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第一”为何总是“口是行非”? 精选

已有 6634 次阅读 2017-10-16 20:03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安全科学, 根本原因, 安全第一, 逻辑思辨, 安全理论

“安全第一”为何“口是行非”?

文章来源:吴超.“安全第一”的逻辑思辨[J]. 企业经济, 2017, (9):5-11.

[导读]

   为了诠释多年来很多人和组织在践行“安全第一”方针中出现的言行不一行为,更好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出现的矛盾和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逻辑思维方法,考证了“安全第一”的由来及特征,分析了人和组织的多种需求与行为、安全的属性和矛盾及其协同方法等问题。

  研究得出:

1当年提出的“安全第一”带有一定的政治运动色彩和时代特征,在工业化初期和事故高发时期,“安全第一”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安全第一”不是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一种选择、原则、意愿或理念,不能机械地理解和执行“安全第一”;

3)人的第一层次需求是生存需求,而且是持续的需求,当生存得不到威胁时,不确定的安全选择就不成为其需求的首选;

4)“安全第一”不是从科学层面提出的,而是从实践经验得来的,在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实际工作发生冲突;

5)理性人大都是经济人。出现“安全第一口是行非”的根本原因是“安全第一”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决策动机不相吻合

6)从安全到不安全不是简单的“是”与“非”(或10)两种状态,而是存在着无穷多种在10之间的状态;

7)人和组织同时都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和行为,个人或组织可以根据安全的状态和各种需求的紧迫性采取相对合理的优先行为;

8)“安全第一”很难有标准尺度来衡量的,在实际工作需要科学灵活地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克服片面性,+安全”思维是践行“安全第一”的最好途径和做法

[关键词] 安全第一;安全历史;安全矛盾;安全逻辑;安全协同;+安全思维


一、引言

“安全第一”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我国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安全第一”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在企业已经成为员工的口头禅。但多年来企业中也经常有安全管理人士抱怨,安全第一只是一句口号,践行起来很难,许多领导们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而实际行动却是效益第一。国外也有类似的观点[1,2],甚至认为“安全第一是自己骗自己”[2]

以下是微信群里一些安全员对领导安全态度的一段心理独白:“我讲安全第一,你说效益为天;我讲安全责任,你说免责规避;我讲系统安全,你说偶然因素;我讲风险管控,你说还凭运气;我讲建立体系,你说只要证书;我讲安全投入,你说哪有余力;我讲事故控制,你说纯属意外;我讲应急演练,你说走走形式;我讲安全绩效,你说赚钱就行;我讲失职追责,你说可以摆平。”这段话很生动地概括了一些企业领导对安全的真实态度。

安全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有爱心和关爱生命的领导也是重视安全的,对于职业安全人士来说,安全更是他们的理想。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安全第一”的内涵和科学性的理解出现了问题;另方面是“安全第一”已经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安全生产方针”之中,导致没有企业领导敢公开说安全不是第一,说了可能就有违法的嫌疑。

其实,有关“安全第一”论述和应用方面的文章很多,例如,以“安全第一”为检索词和按标题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网》,从1980年至今,共有1543篇文章2007年前后几年的每年的发文量达到140多篇,其结果如图1。但在这么多文章中,几乎没有文章从逻辑和科学层面来研讨“安全第一”的内涵和性质。作者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觉得有必要做点这方面的研究和写篇文章加以阐述,以便使人们加深对“安全第一”思想的理解和使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并且有助于安全员在安全工作中消除困惑和不会迷茫而失去大方向。下面从“安全第一”的由来和时代特征开始论述。


1  30多年来我国每年以“安全第一”为题的相关文献统计(注:以“安全第一”为检索词和按标题检索方式检索《中国知网》,检索时间2017-04-10


二、“安全第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功能

(一)国际上“安全第一的由来及特征

在工业界最早提出安全第一Safety First这个词的人是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Elbert Henry Gary[3]1906年,Gary从公司多年出现的大量事故中得出教训,把公司原来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经营方针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这项方针的变动和“安全第一”的纳入,在实践中促进了企业重视安全,又使质量、产量得到保证。Gary提出安全第一口号及其采取的安全措施,为美国实业界树立了榜样,并形成了一种安全运动,当时芝加哥还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不过,到了几十年后的1970年,美国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4]中,并没有纳入“安全第一”的一词,更没有把“安全第一”当作方针。

