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永利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yongli800

博文

研究生答辩的时候自己的导师可不可以提问题 精选

已有 36202 次阅读 2011-6-11 09:51 |个人分类:师道杂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导师, 答辩, 提问题

      由于课题组较大,每年研究生答辩的时候,答辩委员会的成员除了外请的专家以外,还有一部分是自己实验室的老师。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的,不再赘述)外请的专家都比较客气,基本不提尖锐的问题。如此一来,答辩已经越来越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了。个人以为学位论文答辩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几次重要的表演之一,因为在这一天自己是主角,就如同结婚那一天自己是全场的中心一样,应该引起每个毕业生的高度重视,精彩的答辩会在自己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主任也认为,答辩是研究生求学过程的最后一堂课,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这堂课上得精彩。对答辩者来说答辩是一种“脑筋体操”,是一种评委和答辩者之间的“思维博弈”,而绝不能被理解为是评委想把答辩者放到台上“群起而攻之”,甚至一竿子打死的过程。鉴于以上原因,课题组决定答辩委员会中的本课题组老师也必须提问题,包括自己的导师,而且尽量尖锐一些。如此一来,在同学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去年十二月份的研究生答辩刚刚结束就收到一位研究生的来信,信是匿名的,是使用我们的公共信箱发到我的个人信箱的。
 
研究生来信的内容如下。
 
老师你好
      听完昨天的毕业生答辩会后,现在仍然感觉是惊魂未定、心有余悸。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本以为很精彩的“答辩会”竟然成了毕业生的“批斗会”了?还听说以前的师兄师姐答辩的时候也是类似的:“遭遇”。不知道这是每一个毕业生走之前的必修课还是个别毕业生的选修课,是因为毕业生不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而被批判还是老师们很早就对这些人平时的工作不满而在答辩的时候找机会发泄出来、不吐不快抑或给将要毕业的人敲响警钟啊? 听别的实验室的同学说他们实验室的同学答辩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老师都是帮着护着自己的学生,是什么原因让老师们这么大义灭亲啊   求解中。。。。。。。。。。
      现在我们都开始担心自己以后答辩那天该怎么熬啊  祈祷暴风雨不要来的太猛烈。。。。。。。。
谢谢 老师

      读了这封来信,大家都觉得有必要谈一谈老师们的想法,以下是主任和我分别写的回信。
 
主任的回信(经其本人同意粘贴于此)
 
同学:
您好!
      首先感谢您写这封信,使我有机会和您以及我们课题组的全体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向您指出——您的信中存在多处格式、词语、标点错误,请您在今后写稿时多加注意。
      现就您的来信内容,分为4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
      1、“听完昨天的毕业生答辩会后,现在仍然感觉是惊魂未定、心有余悸。”
      您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三个问题——①您是新生,对于研究生毕业答辩的形式与意义还缺少必要的和全面的了解;②这次答辩会对于直接参加答辩的同学和参加会的听众,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触动;③对于您本人而言,您的感觉稍有偏差——您感觉到的应该是“震动”和“鞭策”,而不应该是“惊魂未定、心有余悸”。
      2、“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本以为很精彩的‘答辩会’竟然成了毕业生的‘批斗会’了?还听说以前的师兄师姐答辩的时候也是类似的:‘遭遇’”。
      答辩会原本就不是“颂扬会”、 “安抚会” 和“解释会”。教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深刻和尖锐的,而答辩者的回应则必须是在自己具有充分的实验结果、丰富的文献阅读积累和对课题全面与系统的思考基础上作出的客观的、科学的、能够充分反映自己智慧和学术水平的回答。对于每个问题的回答过程,应该是答辩者理论基础、学术水平、科研收获的瞬间抽提与集成的过程。如果答辩会上的问与答不具有上述特征,那么这场答辩会就不会是“精彩”的。如果“提问”不符合上述特征,而“回答”符合,那答辩会就变成了“颂扬会”和“安抚会”;如果“提问”符合上述特征,而“回答”不符合,那么答辩会就变成了“批斗会”;如果导师站在研究生的角度说话,那么答辩会就变成了“解释会”。
      3、“不知道这是每一个毕业生走之前的必修课还是个别毕业生的选修课,是因为毕业生不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而被批判还是老师们很早就对这些人平时的工作不满而在答辩的时候找机会发泄出来、不吐不快抑或给将要毕业的人敲响警钟啊?”
      这是每个毕业生的必修课。借用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中的一句话告诉大家——科学的特点是“真”,而不是“美”。如果所有的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过程是“闲庭信步”,在答辩过程中及答辩后感觉到的是“心旷神怡”,那就不对了。从事科学工作的人,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参加各种答辩的过程中,是不会也不可能找到这种感觉的。作为毕业生,如果您的这门必修课上好了,您能永远铭记这门课的内容,铭记上这门课的过程和感受,您会走向成功;如果您没有上过这门课,或者逐渐忘记了这门课的内容,那么您就不仅仅是曾经历过了一次失败的答辩,而且很可能要经历不成功的人生。另外,多数导师没有也不应该有“虐待倾向”,所以不应该存在“不吐不快”或“吐了就快”的问题。而且,在我们实验室,导师批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不需要刻意“找机会”。
      4、“听别的实验室的同学说他们实验室的同学答辩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老师都是帮着护着自己的学生,是什么原因让老师们这么大义灭亲啊!”。
      历年来参加我们实验室研究生答辩的各位教授,都是资深导师。他们在看了你们的论文,听了你们的报告之后,对您们已有的学术水平、曾经的工作状态就早已“尽收眼底”。他们说出来的话,仅仅是他们心中想说的话的很小一部分。我们作为导师,只是替其他教授把想说而当着我们这些人的面不太好意思说的话说出来而已。您试想,如果我们自己不说,非得等着别人说吗?换个角度,如果有一天您的孩子被众人围住,要挨打。这时在场的您,最好的选择是在众人没动手之前,先把自己的孩子打一顿,从而让众人平静下来。这才是真正地“帮着护着”。如若不然,等众人动起手来,您的孩子会被打成什么样就不一定了。再者,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义”,而且这种做法再怎么样也灭不了亲,师生之间的“亲”没那么脆弱,不是吗?
      有一件事要拜托您帮忙,请把我这封信中的格式、词语和标点错误指出来,以便我再写稿时注意。谢谢!
                                              
