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对武夷山老师推荐论文结论与方法之商榷 精选

已有 6576 次阅读 2013-8-15 18:04 |个人分类:文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武夷山

  武夷山老师今日的置顶博文出来后,我很认真地读了两遍,因为这样的工作我10年前也做过一个,只是范围局限在中国的31个省市区而已。所用方法、指标、结论几乎可以类比。

  也因此,我无法同意武老师推荐的那篇论文的结论,如果我们将结论稍微简化一点说,可以这样认为:北欧三国芬瑞丹+荷兰的创新能力强于英、法、德。

  如果把这篇论文的这个结论拿给各位看,我想同意的人不会太多。

  所以,我在武老师博文后留言如下:

   陈安  2013-8-15 17:31十年前我也对中国31个省市区进行过类似的创新能力排序,从十几个指标到30多个指标都试过,您列的这篇论文中的指标也都在彀中,最后,怎么排西藏的创新能力都在全国第十几位,呜呼。

  当时还进行了不同区域创新能力的层次聚类,包括K-means等都用过。有趣的是,东三省总是聚在一个类里。

  照我的理解,英德法三国是欧洲的创新发动机,北欧几国可能人均占优,但是整体如论如何都没法和这三国相比,但是,这样的评价就一定会出北欧前几名的结果,和我当时无法处理西藏的情况大致异曲同工的

  ————————————

  武老师对我的看法也不太同意,他接着说道:        

  (2013-8-15 17:38)不完全一样,不仅是人均占优。“愤怒的小鸟”这样风靡全球的游戏是芬兰人设计的,丹麦的风车设计是独树一帜的(不能只想到荷兰风车),瑞典的宜家,等等,都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相联系。

  ————————————

  在这里,我突然对于“创新”这个词有点迷糊了,我也玩愤怒的小鸟,可是我怎么也没有觉得那也是创新的一种,我只知道它是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的一个游戏,如果说创新,首先也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创新,在这个平台上做的东西只能算是二阶创新了,或者严格要求一点,算不得什么创新。

  而宜家,好吧,我也喜欢宜家的很多家具,现在家里都有好几件家具来自宜家。但是,在家具设计上的创新和营销模式上的创新总觉得不如在材料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更加具备“创新味道”。

  所以,武老师的解释无法说服我。虽然这可能是我对创新的理解比较狭隘的缘故。

  ———————————————

  对武老师博文中提到的那篇论文的指标选取,我想自己也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因为正如我在留言中所说,从10几个指标选取到30几个指标选取,我都做过,为的就是想把明显的“噪声”在评价中识别出来。但是,我失败了,后来思考原因,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1,本来,要想定量化评价就已经失去了真相了,也就是说,这些可定量化的指标无法和真实的情形一一映射,即便你多选取一些指标,均衡一下各自对评价结果的作用,也还是没有太大意义。

  2,我们且发现,在武老师推荐论文的这些指标选取中,具备“人均”味道的评价指标占去了11个,在所有15个指标中格外显眼,这也正是我怀疑“北欧几国”能够在排名中位居前列的原因。

  3,我有一句著名的话:凡是选指标的排队评价,我们一定能够找得出一个或几个反例来说明这个排队结果是荒谬的;而如果一个排队评价里面的反例数超过了能够解释的数量,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从反面去理解这个排队结果。

  我能把这个叫做“陈氏评价定律”吗?

  而武老师推荐的这篇论文,在我的心目中,首批和第二批的创新能力实在是大部分应该颠倒过来才对。

  而对于武老师的进一步解释,我也另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直接看本文后的评论和回复吧,就不贴上来了)。

  4,其实,国家因为体量不同(包括人口、国土面积等),一些小国依赖于某种行业(也许就是开发网络游戏或者做家具)来取得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是正常的,正如我们可以玩笑地说“全芬兰人就靠一只愤怒的小鸟活着”,而瑞典人就靠“设计和销售”可拆卸家具活着,但是,不同规模的国家在很多层面上是无法比较的。只有大国和大国比,中国和中国比,小国和小国比,还算有点价值。如果一定要拿英国6千多万人口和瑞典的800多万人口比创新,这个这个......意义真的不大。如果拿瑞典和葡萄牙比,瑞典800万人口,葡萄牙1000万,还稍微具备了一些可比性,我们甚至完全可以说,瑞典是家具创新驱动的,而葡萄牙是打渔造葡萄酒驱动的。

  5,如果指标的选取有一定的主观性,那么,选取任何一种方法去进行评价都几乎是无所谓的了。选哪个都差不多,这也正是我当年为什么会困惑于“怎么什么评价方法都无法把西藏排名到最后去”这个问题了。也所以,在当年的评价中,我仅仅在层次聚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诸如“东三省是一类的”这样还算符合常识的结论,让我心下稍微安慰些,而不少结果我必须想尽浑身解数去解释,真不够累的。

  6,我们国家目前这类评价占据了科研管理的80%强的工作,从期刊录用论文到基金申请,从年终奖金的发放职称的评定,差不多就是找上几个指标,然后开始加权计算,最后结果出来了,合理不合理且不去说它,反正是计算所得,而且都是数,你还有何话讲?这样,大家都痛快。虽然这有利于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但是这也确实会造成我们的学者和科学界的领导“省心省力省事”,也就主动丢失了判断科研成果是否真的有价值的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717103.html

上一篇:【隆重推荐】吕乃基博主《不同的人生》三篇
下一篇:一天不听赵美娣,就觉浑身没力气
收藏 IP: 144.64.19.*| 热度|

20 吴飞鹏 武夷山 赵美娣 郑小康 刘立 罗德海 李伟钢 褚昭明 吕乃基 曹聪 张南希 张能立 金拓 庄世宇 韦玉程 马磊 赵凤光 李土荣 吉宗祥 许海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