   2是美国在1913年宣传“安全第一”的一幅漫画[5]。该漫画中有三条路,中间大路上写着“SAFETY FIRST”(安全第一),连接大路有一座小桥(漫画右下角),桥边写着“EDUCATION”(教育),大路通向的目标(左上角)写着“HAPPINESS 1914”(幸福1914年);左边小路上写着“INDIFFERENCE”(不重视);右边小路上写着“CARELESSNESS”(不关心);漫画下边有一条小河,河边写着“IGNORANCE”(无知)。漫画下面还配上一首名字为The Road toHappiness(幸福之路)的诗:

   Across the streamof ignorance, over the bridge of education, avoiding the path of carelessnessand the byway of indifference, leads The Road to Happiness.

   If you know this road, and have beentraveling it, appoint yourself a guide -- to show you less fortunate brotherThe Road to Happiness this coming year.

中文的意思大致为:“跨过愚昧的小溪,穿越教育的桥梁,避开不重视的小路和不关心的旁道,通向那幸福之路。如果你知道这条路和一直沿着它走下去,并作为一个向导,给你那不太幸运的兄弟指明来年的幸福之路。”

由上可知,“安全第一”的提出是基于当时的工业生产水平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安全第一”更多的是把作为一个运动、口号等来宣传。

2  1913年美国“安全第一运动”宣传用的一幅漫画——“幸福之路”[5]

(二)我国“安全第一”的由来及沿革

我国工业生产中“安全第一”的思想也由来已久[6]1948年,在东北解放区政府煤矿管理局下发的《加强保安工作的措施》中,就指出“要完成生产任务,必须把保安做好,故在生产中保安第一”;同时提出了“积极防御事故,胜于消极处理事故”的口号。194911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召开的全国煤炭会议“决议案”明确提出要“在职工中开展保安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19506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坚决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的评论,对煤炭行业提出和坚持“安全第一”予以充分肯定,首次阐述了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方针”。195212月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召开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随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两位一体、不能分割”的原则[7]

195710月,当时的周恩来总理在国家民航局的一份报告上,作出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批示,这可能是有记载的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安全第一”的指示[7]。特别是19635月,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发生触礁沉没事件后,周恩来总理对当时的交通部门负责人再次指示:你们搞航运的,也要安全第一

19857月全国安委会明确提出了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19947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被正式写进了《劳动法》。20026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被正式写进了《安全生产法》。20148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方针不仅仍然保留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而且添加了综合治理四字。

从上也可以看出,我国“安全第一”的提法也与美国一样,也是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提出来的,也带着一些时代的烙印。

三、“安全第一”的逻辑诠释

(一)顾名思义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顾名思义是一般人对一个词汇意义的直接理解方式,对“安全第一”也是一样。“安全第一”首先涉及的是安全两字,安全的定义很多,争议较少的安全定义是指不存在不可接受的危害和风险;第一是排在最前的、首要的、最重要的。我国使用的“安全第一”主要是在讨论生产领域内的安全。

如果用顾名思义的方式机械地理解安全第一,则在个人和企业的各种行为中就会出现许多安全不是第一的现象。如企业在做战略规划和产品研发,安全风险需要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在企业做投资、品牌设计、商品策划、工程建设、人力资源、产品质量、目标成本、体系运营、绩效管理等,生产和安全同样重要;在企业做原料供应、营销管理、信息管理、采购管理、法务和企业文化等,在具体的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安全有时也是前提条件和需要当作首要工作来做的,对于存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人、设备和环境等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生产作业可以立即叫停。

上述可见,企业行为非常之多,时时刻刻机械地运用安全第一不那么符合逻辑了。由于人们经常事先并不知道如何才是安全的?如果把一个未知的东西当作第一,在实际上是不可操作的,也导致一些人认为安全第一这个提法在实际运用中是鸡肋,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当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否安全的时候,保守的做法和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是需要的,这也是安全第一的具体体现。“安全第一”是方针,这已经很明确了,方针是选择、是指导思想、是纲领,但不是科学、不是指导工作实践的方法。

(二)由马斯洛理论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1. 从个人需求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被称为人本主义科学理论之一,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五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如图3所示[8]

