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contro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encontrol

博文

育儿育人育己 精选

已有 6587 次阅读 2015-3-3 02:2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儿子来美国之前,非常任性,有时我甚至感觉是一种病态,举三个例子,大家就可以想象他的任性的程度。

  儿子两岁的时候,我回家按门铃,他在房间里听见了,要来开门,我爱人在客厅,近水楼台,就先开了,结果儿子不依不饶,非要我从客厅出去,再按一次门铃,他来开门,这才算数。四岁的时候,带他到我的实验室玩,他看到实验室的电脑鼠机器人,非要拿回家不可,把他拉出了校门都不甘心,一路上又哭又闹,在地上打滚,引来路人围观。直到我发动车准备出发,他才不情愿地离开。第三件事是去年刚来美国(6岁),我们没有车,每天坐公交送儿子上学,A线路是不需走路,但是要换乘两次公交,还需等20分钟,这样需起床很早。B线路则是坐一次公交,但是需走15分钟,但是可以节约30分钟的睡眠时间。我们一直都坐A线路,但有一天,我跟他说尝试一下B线路,他死活不肯,没有办法我和老婆只好强制执行,在中途下车,他虽然下车了,但是异常委屈,大哭大闹,认为我们违反他的意志行事,到了晚上说梦话都是在哭闹,折腾了近2个小时。我和妻子当时感觉到很害怕,觉得这孩子是不是精神有问题。

   后来,我静下心来分析,是什么导致了儿子如此任性?慢慢回忆他的成长经历,他出生的这6年,正是我和妻子奋斗的阶段。房子、老人、小孩、车子、职称各种压力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每次儿子悄悄到我们书房找我们陪,我们总是无情地拒绝。爸爸陪我玩一会儿爸爸要挣钱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妈妈陪我玩一下,“妈妈要写完这篇论文才能陪你,去跟家家(外婆)到外面玩去”。于是,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跟老人一起渡过,老人对孩子百依百顺,要吃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玩就怎么玩,结果一步一步就任性起来,特别是被我们长期无情的拒绝之后,长期地对他不耐烦之后,他也开始对我们生气了。他为什么经常会做一些我们觉得无理取闹的事情呢?因为他说不出道理,他只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让我们关注他。

  来美国后,由于很多事情需要安顿,国内的事情也要交待,还是没时间陪他。虽然我很爱他,但是他却感觉不到,每天晚上他上床睡觉了,我才回家。回家第一件事我就是去摸摸他的屁股,看长肉了没,他醒的时候很反抗,总是叫我走开,或用脚踢我。我只能趁他睡着了,到他的房间里摸两下,表达父爱,总觉得它只是处于儿童叛逆的成长期,以后会好起来的。

  有一天,我突然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在美国的小学里,表现很不好,以至于老师跟我告状,说他上课不听讲(他根本就听不懂英语),自己在一旁画画或玩自己的小玩意,还一旁自言自语。有时老师给班级提问,他遇到自己会的,会大声喊出来,而不是举手回答,引来诧异的目光(明显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老师说his behavior has affected other students' study and life.寒假收到他的成绩单,很多都是0分,我和妻子作为教学工作者,感到十分羞愧。

   我们觉得应该行动起来了,不然问题少年就要诞生了。

   于是我们首先从语言入手,一定要让他快速融入学校生活。寒假,我们给他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什么时候记单词,什么时候读英文书,什么时候画画,什么时候在家玩,什么时候出去玩,完成了就有奖励。我们还做了300个单词的卡片,挂在墙上,每天让他将自己认识的单词从墙上划掉。我还专门买了两本有关子女教育的书,一本是韩国写的《Top of the CLASS》,一本是《虎妈战歌》。这个寒假,我也放下自己的工作,一心陪他。每次他完成一项任务,给他一点玩的时间作为奖励。而且许诺他,如果完成所有的计划:认识300个单词,读10本书,会骑自行车,会monkey bar(双手吊起来在架子上移动,需要很好的臂力,美国小孩像猴子一样能非常灵活的爬来爬去),就给他去买一把他长期期盼的玩具弓箭。刚开始,小家伙,很不专心,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得到奖励后,慢慢觉得有意思起来,后来越来越起劲。为了记住一个单词,自己画一幅画来帮助记忆,有时一天画10幅画。慢慢地墙上的单词越来越少,读英文书需要的帮助越来越少。再后来,车也会骑了,monkey bar也能像美国小孩一样灵活了(他的小手都结了很多茧)。后来开学了,他又开始喜欢上reading counts了,就是读一本书,然后用计算机做10道关于书的题,一本书1个点,超过25个点就可以上墙,再超过25个点就可以升一级,来4个月,儿子用2个月的时间拿到50个点了,快接近一些母语学生了。老师也说他changed a lot better than before,开始跟一些小朋友说英语了.而且上个星期给了他一个make great choice.(五个等级 warning ,welcom ,great choice,awesome,outstanding),儿子非常开心。最大的收获还是拉近了与儿子的距离。以前儿子对我经常拳打脚踢,现在儿子天天要跟我睡一起。有一天吃饭,儿子跟他妈说,“爸爸是教育家,你是收拾家”。我说“你妈妈收拾家务,井井有条”,他说“不是的,是我调皮时,妈妈只知道收拾我”。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哪里花时间,哪里就有收获。显然,儿子并没有问题, 是我们出了问题。

