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ifei

博文

本单位图书馆的现状与思考

已有 3844 次阅读 2011-5-28 01:35 |个人分类:文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馆, style, 植物学, 分类学

自来到植物所学习后,使用本单位图书馆查找文献比较多。图书馆虽说不大,可是每次总能在密密麻麻的书山里找到几个宝贝而欣喜不已。不过有次比较惨,愣是将一个好好的手机丢失在茫茫的书海里而再没音讯。在国内,说IBCAS图书馆在植物学领域馆藏最丰富该不过分。说起历史来,那可以说得多了,可以联系起来多少光辉前辈的事迹。现在图书馆,可以比较方便地查阅世界各地植物的信息,跟踪最新的进展,追溯到西方200多年以来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在古籍与方志中追溯本本草草。

现在通过图书馆查一些基本的文献没多大问题了,可是一旦把视野扩大到邻国,到大洋彼岸,或稍微多追溯些过往的老文献,那就比较容易感觉到我们文献收集的局限。国内近20年来出版物激增,关于植物分类学之类的地方植物志、图鉴、检索表、名录之类的出版物不甚枚举,且地域范围越来越细化,从省级到县甚至到一个保护区,一座山,一个校园。植物所目前的收藏只能说保证了省级和重要的地方植物志的收集,而其他则相当薄弱。对于使用者来说,我们只能说还好有国图,有这么一个强制的版本收集库,从香山过去也不远。

最近有一很不好的消息:图书馆的纸本采购经费被大幅削减,据说今年一下子削减到只有一万多元。当时听了都不太敢相信,现在一万多块钱大概还不够领导们吃一顿饭吧。很郁闷,如此“粗暴地虐待”甚至是残害图书馆。。。俺不禁长叹再长叹,一研究所图书馆竟沦落至如此。。。呜呼,悲哀!领导大概都是不使用图书馆的,也跟他们的绩效毫无关系的。

另我也在思考,领导都不是做分类学或多样性研究的,他们并没有很领会到图书馆服务于此类学科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对于分类学研究来说,文献与标本是两个举足轻重的资料。谁拥有更多的标本与文献,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就更易做出让人信服的研究与处理。因此,对一个植物学研究机构来说,标本馆与图书馆是其立身之柱。这些是极为重要的要资源,谁最多最全,谁就最强。正因是资源,所以基本上来说,并不能说一本书没人使用或引用就没有价值,只能说他的价值没有被发现。英国邱园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圣地,就是因为它无可比拟的极丰富的全世界的文献与标本。此硬件条件够了,人才自然而然要汇聚过来,在此机构工作的人才能更好的获得学术上的进步。在分类学领域,它的活力与魅力是积累,积累更多的材料与文献。君不见我所前身的两个独立研究所在民国时期是如何风光的?他们无一不是想方设法去获得更多的文献与采集更多的标本。

而今呢?我个人觉得分类学在中国还需要做很多年才能把家底摸清楚。这个过程还会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开展此类研究困难重重,耗时耗力:首先就是找文献、找标本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很多时候总有一些文献或标本就是无法获得;另一个是视角问题,我们的研究往往只能局限在中国或稍大到东亚,因为我们缺乏周边国家、缺乏拥有世界各地的标本与文献。我们研究的视野被严重束缚了。所以我们目前的标本馆与图书馆条件其实是相当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不过现在的数字化标本与文献突然间极大方便了分类学的研究,诸GBIF、各大标本馆的Herbarium Catalogue与Type database、BHLBotanicusTropicosIPNI之类的服务很受欢迎。国内现在也有开发出类似的数据库,标本数据库当属CVH,而文献数据库则期待BHL-China。BHL-China这是最近依托植物所图书馆而开展的生物多样性遗传图书馆的中国节点BHL-China http://www.bhl-china.org/cms/)项目。这才启动不到一年,现在这个平台尽管不成熟,但体验下来的感觉与主站BHL开放、高质量、多选择的理念相去甚远,处处感觉是防御,是限制,是关门造车,是少数人维持的个人天地。

也本以为透过这个项目图书馆能在经费上得到更好的保证,我错误地以为领导也会认为藉此平台可以切实加强图书馆的馆藏。原来他们是希望一劳永逸,最好最终关掉图书馆才好。现在的采取的策略是控制纸版,扩大电子版。扩大电子版当然对用户来说是好事,可是要严格压低纸版的购买,我坚决反对!实际上,图书馆发展这几十年来已经欠了很多债了,尤其是文革期间和普遍的经费严重紧张的90年代。个人觉得纸版文献不可能被电子版替代,就像照片永远无法取代标本一样。电子版文献和照片都只是方便了信息的传递,最终表达出来还是需要回归到纸上(打印)与标本上。

总之,希望图书馆的经费无论是在电子还是在纸版的采购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图书馆利用率低,不是资源不好,而是资源不够好,不够多,还不是很能吸引读者(另一重要因素可能是宣传力度与服务水平的高低)。本身货色就不怎么样,何谈让人家来欣赏你?所以,我希望图书馆在数字化的背景下能更加注重收藏,保持和增强自己的收藏特色。以open and open丰富馆藏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也才能提供更有力的资料来吸引更多的读者。我想,植物所图书馆何时能把专业文献与标本收集到邱园的水平,到那时说IB-CAS是国际分类学研究一重镇就不是句空谈,不是吹牛皮了。不过要达到实至名归的“中心”地位。我们的文献与标本收集的数量与覆盖面还需要极大的改进,其实我们落后传统的英美法德俄等国都很多很多,你知道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870-448753.html

上一篇:民国时期植物学总书目<摘录>
下一篇:淘几本书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3 王守业 郭利萍 王启云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