3马斯洛需求层次

假设马斯洛理论是正确的,从图3至少可以看出:安全需求并不是第一位的;安全与其他层次的需求有联系,但安全不是全部;由于安全不是仅仅处于安全或不安全(即01的状态,更多情况下是处于中间的状态,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安全需求与其他需求可以互为优先;人和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在不同阶段的主要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即不总是安全第一的。由于上述现实问题的存在,如果机械的去理解“安全第一”,这是不符合人性的。

2. 对马斯洛理论的质疑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有些研究者也对马斯洛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没有足够实验证据证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关系的确存在;即使需求层次存在,但其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8-9]。随着公司管理人员的升迁,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重要程度上有逐渐减少的倾向,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有增强倾向。需求层次的提高,是随职位上升的结果而变化,而不是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8-9]

上述对马斯洛理论的批评,却好也说明安全并非总是第一,安全不是全部,安全需求与其他需求不可分割。

3. 从人各项需求的变化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安全的需求是变化的。例如,在1935年,对美国工人优先需求的统计结果是:生理需求35%,安全需求45%,社会需求10%,尊重需求7%,自我实现需求3%;在1995年,对美国工人优先需求的统计结果是:生理需求5%,安全需求15%,社会需求24%,尊重需求30%,自我实现需求26%[10]。到了2017年的今天,其各部分的需求与1995年的时候又发生了变化。又如,美国《时代周刊》对美国首席执行官的收入比例变化调查:1965年工资占64%,奖金16%,股票期权收入20%1999年工资占12%,奖金18%,股票期权收入70%[10]。到了2017年的今天,其各部分的需求与1995年的时候又发生了变化。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一定的保障以后,其它方面的需求急剧增加,相比之下导致了安全需求的比例反而下降了。

(三)从组织需求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组织的需求是多方面,比个人需求更加复杂。比如,一个企业或集团组织需要做的事很多:有战略规划和实施,产品研发,投资,品牌,商品策划,制造工程,人力资源,产品质量,目标成本,集体管理体系运营,绩效管理风险,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原料供应,营销管理,信息安全,采购管理,法务风险,企业文化,现金流,库存风险,等等。由上可以看出企业组织不可能时时刻刻机械的实行“安全第一”。

(四)从典型企业安全文化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近一二十年来,我国许多著名企业在凝练企业安全核心理念和安全管理纲领时,也并不都是包含安全第一一词,例如: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提出:安全,就是保安全安全为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大防务,大安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提出:零容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相互关爱,共保平安;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提出: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提出: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哈尔滨电器集团公司提出:精于心而系于责,祸于疏而失于察;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提出:最大的价值是生命,最高的责任是安全,制度是安全的保障,执行是安全的关键;宝钢集团提出:员工的生命、健康比利润重要,安全风险可防可控、事故可以避免,全员参与、各尽其责、全过程安全管理精细化;中国铝业公司提出:安全是效益员工是财富;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生命至尊安全至上;中国中材集团公司提出:敬畏生命,细节至上。

先进的杜邦公司安全文化是要求每一员工都要严守十大安全信念: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管理层要抓安全工作,同时对安全负有责任;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安全地工作是雇佣的一个条件;所有员工都必须经过安全培训;管理层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所有不良因素都必须马上纠正;工作之外的安全也很重要;良好的安全创造良好的业务;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11]。其中也没有一个安全第一的说法。

(五)从安全工作本身看“安全第一”的问题

专职的安全职能部分的工作有很多,比如企业的安全职能部门工作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指示;负责对职工和新入厂人员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组织对特种专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组织制订和修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组织参加安全大检查,贯彻事故隐患整改制度,检查隐患整改工作;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修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试车投产工作,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作;深入现场检查,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监督检查安全用火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档案,按规定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负责对企业各单位的安全考核评比工作;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搞好安全装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不断提高基层安全员的技术素质;等等[12]。但同时也需要搞好自身的福利和生活等。安全工作本身也有主次、轻重缓急、长期短期、等等之分,也不可以胡子毛发一把抓的。

四、正确看待安全工作的位置

(一)正确看待安全的属性

安全的属性包含:安全的人性、安全的社会性、安全的交易性、安全的阶级性、安全的组织性、安全的寄生性、安全的差异性、安全的专业性、安全的系统性等[13,14]。安全的这些性质经常给职业安全人士带来困惑。本文作者于2016年在科学网和新浪网开的博客上同时发表了“安全的“性烦恼”(2016-4-5)”一文[14],对上述内容做了详细分析,该博文发表以后被多处转载。

