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yang24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ang2468

博文

中国在未来气候谈判中的筹码——人工林业碳汇

已有 6098 次阅读 2011-2-27 20:48 |个人分类:学术交流|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全球变化, 碳汇, 气候谈判, 人工林业

摘  要:“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尽管人类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但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多次谈判的无果而终,给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人工造林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间接地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从而为减缓气候变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工林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关于中国人工林业未来发展的建议,指导我国人工林业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国在未来气候谈判中增加一个举足轻重的筹码。
关键词:全球变化;气候谈判;人工林业;碳汇
引言
在过去的约半个世纪里,工业文明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变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全球温暖化的加剧、臭氧层空洞的扩大以及森林和草地的退化等等——已经对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生物圈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生物圈的可持续性正受到严重威胁[1]。
今天,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主要在于人类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接近并超过自然变化的强度和速率,正在并将继续对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其中,表现最为强烈的是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和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2]。
1  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温室气体的排放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联合国曾经委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世界气候变化做过全面的评估。IPCC得出的结论是:“极有可能是人类行为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2]。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如煤、石油等)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4]。



图1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
Fig.1 (Changes of the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图2(夏威夷冒纳罗亚山大气二氧化碳Kelling曲线[1])
Fig.2 (Kelling Curve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from Mauna Loa, Hawaii)
 
