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如何制订安全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已有 3522 次阅读 2017-12-2 17:36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培养, 教材建设, 培养方案, 安全类专业

如何制订安全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吴超/2017-12-02STIPC of CSU

全国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迄今已经达170多所,其本科培养方案现在已经基本固定,这里不再讨论。而本文想说的是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涉及的高校估计也有80多所,如果加上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则有近百所之多。

培养方案是涉及到整个学科体系的问题,其指导思想非科学学莫属,即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来构思和设计。由于安全学科有巨大的时空,是一门典型的大交叉综合学科,如果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或出发点来制订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以说有无穷多种。

根据粗略调查知,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安全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大都是凭设计者对安全知识体系的理解和经验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而拍脑袋构想出一组课程出来,然后由所在院系组织老师们一起集体讨论确定得出的,谈不出依据什么学科理论设计。

个人通过对制订安全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维范式做一个梳理,大多数应该属于“问题出发型”的思维范式。

在这些问题出发型的思维范式中,最多的是从行业问题出发来思考的,如化工安全、建筑安全、交通安全、矿山安全、冶金安全、机电安全、等等,根据技术安全的需要,来设置安全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行业问题出发的思维范式比较侧重于技术层面,没有完全理解开办安全类专业的侧重点是对人和组织行为安全的管理。如果按照行业分类,当今世界的主要行业有上百种之多,其结果肯定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道理。实际上,现在行业都是相互交叉的,其中安全问题更是交叉的,而且安全也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消防安全、能量失控伤害预防、安全管理、职业健康、个体防护、等等,因此从行业技术问题来设置安全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容易忽视系统安全和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内容。

安全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的第二类思维范式是从比较共性的安全问题出发,如从事故、风险、系统安全、防灾减灾等出发,通过构建基于上述问题的理论安全模型,依据模型涉及的有关因素,进而获得具体的培养方案内容。这类培养方案制定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其道理。但由于安全的共性问题也有多个,理论安全模型的构建结果也是多种多样,因而第二类思维范式制订的培养方案同样很难统一。

国外的安全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情况也大都是问题出发型的。由于欧美等国家的大学的专业名称和培养方案不像我们国家有比较统一的规定,他们的情况更是五花八门。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国家在安全学科体系的建设是处于国际领先的,也是相对比较有序统一的。

基于上述的分析,个人觉得还是以模块式结合安全学科知识体系的来制订安全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能会得到大多数单位的认同。

所有学科必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这里不用说了,安全学科的知识体系可能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上游)是安全的通用理论、方法和原理,这也是一门独立学科所必须具备的。1)对于博士层次,设立的课程可以有:《安全系统学》、《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科学原理》、《安全文化学》等;2)对于硕士层次,设立的课程可以有:《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原理》、《安全统计学》、《安全管理学》、《人机工程学》等。

第二层次(中游)是共性的安全科学技术及工程知识,即各行业都需要的。1)对于博士层次,设立的课程可以有《安全科技前沿论坛》等,博士学位的课程学分一般都比较少,该层次不宜多设课程。2)对于硕士层次,设立的课程可以有:《安全教育学》、《消防工程》、《安全评价》、《安全检测技术》、《职业卫生工程》、《环境工程》、《安全科技发展动态》等。

第三层次(下游)是体现各行各业差异和特色的课程,这一层次的课程是与各个学科专业交叉最大最多的,如土木、交通、运输、机电、冶金、矿业、航空、能源、金融、保险、信息等行业,专业课程不具相通性1)对于博士层次,设立的课程可以有数门某行业里的核心安全课程,博士生根据从事的研究方向选修1~2门即可,因为在硕士阶段已经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基础。2)对于硕士层次,设立的行业专门安全知识课程可以10门左右,让研究生根据从事的研究生方向选修数门特色专业课。

由于安全类本科生所学习的数十门课程也涉及到上述三个层次的相关知识。鉴于知识的连贯性和专业的一致性,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不可能开出内容完全不同的课程来,有些课程的名称可能基本相同,但教师选用的参考用书的深度和广度肯定要有所不同,而且更主要是体现在讲授方法和内容上的不同。本科阶段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而研究生生阶段要用研究型的讲课方式,“研究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所讲的专业课程,从做研究的视角、层面和需求对研究生开展教学和启迪,在完成本课程内容讲述的同时,使选课的研究生不仅了解这门课程(这里指理工科领域的)的核心理论、方法、原理、工艺技术等,还要知道这门课程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动态,同时对本课程的某些内容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并能举一反三的将本课程的精髓运用于自己以后的学位论文研究中。(见2016-7-4吴超博文: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适合研究生教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88523.html

至于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等,本文就不多说。个人觉得由上述的方式制订安全类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比较容易得到大多数高校相关学科的认同的,也是比较可行的。

目前,本科生层次的安全类教材已经基本具备了,但研究生层次的参考用书还非常匮乏,甚至为空白,这也是安全学科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的体现。因此,未来研究生层次的安全类专业参考用书的撰写和出版将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大的任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87935.html

上一篇:理论安全模型及其研究进展
下一篇:答辩邪说?
收藏 IP: 175.1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