1. 安全的人性

安全必须以人为本,但以人的什么为本?首先是以安全人性为本。安全人性涉及人的安全本质、安全理性、安全可塑性等。不管是领导干部、普通职工、还是安全管理人员,他们都遵循安全人性的基础原理,如追求安全生存优越原理、安全人性平衡原理、安全人性层次原理、安全人性双轨原理、安全人性回避原理、安全人性的多面性和多样性原理、安全人性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原理、安全人性淡忘原理、当下为安而逸的人性原理、安全人性教训强度递增原理[13]

比如安全人性平衡原理的内涵系指人受外界压力、环境、舆论等的影响,会呈现多种情绪,有消积的也有积极的。积极的安全人性如:生理安全欲、安全责任心、安全价值取向、工作满意度等;消极的安全人性如:好胜心、惰性、疲劳、随意性、一时冲动、感情用事等。这种正负的情绪之间是相互矛盾、又相互平衡的[13]

2. 安全的社会性

由于人类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这就决定了安全具有社会性,安全社会性涉及安全政治、安全法制、安全伦理、安全文化等问题。

安全的政治性经常能使安全偏离科学性和公正性。安全法制的实质是依照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执行,但如果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公正、不健全、不具可操作性,则执行起来就有很多问题;另方面,执法人员是否懂法、是否依法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出现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外的问题,这时候就要靠安全伦理道德和安全文化等来解决问题,这时候执行起来会有更大的偏差和随意性[14]

安全的社会性问题给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带来很多烦恼[14]

3. 安全的交易性

安全的社会性决定了安全具有交易性。安全并不是随便就能得来的,安全也是一种资源,有些地方和人员有充足的安全资源,而有些地方和个人的安全成了稀缺资源[14]

因此,安全可以变成了能够转化、传递和交换产物,安全也就会存在腐败现象,有些团体或个人可能将自己的安全建筑在别的团体和别人的不安全的基础之上[14]

比如,有些企业领导明知企业达不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但不愿意投入足够费用加以改善,设置一些安全管理岗位和人员从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企业员工的安全,而是当企业出了安全生产事故时,领导可以拿这些安全管理人员来分担自己的安全责任而使自己达到安全的目的,这其实是一种安全腐败。有些企业把安全责任不断层层分解直至个人,结果出了生产事故变成个人来承担事故的责任,这也是领导推卸安全责任的常见方法[14]

4.安全的阶级性

安全的人性、安全的社会性、安全的交易性等决定了安全具有阶级性[14]

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群和所处的地位和地区不同,他们享受安全的保障水平和能否接受的风险大小是不一样的。例如,煤矿工人和企业老板对自己本人能够接受的安全标准和待遇显然是不一样的,穷人和贵族对食品安全标准是差距很大的[14]

为了达到个人的安全健康,有些人的生命安全是建立在其他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安全具有阶级性自然涉及到安全的权益性、安全的冲突性等现实问题,也会致使在处理安全问题存在了很大的偏差[14]

5. 安全的组织性

人类生活和工作在一个共同的社会里,但人们的安全人性、享受的安全资源、拥有的安全权利等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协同这些差异,就需要有安全组织和进行强制监管,所以安全的组织性意味着强制性和监管性。人类总不愿意满足现状,这也客观上需要有强大的安全组织性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但如果安全组织的机制出了问题,就可能扭曲安全人性,造成安全不公,使系统安全埋下大隐患[14]

6. 安全的寄生性

安全的寄生性意味着寄生体没啦,安全问题也就没啦。一个企业倒闭了,再讨论它的安全问题,意义不在于该企业本身,而仅能供其他企业借鉴。如果整个社会不运转,物质也不运动,即一切都处于停止状态,此时安全问题就消逝了。但社会是运动的,一切物质总是变化的,这才有了安全问题的存在。因此安全问题寄生于所有的领域。安全的寄生性决定了安全的从属性、安全的交叉性和具有若影若现等特性[14]

7. 安全的差异性

安全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安全人性的差异、安全阶级地位的差异、安全资源的差异等等,使得个人、小集体、大团体直至民族、国家等安全具有个体性和多样性[14]

