家们则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英国研究人员在对饮食习惯与癌症关系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3578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28
食物杂而多样化
热度 22 何裕民 2015-3-27 16:05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对数千年饮食文化历史的梳理表明:中华民族传统的膳食结构提倡食物来源多样化,以适合人类消化道生理结构和人体全面营养之需要,并提倡不同营养成分食物之互补,做到全面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是要求日常饮食尽量注意做到多样化,食品宜广而杂;要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343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22
古今名人的垂范
热度 13 何裕民 2015-3-26 16:1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近年来,城市中经济条件比较好且更注重养生的人中,很多人开始注意饮食健康问题,少吃肉,多吃一些对健康有益的蔬果等。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提升和健康食物的推广和宣传,崇尚植物性食物的人群越来越多。 如果用“红”来形容动物性食物,“绿”来形容植物性食物。那么,似可引用南宋“易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186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3
做好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结果
何裕民 2015-2-9 14:02
浙南著名的企业家老王硬是载着我的助手小王,一同来上海找我。我感到奇怪:“你来看病,为什么要拽着小王来,他很忙的。”老王说:“拽着他来,一是让他外出放松放松;二是对他表示感谢!” 老王侃侃而谈,自我总结五年多的肝癌康复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做好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结果!也许,常年的企业 ...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6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