2  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提高森林碳汇
2.1  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及存在问题
IPCC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随后在1997年联合国又出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包括最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坎昆气候大会”等,这些都表明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和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但是,历届会议鲜有的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了各国政府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存在的分歧。
从最近一次坎昆现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核心僵局涉及各国根本利益,会议一时还无法立即取得突破。从目前看,以下四大僵局短期内都难以突破:
一、减排目标难以达成共识,各方都采取了减排承诺的低预期,发达国家提出的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与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的减排40%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责任区分上,发达国家依然在“四处游离”,试图再次偏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使原本的双轨谈判进程缺乏互信基础。
三、长期资金援助依旧是“一纸空文”。按《哥本哈根协定》,发达国家要在2012年前每年筹措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美方减排意愿与承诺难有“定心丸”。对各方来说,美国根本无法作出任何有效承诺,尤其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之后,参众两院反对全球变暖观点势力上升,奥巴马极力推动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2.2  温室气体减排手段及相互比较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达到减排的目的,一种是直接减排,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提高效能等手段来实现;一种是间接减排,即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也叫增汇或碳汇,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性特征,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来实现。于是,在温室气体减排现状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减排的目的难以达到的情况下,与直接减排措施相比,植树造林等碳汇措施不仅可以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而且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
森林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着大量的碳。森林生物量约为陆地植被总生物量的90%,而森林植物中的碳含量约占生物量干重的50%。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又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汇”,又称“碳汇”。 “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是最大的利用太阳能的载体。统计数据表明,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木材,大约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人工植树造林已成为生物固碳,扩大碳汇,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5]。
2.3  如何提高森林碳汇实现间接减排
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积累的植物有机总量,是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础和营养物质来源,它是植物自身生物学特性与外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表征陆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构成了地表碳循环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反映了植物群落在自然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是估算地球支持能力和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生态指标。因此,若想大量增加森林碳汇,就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6]。
发展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关键是要抓好“两种影响因子”、“3个碳库”。“两种影响因子”是指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干扰因子和非干扰因子。干扰因子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树木砍伐;非干扰因子主要包括:气象变量(如温度、降水、湿度等)、氮沉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7]。“3个碳库”是:植被碳库:在干扰因子和非干扰因子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就能计算出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这就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第一碳库,也称为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从自然生产的角度来看,森林植被每时每刻都在与土壤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交换,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第二碳库,也称为土壤碳库;产品碳库:从经济生产的角度来看,人们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需要采伐木材,这样就产生了第三个碳库,也称为产品碳库[8]。
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吸收;加强森林管理,提高现有林分质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的碳汇功能;加大湿地和林地土壤保护力度,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加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工作;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大力开发与森林相关的生物质能源;加大对森林火灾、病虫害和非法征占用林地的防控力度,减少因森林保护不力导致的碳排放。特别要避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要重点保护好现有森林的碳储存;实施CDM清洁发展机制,立项申报、设计、实施、审核、交易,按期完成减排量指标;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3  中国人工林碳汇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3.1  中国人工林发展现状及其对碳汇的贡献
根据国家林业局最近组织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继续保持世界首位[9]。中国人工林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二,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人工林吸收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在全国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与第七次清查间隔的五年内,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六个主要变化:
一是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上升了2.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1.23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25亿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
二是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面积净增393.05万公顷,天然林蓄积净增6.76亿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量是第六次清查的2.23倍。
三是人工林资源快速增长。人工林面积净增843.11万公顷,人工林蓄积净增4.47亿立方米。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46.18万公顷,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四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1.15立方米,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0.30立方米,每公顷株数增加57株,混交林比例上升9.17个百分点,有林地中公益林面积比例达到52.41%,上升15.64个百分点,森林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和林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10]。
五是森林采伐逐步向人工林转移。天然林采伐量下降,人工林采伐量上升,人工林采伐量占全国森林采伐量的39.44%,上升12.27个百分点,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稳步推进[11]。
六是个体经营面积的比例明显上升。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林地中个体经营的面积比例上升11.39个百分点,达到32.08%。个体经营的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分别占全国的59.21%和68.51%。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户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骨干力量[12]。
3.2  对中国人工林未来发展的建议
3.2.1  基础研究是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的奠基石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已纳入多国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人工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作用,研究表明: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抵消工业减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受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只看到碳。还要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水文、地理信息等综合因素[13]。我国政府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功能与作用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政府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更加重视,在多个规划方案中都对林业碳汇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把林业碳汇作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持续跟踪国际研究动态,加强林业碳汇相关基础研究。既要客观真实地评价我国林业碳汇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更要提出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拓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应对措施,尤其是要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出发,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加强协作、科学分析我国林业碳汇发展空间,为城市低碳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2.2   政府和市场紧密联合是推动人工林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最近的坎昆气候会议上,一贯保持低调的美国虽然没有承诺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但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他们还是制定了多项国家级或区域性减排政策,如《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与《全球温室效应治理法案》等。并率先建立全球志愿碳市场,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与区域温室体排放倡议等,综合运用政府补助和市场机制,降低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成本。因此,当前我国应紧抓国际气候谈判高度关注森林和国际碳市场发展的机会,结合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制定和现有节能减排的目标需求,充分研究揭示林业碳汇的社会经济属性,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法则,搭建信息共享及参与平台,制定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推动温室气体高排放企业及公众参与碳补偿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和经验,推进我国志愿碳市场的发展,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社会力量支持林业生态建设[14]。
3.2.3   宣传和能力建设是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下,虽然我国人工林业碳汇工作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对绝大多数公众甚至一些行业人员来说,其仍然是个新生事物,需要政府正确引导,进一步在全社会宣传普及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碳汇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消除碳足迹,实现碳中和,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贡献力量[15]。此外,也应开设应对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方面的课程,加强人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人员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逐步培养多层次的管理与工作人才队伍,为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感谢:
本手稿的选题和写作思路得到了戴雪荣博士的启发和指导,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方精云等. 全球生态学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In: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
[3] Genthon C, Barnola J M, Raynaud D,et al. Vostok ice core Climatic response to CO2 and orbital forcing changes over the last climatic cycle[J].Nature,1987, 3(29):414-418.
[4] TIAN Han-Qin, WAN Shi-Qiang, MA Ke-Ping. Global change and terrestrial ecosystem[J].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31(2): 173-174.
[5] 赵平, 彭少麟, 曾小平. 全球变化背景下大气CO2浓度升高与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J]. 广西植物., 2001, 21(4):287-294.
[6] 林迎星. 中国工业人工林发展研究概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00, 5(13):50-56.
[7] Bowes G.. Facing the inevitable plants and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J]. Annu. Rev. Plant Physiol. Plant Mol. Biol. 1993, 44(30):23-32.
[8] 彭晓邦, 张硕新.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某些生理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01):36-39.
[9] 张敏辛, 肖平. 工业人工林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 林业经济, 1996,(02):33-38.
[10] 张建国, 余建辉. 生态林业初步[J]. 林业经济问题, 1990, (2):1-7.
[11] 林林. 林业处在转折点[J]. 林业问题, 1998,(1):1-30.
[12] 沈照仁. 从世界角度看我国的造林事业[J]. 林业问题, 1989,(2):97-111.
[13] 雷锡禄. 中国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发展战略与对策[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14] 李新宇, 唐海萍. 陆地植被的固碳功能与适用于碳贸易的生物固碳方式[J].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30(2):200-209.
[15] 雍文涛. 林业分工论[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China`s Chips of Climate Talks in future—Artificial Forestry Carbon Sink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the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already seriously endangering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Although human beings have known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and been taking a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But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led to multiple negotiations go sour, and this may cast a shadow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future.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s increased terrestrial ecosystems carbon sink, which could indirectly reduce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 Thus it may provide a strong protection on mitigating climate warm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ificial forestry development,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rtificially forestry, and guide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tificially forestry, Thus it will make a big chips of climate negotiations for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lobal change; Climate talks; Artificial forestry; Carbon sink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341-417137.html


下一篇:看看现在小学生在学什么——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收藏 IP: 180.160.46.*| 热度|

1 juscojac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