8. 安全的专业性

由于安全的各种差异性和复杂性,为了尽量减少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物质之间、子系统之间等的摩擦和发生斗争或是出现事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采用物以聚类人以群分的做法,这一做法实际上已成为人们解决安全主要矛盾的通用法则。这也就决定了安全的专业性或是安全的分工是必然的结果[14]

9. 安全的系统性

由于安全存在上述多种特性,决定了安全具有系统性。但系统性带来了复杂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不能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安全更多是社会科学的问题;安全工作不仅需要讲奉献,还需要讲原则和艺术,而且需要讲斗争和维权;安全人性、法制、公正、伦理、道德、权益、组织、系统等非技术问题的研究还任重而道远[14]

(二)正确处理安全的本质矛盾

有关安全的本质矛盾,本文作者于2016年在科学网和新浪网开的博客上同时发表了“论十大安全本质矛盾及对策——兼答为何安全事业这么难?(2016-3-24)”一文,就梳理归纳出安全事业中遇到的一些主要矛盾,并提出一些解决矛盾的策略[15],该博文发表以后被多处转载。

1. 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的矛盾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非常管用的,很多人的生理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之前,安全需求是很低的,只要感觉到目前自己还基本安全,就无所谓了。而且生理需求对有些人也是无止境的。解决矛盾的关键途径:这个问题是客观规律,只能慢慢等待整个社会物质生活进入到比较富裕的阶段,人们对安全才会有较高的需求[15]

2. 人性自私与安全公益之间矛盾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的很多人的一个秉性;而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需要你我他,安全需要互助。这就存在科学安全观与自私人性之间的矛盾及其平衡问题。解决矛盾的关键途径:通过后天的人性塑造,使人的私心得到抑制和公益之心得到弘扬等[15]

3. 不同阶层人群对风险接受水平的差异矛盾

社会中的人群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和追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导致对安全需求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对安全需求不同的人群在一个系统里活动,这就从客观上使系统产生了不和谐。尽管安全管理的本质是要求人的行为一致、组织行为一致、役物行为一致,但人本身的安全需求和对风险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就使得安全管理的功效大打折扣。解决矛盾的关键途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系统分割、分类、分层等;强制统一安全标准等[15]

4. 安全观与冒险观的矛盾

迄今很多人对冒险观持认同观念,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风险有多大,利润就有多高。富贵险中求,金钱物质第一的观念根深蒂固,现在要钱不要命的大有人在。教科书还经常这么说,聪明人不光要敢冒险,而且要会冒险。由此看来,当今科学安全观很难涵盖所有的人。解决矛盾的关键途径:安全人生观的熏陶;倡导安全信仰和安全主义等[15]

5. 生命无价与现实有价的矛盾

生命至上、生命为天是现代的科学安全观,但现实中人的生命需要依靠物质维系,人们又不得不为了必须的物质而劳作。许多人对生命无价的观念只能等待死到临头时才认同,当一个人面临着财产与生命二选一的抉择时的一瞬间,他可能选择了保全生命,舍去财产,这时生命无价才能体现出来。但正常的生活中,人们面对的并不是这样,生命暂时还是活着,财产还是没有在手,这时候人性的贪婪就驱使他对生命无价的不认同。解决矛盾的关键途径:科学安全观的熏陶;认识安全与经济的对立与统一,把握对物质的需求度等[15]

6. 短暂安全与长期安全的矛盾

当一个人暂时处于安全状态时,他必须去做安全以外的事情时,他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实现所做事情之后能够更加的安全,比如赚足够多的钱使自己无后顾之忧,因此,他愿意先冒小风险去赢得大胜利,即舍不得兔子套不住狼,从某一阶段是不安全的,但从另一个也是为了更大的安全。因此,安全第一经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决矛盾的关键途径:拥有安全系统思维;认识重大灾难经常是由小事件引发的,不断增强风险意识等[15]

我们还可以梳理归纳出更多的矛盾,如失败容易成功难与人性希望成功不愿意失败的矛盾,出事故容易与维系安全困难的矛盾,破坏与建设投入不成比例的矛盾,人类追求安全优越与人造物最终会失效的矛盾等[15]