  从教育儿子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只要你肯花时间,有计划,有监督,有奖励,孩子是会慢慢走入正轨。这件事也让我反思到我们的大学教育。学校给我们的职称压力,考核压力,我们却将部分压力转嫁给学生,我们显出各种焦躁情绪,当学生的结果作得不好,我们会不高兴,当学生懒散,我们会大肆批评。我们总是期望他们能像我们当年做研究生那样,无鞭自奋蹄,导师给一个课题思路,就不分昼夜发起猛攻,只要有一点进展就主动找老师讨论,老师表扬一下,就有更大的动力去攻克难关。但是现在却很少能发现那种既勤奋,又灵光的学生了,都是老师求着学生干活。为什么呢?因为事过境迁,很多情况发生变化了。我们上研究生的时候,整个学科才20名硕士生,现在是接近400人。我们当年都是直接被当作年青教师用,在项目中挑大梁,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吗。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微信、微博、facebook、人人、淘宝吗?有“我是歌手”,“超级大脑”、孟非乐佳吗?他们的学术资源只有我们的1/10,大量的时间又被社交媒体侵蚀,要做出漂亮的算法或试验结果出来,就只能靠撞大运了。还有一点,我们当时毕业时,房价虽高,但是经过努力,蹦跶蹦跶,还是能买得起的。但是他们觉得是个天文数字,就是去腾讯这样一流的公司,也要30年才能在深圳的边缘地带买一套100m2的房子。当他们觉得奋斗也无济于事时,很多人就会放弃奋斗。就像长跑一样,明知一天跑不了100公里,很多人跑5公里就放弃了。

   当然,作为导师,我们解决不了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导师自己的职责是否尽到了呢?是否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基本功训练了呢?来到美国才知道,美国是个看中结果的国家,但是也非常注重过程的国家。在加州戴维斯一个博士生要修够56个学分才能进入博士资格考试(答辩),博士资格考试通过才能进入论文研究。这56个学分没有哲学课程,没有政治课程,没有英语课程,全是硬课。都是系里面这一方面最牛的教授开的课,作业量非常大,文献阅读量非常大,每一次作业不亚于国内写一篇核心论文,有图有公式有数据。而且为了扩大学生就业面,还要选修一些外系的课,作为minor,这些课的要求不会是因为外系而放松要求。就这样10门课下来,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国外学生写SCI难,但绝对没有国内的学生感觉到刺骨的难。而我们的学生,一入学就给他们定下几篇论文的目标,唯一的学习途径就是阅读外文文章,如果对这个领域的来龙去脉认识不清楚、关键领域不清楚、关键的学者不清楚、关键的几个理论公式不清楚,只能是盲人摸象了。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把自己的某个领域好好整理一下,把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系统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受到严格的训练,他们会觉得做科研会轻松一些,当他们觉得轻松一些后,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兴趣,会取得更多的成绩,他们的成果又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材料,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但为什么在中国,我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呢?

    因为,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不是在育人,而是在育己。在中国,博士生毕业,一旦进入教职,即将面临各种关卡。入职讲师刚够温饱,只有评上副教授才能解决小康、评上正教授后才能过上体面生活、评上博导后方能建立团队。当然,这还没完,后面还有杰青、长江、院士等荣誉在向你招手。在任何一个级别上,都面临着各种考核,文章、经费、教学全部有量化指标,这样每一个教授为了完成各类目标,拼命地挣扎,已经心力憔悴了,哪还有心力育人。当前,育人成了育己的一种副产物,很多项目的proposal都会把培养多少博士、硕士作为考核目标,但通常都放在最后列出,因为自己都觉得这样的成果不太硬气,是汗涝保收的成果,最容易完成。长期育己,忽略育人的恶果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只会育己,不会育人的人,他们出去又会抓狂,某些方面干得比老师更彻底。听学生说有位年青教师把《电磁场》上成了语文课,他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挨个念上一段,可能学生的表述有点夸张,但是普遍的现实情况与这种现象又有多大的偏离呢?

   总结:

   1、从育儿的经验可以得出结论,只要肯花时间,找准方法,因材施教,对于任何基础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2、育人是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每一个控制环节搞好了,结果不会太差。以结果为导向,而忽视过程控制,要么调整周期很长(学生自学成材),要么输出品质不高(草草毕业),甚至发生振荡(与老师发生矛盾)。

   3、将育人育己两个目标本末倒置,将会使中国高等教育陷入一个长期低水平重复的时代,有点像我们当前的经济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6706-871428.html

上一篇:诗一首:木兰吟
下一篇:纪念华中农大汲文峰老师
收藏 IP: 113.140.68.*| 热度|

25 刁空非 程娟 张俊鹏 王春艳 余皓 陈沐 陈龙菊 李雄 王德咏 孙安邦 丁大勇 黄永义 于仲波 许改霞 毛秀光 戴小华 蒋永华 王喆 陈志刚 邴涛 强涛 杨绪洪 view13829 shenlu xuexiyanji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