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desig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pdesign

博文

封底的话—《从117到中国尊,姚攀峰工程实践及前沿研究》

已有 6182 次阅读 2016-1-2 16:17 |个人分类:01-工程设计与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从117到中国尊——姚攀峰工程实践及前沿研究”已经成书,该书集结了我与同事、合作伙伴们的代表性工程和研究成果,部分内容首次发表。行内专家学者给予了我们许多支持和鼓励,谢谢他们。我们特在封底节选了专家的话并发布。——姚攀峰



“您很有创新思想,不妨同时在提高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者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上做出贡献。”——陈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

“他在天津117设计过程中,针对世界上首个超过30平方米巨柱,突破了采用钢骨混凝土柱的传统做法,提出了多边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巨柱技术,在天津117得到了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推广到中国尊等项目中,目前多边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巨柱已经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竖向结构形式之一。”——聂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亲历了国贸三期、天津117和中国尊等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他涉猎广泛,视角独特,对新技术兴趣浓厚……“——范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详细展示了作者提出的非饱和土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砌体-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多边多腔钢管混凝土巨柱(“姚氏巨柱”)等新理论和新技术,也首次系统描述了作者在防震减灾领域提出的“设防巨震”、“避难单元”、“四水准、多阶段”、“综合逃生法”等抗震新理念。……”——吕大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形成了多边多腔钢管混凝土巨柱的思想和具体概念并推广应用到中国尊等多个项目,是我国结构工程界为数不多的重大原创之一,推动了我国复杂超高层结构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作者在结构抗倒塌设计理论、地震逃生科学等领域多有创新建树,特别是在完善“四水准设防理论”、提出“抗震综合逃生法”、构建“砌体-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并在相关规程得到了体现。……”——赵世春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作者基于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深刻理解,利用已有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改进的莫尔库仑抗剪强度公式,用极端实验验证了其合理性。……”——杨光华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通过对建筑设计需求、结构合理性、结构耗能机制、历次超限审查意见等多方面对结构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进行了论述,使读者能够详细地知道中国尊最终结构方案的确定原则和选取原因——李治 中信设计总院总工程师

他在中国尊项目时负责结构设计工作,有效整合设计资源,全面管理设计质量和进度,控制了风险。提出了多边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巨柱(姚氏巨柱)、高延性双连梁核心筒等重要技术,在中国尊项目得到了应用。在他和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尊顺利通过了振动台模拟巨震的考验,抗震性能优异,综合效益超过10亿元,创造了国内同类项目结构超限审查用时最短的记录。——齐明 大连中信海港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中信中国尊项目公司副总经理)


专家推荐语(全文):

目前中国仍然处于建筑工程的高速发展期,很多工程项目在规模、影响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多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者与管理者,姚攀峰先生在建筑结构领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亲历了国贸三期、天津117和中国尊等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重大工程建设全过程。他涉猎广泛,视角独特,对新技术兴趣浓厚。在本书中,姚攀峰先生对国贸三期、天津117和中国尊项目的工程概况、结构选型、荷载与材料、计算分析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讲解了多边形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巨柱、抗震避难单元等新理念,提出了在砌体结构抗震、次结构与非结构构件抗震、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本书可为广大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在了解国内重大建筑工程动态与新技术时提供宝贵的参考。——范重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本书是姚攀峰同志长期从事结构工程设计实践和防震减灾研究的一部心血结晶。书中以作者参与设计的国贸三期A项目、天津117项目和中国尊项目为实践背景,既详细展示了作者提出的非饱和土摩尔-库伦破坏准则、砌体-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多边多腔钢管混凝土巨柱(“姚氏巨柱”)等新理论和新技术,也首次系统描述了作者在防震减灾领域提出的“设防巨震”、“避难单元”、“四水准、多阶段”、“综合逃生法”等抗震新理念。本书是一部集新理论、新技术、新理念于一体,学术前沿研究和重大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佳作。——吕大刚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从117 到中国尊——姚攀峰工程实践及前沿研究》是具有实用性、技术性的重要学术著作,内容包括多项复杂高层结构技术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集中展现了国内外高层结构技术的最新进展。

超高层结构的建设能力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象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超高层结构设计理论与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作者多年来活跃于超高层结构技术领域的工程前沿,形成了多边多腔钢管混凝土巨柱的思想和具体概念并推广应用到中国尊等多个项目,是我国结构工程界为数不多的重大原创之一,推动了我国复杂超高层结构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作者在结构抗倒塌设计理论、地震逃生科学等领域多有创新建树,特别是在完善“四水准设防理论”、提出“抗震综合逃生法”、构建“砌体-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并在相关规程得到了体现。

以上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与作者多年来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分不开。我们也期待作者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特此,我非常乐意向广大结构科技工作者郑重推荐《从117 到中国尊——姚攀峰工程实践及前沿研究》。——赵世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本书作者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大建设的机遇,坚持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勇于创新,在地基基础、结构工程及工程抗震方面取得了独创性的成果。针对半开挖地基基础这一特殊基础形式,作者在Prandtl 假定的基础上,推导了相应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引入相应的修正系数给出了实用计算公式。作者基于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深刻理解,利用已有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改进的莫尔库仑抗剪强度公式,用极端实验验证了其合理性。在结构上,提出了多边腔钢筋混凝土巨柱的新结构,丰富了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型式。对解决量大面广的低层建筑的地震灾害问题,提出了“避难单元”的避震结构型式。这些成果将给相关领域读者带来新理念和新知识,对工程实践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特为之推荐。——杨光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对于高度超过500米以上的复杂超限高层一直是工程设计界的高难度项目,姚攀峰先生本着敢挑大梁、追求卓越的信念,不惧挑战,在这方面的设计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众多心得体会。在本书中,对多个复杂超限高层的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介绍,图文并茂、内容详尽丰富。在中国尊项目的结构方案讨论章节,作者通过对建筑设计需求、结构合理性、结构耗能机制、历次超限审查意见等多方面对结构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进行了论述,使读者能够详细地了解该项目最终结构方案的确定原则和选取原因,对设计极具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中不仅对有关高难度项目的设计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还展示了作者在多腔钢管混凝土巨柱、巨震避难单元概念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对广大设计、科研人员而言,的确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李治中信设计总院总工程师

姚攀峰先生是我的同事。他在中国尊项目时负责结构设计工作,有效整合设计资源,全面管理设计质量和进度,避免了多项重大风险。他提出了多边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巨柱(姚氏巨柱)、高延性双连梁核心筒等重要技术,在中国尊项目得到了应用。在他和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尊顺利通过了振动台模拟巨震的考验,抗震性能优异,而且综合效益累计超过10亿元,创造了国内同类项目结构超限审查用时最短的记录。

本书是姚攀峰先生长期从事建筑结构领域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宝贵结晶。在本书中,以姚攀峰先生亲历的国贸三期、天津117和中国尊项目等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重大工程项目为实践背景,详细介绍了其工程概况、结构选型、荷载与材料、计算分析以及采用的关键技术,同时讲解了多边形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巨柱、抗震避难单元等新理念,提出了在砌体结构抗震、次结构与非结构构件抗震、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本书实用性强,理论很好的结合了实际,立意高,将为广大工程管理人员在了解国内重大建筑工程动态与前沿技术方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齐明原中信中国尊项目公司副总经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8553-947592.html

上一篇:卓越工程师与SCI
下一篇:尊重学术规则从国家标准开始
收藏 IP: 117.13.202.*| 热度|

7 徐令予 武夷山 李兆良 王善勇 宁利中 程少堂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