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STM上的热点话题:开放存取,数据和社交媒体

已有 2580 次阅读 2016-3-15 17:46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社交媒体, 开放存取, 数据, STM出版

引用本文请著明出处:保拉·甘茨著;冯晗译 王莹超 校译

http://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5/05/stms-hot-button-issues-open-access-data-and-social-media/#.VufVKdKl8nE

 

   摘要

   根据STM(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会议讨论,开放存取和基于数据的文章需要接受更多审查,即便这些文章和数据是学者自己公开在网上。

   上周,在华盛顿特区举办的STM会议上讨论探索的最新趋势将会给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注入新活力。

 

开放存取蓬勃发展

会议首日,来自丹佛科罗拉多大学学术交流图书管界的Jeff Beale把开放存取拎出来狠批了一顿。

“大部分关于开放存取的信息来源于支持开放存取的一方,但这些信息只是为了证实他们自己观点的说辞,是有误导性的”Beale说。开放存取运动滋生了一批搞垮全球文化的“出版掠食者”(Predatory Publisher)。“这还催生了一些并未得到学术界认可的伪造、垃圾作品。”他坚定地说。

Beale还把作者付费的金色开放存取比作街头涂鸦,他责备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政策法律”,而且这种“支持单一商业模式”的行为最终会“削减出版物自由”。因此,Beale呼吁学术出版者们坚持抵抗开放存取的授权,建议他们采取绿色开放存取或者干脆就只留一本开放存取期刊好让那些拥趸们闭嘴。

Beale还训斥支持开放存取、放任“出版掠食者”不管的图书馆界人士,这种不作为是“政治不正确的”。

Beale还就此写了一篇博客,其中列出了所有“出版掠食者”、伪造期刊和误导业界公司的名单,有700多个出版商上榜。他还特别提醒注意那些伪造期刊,他们的目标是有影响因子的真正期刊。“他们甚至连地址和电话都抄那些真正期刊的,好多作者还以为自己真的在一个有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呢。”

 

反击数据

第二天的关键发言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研究主席、同时也是《大数据,少数据,没数据》(Big data,Little Data,NoData)一书作者Christine L.Borgman。她将数据定义为“观察的客体、代言者,或者出于学术研究目的去描述现象的实体证据。”

“出版物是作者制造出来的观点,数据就是争论的论据。那你就能用数据去论证不同观点。然而出版界普遍认为一套数据只能用于一部作品的生产,这也正是出版物和数据之间关系崩溃之处。”Borgman指出。

根据Borgman的观点,“数据”是个难以定义归属的复合词。“作者身份”这个概念也有同样问题,需要个明确定义。

她还注意到大部分的开放数据是无用数据,根本不值一提。“我已经反对‘出版数据’这一概念很久了。我们到底是要精确数据、保护数据,还是管理数据?通常数据不会经过同行评议,”Borgman评论道:“有种猜测是出版和学术机构会把数据放到数据库,然而研究者们却倾向于分享数据。这是目前问题最大的猜想。费心纪录数据却没什么回报。科学家们可对自己的数据被其他无名同行引用不感兴趣。这无法刺激重复数据使用行为。”

Borgman呼吁出版业关注数据精准化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同时警告基于三五年资金支持的数据库将会面临因缺乏投资而没落的境地。

 

社交媒体在STM也很重要

会议第三天的关键发言是印第安纳大学的助理教授Cassidy R.Sugimoto,她的议题围绕综合计量评估标准(Altmetrics,影响相比因子,从被讨论、下载、转发、收藏等综合方面数据来评估学术论文的计量方法),还有研究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动向趋势。她表明现在的研究者再也不甘于匿名,而是正在通过社交媒体经营自己的名望。不过她也担心花耗时费力建立线上名声会挤占研究者专心学术的时间。

Sugimoto提出有必要关注研究者在纯粹学术发表之外的行为异质性,也许能建立能够促进学术进步、更好的度量标准。她还指出担任导师的能力可以作为还未被关注的度量标准之一。

“综合计量评估运动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它需要更完善的协议和信度。综合计量评估出现大概有五年了,但学术界仍再看出版社的影响因子,和之前并无二样。”Sugimoto表示。她建议忽略综合计量评估标准一词中的“综合”(alt),而更关注“标准”(metrics),在人为介入下,细化评估标准。

“推特看上起也许并不重要,也许只是博君一笑的小段子,也不会有什么科学改变。可是我们得想想人们发了什么推文,又是谁在发推。有时是组织好、有意义的思想,有时纯粹是垃圾信息。”她说。Sugimoto评论开放同行评议已遭遇大范围失败,但这并不代表研究者在互联网上不活跃了。“研究者需要被刺激,同时也要注意微审查,而这也无需像之前一样话费太多”。

 

关于作者

Paula Gantz是同名出版咨询机构(Paula Gantz Publishing Consultancy)主理人。这是一个针对科学/医学/技术/学术出版物提供商业分析、策略制定和产品开发的交流平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962809.html

上一篇:学术出版的伦理道德:介绍两家正发挥作用的组织
下一篇:爱思唯尔宣布发行开放存取期刊——《IBRO报告》
收藏 IP: 59.172.17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