我的回信
同学,你好!
      很高兴你能把你的想法直接反馈给我,看你写信的口气你应该是研一的吧?
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请你想两个问题:1、什么是论文答辩?2、精彩的论文答辩应该是怎样的?
      好,现在我就和你说说我心目中的论文答辩,以及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研究生论文答辩是一个答辩委员会检验研究生是否经过几年的学习确实具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答辩委员会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向学生提出质疑。由于咱们课题组比较大,没有办法和其他课题组合到一起,答辩委员会中自己的老师也比较多,外请的老师比较少,而且由于李老师是大专家,外请的老师都相当的客气,你可能也有所觉察,提的问题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自己的老师再不提问题,而且帮着学生答,那么我们将把研究生答辩置身何地?之后的同学还有谁会认真的准备毕业答辩?如果它仅仅是一个形式,又有何意义?
      论文答辩是否精彩完全取决于答辩者本人,不仅要完全领会自己课题的设计目的、原理和方法,还要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试问,经过3年甚至更久的学习,至于到最后连自己为什么做这个课题都不明白吗?至于到对老师提出的如此和自己的研究密切相关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还如此张口结舌,答得驴唇不对马嘴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还帮着回答问题,这该是一个怎样讽刺、滑稽的场面?我还想和你们说的就是,治疗脓包的方法是挑开它,而不是去遮遮掩掩,遮盖的方法只能是使它感染得更为严重。
      至于你所提到的别的课题组的老师都是帮着自己的学生说话,那是因为那种答辩是很多课题组组合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复杂,老师提的问题也比较尖锐,自己的老师自然就没有必要再提问题,这时候他是和学生一起接受别的老师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回答的也仅仅是学生所不知道的一些内在的想法而已。所以我想让全体同学知道,咱们课题组的老师绝不会成为一块遮羞布。如果想顺利通过答辩,唯一的途径就是做好你该做的,不要浪费你自己的和我们的时间和金钱。
      读研不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如果不喜欢可以不读,但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有担当,做你在这个阶段该做的,如果你觉得你的选择错了,可以选择立即终止,或者到下一个人生的节点再做选择,不要坐在路中间,让我背你过去。
      最后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去观察一下,每个研究生每天的工作状态,每天有多少时间在实验室?在实验室的时候有多少时间是用于做实验?有多少时间是用于看文献?有多少时间是用在作无关的事情?我相信,看过之后,你一定会明白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鲍永利
    
      信发出后再也没有收到反馈信息,不知道是这样的回答被学生认可了?还是学生觉得我们已不可救药?还是大家再也敢怒不敢言了?估计主任也有同样的困惑,所以在昨天的答辩会后又和广大研究生当面解释了一番,希望大家能将自己对此事的认识“升华”一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39-453938.html

上一篇: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有感于一位女访问学者短暂的人生轨迹
下一篇:非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所留下的记忆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52 肖明华 戴力扬 杨月琴 李民 刘用生 付宁 曾泳春 徐迎晓 吴明火 曹建军 王守业 罗帆 陈龙珠 郭桅 文强 尚松浩 徐耀 于锋 唐小卿 吴新星 李汝资 高建国 袁贤讯 刘新建 陈苏华 张志东 李毅伟 李猛 吕喆 武夷山 王中任 李学宽 卢湘岳 马中良 黄艳新 张玉秀 吉宗祥 钟伟 梁建华 葛兆斌 孟凡成 曹小晶 魏强 汤学铃 Imperfectionist lindajia dashitou feixinmuji wanglne2008 sykes dreamworld mlleLA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7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