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科学创新的三要素:不设目标 稳定环境 提供机制 精选

已有 14595 次阅读 2011-10-31 14:12 |个人分类:事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目标, 机制设计

 
  我们正在开始开展研究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带着浓厚的陈氏特色,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新东西。按照我的说法,管理机制其实完全可以充当“第零生产力”的角色。也就是说,充任科学创新的“第一推动”,好的管理机制可以让很多新的科学发现或思想无中生有地冒出来。正因为如此,我们去年一直致力于完成这东西的第一步,现在,由于研究团队的调整,第二步正在逐步进行中。这个新玩意儿将和“现代应急管理”一样,成为我们研究组未来的杀手右锏。
  我们把管理机制分成两个大的部分,一是目标设计,包括六类不同的目标;二是组成成分设计,包括主体、客体、介质,时间规制、空间规制、动力与约束规制,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定义,一共七个部分,我将其称为管理机制的有序“七元组”。
 
 
 
  这里,我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价值与作用。就从每个人都会使用的公共资源说起吧。
  对于一类公共品来说,我们希望占用它的人能够快速使用完毕,然后转给其他需要的人继续使用。比如,公共厕所的蹲位。
  中国人如厕难是件很无奈的事情,几乎每次在公共场所的厕所外面,我几乎都能遇到排队的情形,在北京南站这类设计得如同机场一般的公共场所也是如此。
   
  怎样解决公共品的长期占用问题呢?西方有些国家是这样做的:把厕所的马桶(非蹲坑式)上面的两层盖板全部拿掉,这样,当有人如厕时,如果希望臀部下面是干净的,则不可以和马桶亲密接触;但是,如果是这样,你蹲的方式将会非常不舒服,一定会抓紧解决问题而快速离开,从而使得厕所蹲位不至于因为有些人的报复性占用而难为到后面等待的人。
  还记得科学网最可爱的小姑娘陆琦讲过这样的一个失去:如果谁让我在厕所外等得太久,我进入厕所后也要故意磨蹭,能多拖延一会绝不客气。
  这类公共品的报复性使用现象是非常多见的。也因此,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有机会过长时间占用厕位。而抽调双层盖板恰恰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不仅厕所这类公共资源有这类问题,其他独占型的公共资源的管理机制也可以使用同样的设计模式——它简单而又有效。
 
  我还讲过几十个关于机制的故事(部分放在正文后的链接里),都有着类似看着简单但是其实内中有深意的可以理论化的东西,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
  
 
  那么,公共品的使用究竟为了什么?
  请告诉我设计这类机制的目的!
  
  好,这个很容易告诉大家,其实目的是“秩序”,这是管理机制设计目标中的一类。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五类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都非常必要,各有各的值得重视的地方。先一一列举一下:
 
  1,创新【尤其是科学创新,这是促进社会实质性进步的最大内在动力】
  2,效益【挣钱一定是管理机制无法回避的问题,所有企业的目标都是这个,因此绝对不可忽略】
  3,效率【做事情,每个人都需要少花时间多办事,也就是在坚持成本尽量低的前提下使得收益尽量高】
  4,公平【基本公平是国际都需要关注的重要原则,而公民间的公平则肯定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汶川地震后的10块钱一斤粮就是基本公平,还有更多类型的公平需要研究】
  5,公正【法律怎么可能离开这个原则呢?!而其实法律是管理机制的一个特殊类型】
  
 
  创新,尤其是科学创新,必定有自己的逻辑。
  尽管现实的需求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但是科学的核心很多时候并不是现实推动,而是闲得蛋疼的一群智力超过一定门槛值的科学家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智商比别人高而玩出来的东西,这就使得促进科学创新的机制得是一套很特别的东西才行。
  如果我们认可科学创新确实是为了满足科学家们的兴趣和对世界的纳闷,完全不是计划出来的,那就不要计划它。而何时在什么地步出现本质性的科学创新?则一般是未知的,就如哪天会出现地震一样无法预测。
  如此,设定目标的做法一定是愚蠢的,即便是设定一个很大的目标,比如凝聚态物理这样的很大很大的目标,都是不可以的。当科学的目标一开始就被设定一定会注定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个方向上肯定不会有大成果了,因为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们很紧张、很夸张、很激动、很压力、很富裕,最后竟然至于要蛋疼,我就不信还能出啥好成果?
 