上述安全矛盾的解决途径均涉及到安全观念教育,而安全观念教育的关键在于人对科学安全观的认同。安全教育包括三大基本内容:安全观念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其中安全观念教育起着引领带动作用。为何安全观念教育如此重要?其实,安全观念教育的本质是认同教育,其重要性在于驱使人们对科学安全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对变成安全的行动[15]

人类一旦真心认同某一事物,就会变成一种具有无限力量的兴趣、追求、信仰,就会自动效仿、跟随、支持、服从,甚至甘愿无报酬付出或服务、直至付出生命等,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一旦人们对科学安全观产生了认同,之下什么遵章守纪、行为规范都不在话下了,安全事业也有了保障[15]

五、辩证理解和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一)安全第一的辩证理解

安全第一是人们经过无数伤亡事故的血泪教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安全第一已经成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指导原则。安全第一体现了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包含两个层面[12]

一是生命观。它体现人们对安全生产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人们对人类自我生命的价值观。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护生命。事故意味着对生命的摧残与毁灭,因此,生产活动中,应把保护生命的安全放在第一位[12]

二是协调观。从生产系统来说,保证系统正常就是保证系统安全。安全就是保证生产系统有效运转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如果基础和前提条件不保证,就谈不到有效运转。因此,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换句话说,安全第一是一切经济部门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是企业领导的第一职责。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时,坚持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抓生产必须首先抓安全;当安全与生产对立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生产。

(二)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正确贯彻“安全第一”

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生产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把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生产的安全,即生产必须安全,也只有安全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2)实现安全生产的最有效措施就是积极预防,主动预防。在每一项生产中都应首先考虑安全因素,经常地查隐患,找问题,堵漏洞,自觉形成一套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的制度。

3)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克服片面性。安全与生产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会妨碍生产的顺利进行,当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采取措施时,有时会影响生产进度,会增加生产上的开支。这种矛盾通过正确处理又是统一的,生产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通过采取安全措施后,可以转化为安全生产。劳动条件改善了,劳动生产率将会大大提高。

4)熏陶和塑造人的大爱精神。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包括安全伦理道德。这里要说的不是小爱,小爱是爱自己、爱家人、爱爱人等;大爱不仅包括小爱,还包括爱他人、爱工作、爱岗位、爱集体、爱制度、爱环境、爱社会等等。大爱是爱人之爱。每个理性人都是爱自己的生命的,因此爱人之爱就是爱护别人的生命,这是大爱的基本价值取向[16]

5)弘扬积极向上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需要全社会整体水平提高,而全社会安全文化的提升又取决于社会和国家文化的提升。安全文化既然是文化的一种,在弘扬和研究它时,也可以不必太在意它的安全功能,也可像文学艺术那样去欣赏它、传播它和对待它[17]

6)追求安全的相对优化。安全问题没有唯一解,只有相对较优解。原因是由于安全多样性原理所决定的,或是说由于安全问题复杂性所决定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属于社会科学问题,而社会科学问题很难有唯一答案或标准,这是大家公认的。为了丰富安全科学理论和给安全实践提供多种安全方案的选择,需要安全研究工作者从多视角去研究安全问题和发现安全规律,如建立丰富多彩的安全模型和模式等,而不要陷入追求安全唯一答案的陷阱,导致创新思维和研究领域受限[18]

(三)“+安全”思维是践行“安全第一”的最好途径

“互联网+”人们已经如雷贯耳了,但“+安全”还很少有人说过,后者其实比“互联网+”更具普适性、前瞻性和持久性[19]。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做什么事都同时想到是否安全、加上安全措施、尽量保证安全,这就是“+安全”思维。

安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安全是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安全是建设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所有“X东东”需要“+安全”是毫无疑问的

从古到今到未来,“+安全”无处不在。“生活+安全”无处不在;“经济+安全”无处不在;“发展+安全”无处不在;“创新+安全”无处不在;等等。

尽管+安全”思维看起来首先是对“安全”有益,因为只有具备“+安全”思维,才能做到事事有安全思维,才能真正落实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是各行各业的事、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但“X+安全”的最终受益者是其中的X

六、结论

1)“安全第一”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功能。当年提出的“安全第一”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运动色彩,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和事故高发时期,“安全第一”思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安全第一”不是从科学层面提出的,而是从实践经验得来的,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实际工作发生冲突,而且随着社会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组织行为的多样化,机械地理解和执行“安全第一”所遇到的矛盾将越发增多。

