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林潇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lkyday 以博士生的角度,记录在美学术、生活的点滴

博文

本土诺贝尔-小记“青年科学家日”

已有 3963 次阅读 2011-4-18 07:46 |个人分类:Hopkins|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科学家, 演讲

一年一度的Hopkins大学“青年科学家日”又在暖暖的春日里拉开了帷幕。曾有老师笑称,青年科学家日就是我们当地的诺贝尔奖典礼。记得在去年,刚进校的我翻开往年得奖者的名录着实吃了一惊:里面的很多名字都非常熟悉,原来我们很多现在的教授当年就是在Hopkins做研究生或博士后时在青年科学家日获得了奖项。于是我天真的得出结论:要想回到母校来做faculty, 获得青年科学家日的嘉奖必不可少。后来听了获奖者的talk才发现,这个想法却是本末倒置:获得奖项的师哥师姐们本身就已经做出了他们各自领域很有意义的发现,并且很多的结果也已经发表,获奖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副产物了。

不管如何,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在青年科学家日听一听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前沿领域的过程。更何况,今年我们实验室的师兄也获了奖,怎能不去捧个场呢?青年科学家日共设置了约十个奖项,每个奖项都由捐赠者的名字命名。主持人首先介绍各个奖项捐赠者的生平,然后宣布获奖者。获奖者有十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科研发现。对于获奖者来说,十分钟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如何让听众领会到自己5-6年研究成果的意义?有一些的获奖者将讲演把握的很好,听完让听众“拍案称奇”,而有一些获奖者却让人隐约觉得结果的重要,却又不知所以。想想他们已经完成了如此艰难的第一步:做出重要的研究发现,却在相对来说简单的多的presentation的时候稍欠火候,不免有一些可惜。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主持人在介绍获奖者的时候穿插了一个八卦:往年的获奖者们最后都去了哪?答案是大多数如今都在学术领域做了教授。想起了以前一个postdoc跟我说过:他读博士时的同学在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与结果后,大多就此上了“贼船”,一路postdoc faculty下去再不回头。这就是科学家们所谓的“食髓知味”吧!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626-434445.html

上一篇:推荐一个好的实验室交流网站:Lablife
下一篇:我的最新文章:Cell Cover Article
收藏 IP: 68.48.203.*| 热度|

4 黄晓磊 黄家强 曹聪 强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