  这里,自我设问一下:创新的主体应该是谁?
  自己再回答一下:一定不是国家和政府,而是科学家自己。政府在创新的工作中充其量也只是保姆的角色,或者我们叫做发工资的。甚至连个介质(媒介、中介)都算不上。如果一定要有个主体地位,也顶多是监督主体,而非执行主体。
 
  那么,再问:谁是客体?
  答:客体是上帝藏起来故意不让你看到的东西,即所谓客观规律。
 
  目前整个科学界的管理机制混淆了以创新为目的的人类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把政府当成了创新的主体,而科学家则成了被这一机制作用的客体。结果那还不“满拧”?
 
  如果前面的主体客体都搞错了,关系一定定义不清楚,往往反客为主,或者颠倒主仆关系,而促进目标实现的时间规制、空间规制、动力与约束规制就全乱套了。后面这几个“规制”说的就是环境问题。
 
 
  所谓创新环境,一定要让想那些创新的主体们闲得除了一定得展示点智力给人看看,简直就没有别的能提起点兴致的由头。
 
  1,时间规制:创新不能有截止日期,甚至都无法给一个起跑的时间点,但是你可以给一个不十分短的时间段,比如,5年或者10年。也许,作为一个提供创新环境的人,他在这个时间段内要有闭眼不看的魄力。而最后的结果,也许是白白养了庸人,也许有大的东西出来。如果是前者,我们也应该理解,毕竟,对于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不是连不干活的最低收入阶层都可以很有尊严地活着吗,为什么就不能让还拥有了一些知识,至少还在做着知识传播工作的知识分子们有口稀饭喝呢?
 
  2,空间规制:一个方面,得让做科学的人能够穿越空间的距离,和自己仰慕的人探讨,不能限制于一个空间内,让他们只和能接触的人接触。这也正是一个学派形成之后,立刻就成为科学圣地吸引更多学者的缘故。科学由于其无国界的特点,其他地方无穷多学者都能够很方便地跨越距离来获得启发,最后从圣地得到一些东西回去。
  我们中国的学者,所以很多人能够相比普通百姓先富起来,其实多是有能力和资格突破空间的限制,到美国、香港去挣取一些更高的工资。而作为保姆的国家,支付超越空间进行智者间交流费用就成为一个必须。
  第二个方面,科学家伙们自由想象的空间。不受任何的局限。
 
  3,动力与约束规制:让荣誉,而不是利益,成为科学家的动力。
 
 
关于机制的相关博文链接
0,《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一书目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34700
16,2007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英雄 一位逝者,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4248
18,机制再好,也对某些特定人群无用,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345604
21,首先是不同然后是创新——先从不创新的工作开始做起,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171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03025.html

上一篇:4700万的豪车,李书福买了
下一篇:【陈氏微博】翻完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收藏 IP: 180.77.193.*| 热度|

49 吴飞鹏 赵纪军 柳林涛 王涛 武夷山 刘艳红 李学宽 曹聪 刘用生 刘立 肖重发 何应林 孙学军 刘全慧 吕喆 苏力宏 吕乃基 赵明 李宇斌 王汀 肖振亚 杨秀海 张守勤 李永丹 迟菲 何学锋 禹荣明 吕洪波 熊伟 张启峰 吴云鹏 张彦斌 刘洋 骆家亮 许培扬 茹永新 周可真 沈海军 陈斌 陈绥阳 张欣 黄振宇 吴明火 杨洁 xqhuang zhouguanghui liangfeng liangqiang ds333

发表评论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