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21世纪交通平等法》,其中拟定了适用于专用短程车路无线通信设施的标准。将5.850~5.925GHz中的75MHz频段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专用短程通信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的无线电服务,服务目的是为了改善交通安全程度,减少拥堵等。后续,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相继推出自己的通信标准,但是各国在频段划分、定义、使用方面存在差异(详见附件)。
(二) 技术特点
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是一种高效、专用的车辆无线通信技术,以IEEE 802.11p为基础的标准。DSRC物理层技术实际是Wi-Fi的扩展,其MAC层与Wi-Fi相同,同样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避免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技术控制移动节点接入网络。
(1)目前,国内不少媒体、期刊将不停车收费系统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称为基于DSRC技术实现,而实际上ETC使用的是基于射频的电子标签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参照的是《GB/T20851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标准。然而,国际上提出的DSRC技术特指的是采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的802.11p、1609.x协议,是802.11系列的扩充,属于Wi-Fi范畴。因此,ETC系统采用的RFID通信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说与DSRC的Wi-Fi通信方式是两套不同的技术体系。
2、欧盟使用5.9GHz DSRC。欧洲成立了车辆间通信联盟(Car2Car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制定了车路协同标准和规范,并开展了PReVENT、NoW(Network on Wheels)、CVIS(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s)等车路协同相关项目的研究。其中CVIS项目是以开发标准化的网络终端以实现车-车、车-基础设施之间的通讯为目标,利用伽利略开发获取增强车辆位置信息和动态地图信息的新技术,采用车载和路侧设备来检测事故、监控路网运行,开发用于辅助驾驶、交通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商务及货运管理的合作性应用系统。该项目已在7个国家进行了许多大规模联合技术试验。
2014年9月,LG向3GPP提交了LTE在V2X通信应用(RP-141381,Consideration of LTE-based V2X Communication)的规范草案。同年12月,Ericsson提交了增强LTE D2D相近服务(RP-142027,Enhanced LTE Device to Device Proximity Services)的规范草案,随后于2015年2月和6月,3GPP的SA1和RAN1工作组分别设立了专题“Study on LTE Support for V2X Services(V2XLTE)”和“Feasibility Study on LTE-based V2X Services”,标志着LTE-V技术标准化研究的正式启动。
国内主导LTE-V发展的是高通与华为,大唐电信也积极扮演推手。华为、乐金电子(LGE)与中国本地电信设备制造商CATT并共同主导了3GPP研究。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hinese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Association,CCSA)已经在中国针对LTE V2X推出了工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