3)由于从安全到不安全不是简单的“是”与“非”(或表达为10)两种状态,而是存在着无穷多种在10之间的状态;另方面,人和组织同时都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和行为,这就导致个人或组织可以根据安全的状态和各种需求的紧迫性而采取相对合理的行为,而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选择“安全第一”。

4)“安全第一”是一种思想方针,不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安全第一”是一种选择、原则、意愿或理念;同时,许多情况下对未来是否安全是很难确定,不同的人做出判断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对于同样的机会,不同的人和组织在做出选择时也是不一样的。

5)安全具有系统性、社会性、时间性、空间性、相对性等特征,即使个人和组织都从“安全第一”来考虑问题,但从不同时空和视角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安全第一”很难有标准尺度来衡量的。

6)“安全第一”的思想需要辩证的理解,我们既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但在实际工作需要科学灵活地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克服思想的片面性。“+安全”思维是践行“安全第一”的最好途径和做法。

参考文献:

[1]       Rudy Gerlach.Safety first[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1999, 6(4) 1999: 5.

[2]       Urben P G. Safetyfirst?[J]. 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 1999, 6(1): 44.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bert_Henry_Gary(2017-03-05)

[4]       周永平主编. 职业安全卫生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       Paul Swuste, Coenvan Gulijk, Walter Zwaard. Safety metaphors and theories: a review of theoccupational safety literature of the US, UK and the Netherlands, till thefirst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J]. Safety Science, 2010, 48: 1000-1018.

[6]       孙安弟. 中国近代安全史研究报告(之一)[A].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P]. 海口,2008.12:77-81.

[7]       朱义长主编. 中古安全生产史:1949-2015[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7.141.

[8]       http://baike.baidu.com/item/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11036498?fromtitle=马斯洛理论&fromid=79368582016-09-22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slow%27s_hierarchy_of_needs2017-04-07

[10]    https://wenku.baidu.com/view/d2ffc73e0b4c2e3f572763ed.html2012-12-22

[11]    董正亮, 王方宁, 郭启明, 景国勋, 张军波, 崔启笔. 杜邦安全文化与企业本质安全[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8, (1):78-80.

[12]    李孜军,吴超.企业安全知识问答.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4.

[13]    吴超,贾楠. 安全人性学的内涵及基础原理[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6, 166):153-158.

[1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67996.html科学网吴超博文:安全的性烦恼2016-4-5

[1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64532.html科学网吴超博文:论十大安全本质矛盾及对策——兼答为何安全事业这么难?(2016-3-24

[1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20085.html科学网吴超博文:塑造人的大爱精神是社会安全之首要(2016-12-11

[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92468.html科学网吴超博文:不要陷入追求安全问题唯一解的误区(2016-7-24

[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92472.html科学网吴超博文:安全文化不宜简单化(2016-7-24

[1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2981&do=blog&id=988836科学网吴超博文:“安全+”或“+安全”思维(2016-7-5 16:31

Abstract: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safety and production and improve work safety level, the behavior of which many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words are often inconsistent with their actions inthe practice of "Safety First" policy over the years was interpreted.The original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 First" were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logical thinkingmethod. The questions and contradictions of various needs and behavior of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were analyzed. Also the cooperation methods for work safetywe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fety First" givenat that time has the political color and was like a movement. In the early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 the period of high accidents, the "SafetyFirst" though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act, "Safety First"is not an operating method of accident prevention, but a human's selection,principle, intention or idea. So "Safety First" cannot be understood mechanicallyand applied. Since "Safety First" is not obtained by scientificmethod, but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conflict will occur is inevitablewhen it i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actual work. Since human andorganizations also have diverse needs and behaviors, individuals ororganizations can take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behavior according to prioritythe urgency depending on the safety status and various needs. When human and organizationsconduct the policy of "Safety First", it is difficult to have astandard to measure. In practice, high flexibility is necessary to handl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fety and production, and one-sided view should beovercome. At last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ought of +Safety during allactivities of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is the best way to practice "SafetyFirst".

Key words: Safety First; safety history; safetycontradiction; safety logic; safety cooperation; + safety though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081110.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说安全已经成为独立的行业了!
下一篇:岁月
收藏 IP: 221.229.252.*| 热度|

2 姚伟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