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rmonism

博文

蜗牛没有脚,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已有 14570 次阅读 2010-4-23 00:34 |个人分类:天和之路:一个父亲的育儿日记|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走路, 蜗牛

蜗牛没有脚,它是怎么走路的呢?

曾纪晴

 

昨天晚饭后,都已经8点半了,妈妈应该要回家了吧,儿子说要去车站那里接妈妈,顺便散散步。于是,他拿上妈妈给的小手电筒,我们走下楼去。

 

傍晚刚下过雨,路上很湿。走在路上,儿子用手电筒四处照着玩,所以走得慢。而我则走在前面,离他远远的。走到研究生公寓附近时,儿子突然大叫一声:“快来看啊,我踩到一只蜗牛了!蜗牛的壳都被我踩破了!”

 

我走回到他身边,他用小手电筒照着地上的蜗牛指给我看。果然是一只蜗牛,可惜被他踩死了。我们继续往前走,小家伙则用手电筒照在地上四处寻觅,期望着再发现一只蜗牛。

 

果然,没走多远,他又发现了一只。他的小手电筒几乎要挨着蜗牛了,我们把蜗牛看得一清二楚。

 

“爸爸你看!着蜗牛还在动呢,你看他两个触角也在动。”儿子边看便说着。

 

“赶紧走吧!别看了。”我催促着,拉着他的手就走。

 

“爸爸,为什么蜗牛没有脚它也会走呢?它是怎么走的?”儿子一边走一边问我。

 

“是啊,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真的很奇怪。你看,蛇和蚯蚓也是没有脚的,但他们都能走路。所以啊,并不是一定要有脚才能走路的。蜗牛能够走路,靠的是它紧贴地面的腹部有一种叫做腹足的东西,腹足不是脚,但它可以蠕动。而且,蜗牛还能分泌一种像润滑剂一样的黏液让它能走快一些。”我一边走一边试着给他解释。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单位门口。我打了个电话给妻子,才知道她因为堵车估计还需个把钟头才能到家,她叫我们先回去,让儿子先睡觉吧。

 

于是,我们沿路返回。由于不用着急去接妈妈了,他就又拿手电筒一路找蜗牛了。

 

“爸爸你看,我又看见了一只蜗牛!”小家伙一路上发现了许多蜗牛。于是他问道:“为什么路上有那么多蜗牛呢?”

 

“因为下过雨啊,所以路上就有很多蜗牛。”我看着湿漉漉的地面说道。

 

“为什么下过雨,路上就会有很多蜗牛呢?”小家伙又要追根究底了。

 

我还真不知道呢。蜗牛是像蚂蚁一样害怕下雨毁了窝吗?还是下雨之后它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散步?还是下雨之后蜗牛出来觅食呢?我让儿子自己去想。

 

“爸爸,为什么蜗牛身上总是要背着壳呢?”儿子又好奇地问道。

 

“蜗牛是软体动物,它是没有骨头的,肉乎乎的,如果身体没有坚硬的壳的话,是不是很容易被其它动物吃掉?”我想当然地解释着,“你看,我们碰一下蜗牛,它就会把头缩进壳里面。”

 

“但是,为什么蚕虫和毛毛虫就没有外壳呢?”小家伙的提问让我哑口无言。

 

“这个嘛……蚕虫虽然身上没有蜗牛那样的壳,但是当它化成蛹的时候,也是有比较硬的外壳的。”我只好狡辩道。

 

“爸爸,你看这个蜗牛怎么这么大?”小家伙这时又发现了一只大蜗牛,“你看,这个蜗牛身上的壳怎么跟海螺一样呢?”

 

“是啊,这只蜗牛真大。它的壳还真的像海螺。”我们蹲下去仔细观察。

 

“爸爸,为什么蜗牛的壳会不同呢?有些圆一点,而有些尖尖的呢?”

 

“这应该是不同的蜗牛种类吧。据说蜗牛有25000多种呢!”我也不知道蜗牛的种类究竟是怎么分的。

 

“啊,这么多啊!”小家伙感到非常惊讶。

 

 “爸爸,你见过活的海螺吗?”这只像海螺一样的大蜗牛让儿子想到了海螺。

 

“我没有见过活的海螺。”

 

“为什么我们见到的海螺都是死的呢?”儿子也是没有见过活的海螺。

 

“我们在海滩上见到的海螺是死的,在工艺品商店里见到的也是海螺的壳。”

 

“为什么死了的海螺只剩下壳?”儿子又问道。

 

“因为海螺死了之后,尸体腐烂了,也就是壳里面的肉腐烂了就没了,而它的壳不会腐烂,所以就只剩下了壳。”

 

“那为什么它的壳不腐烂呢?”小家伙孩子真难对付。

 

“因为它的壳就像石头,它是由碳酸钙组成的。你说石头会不会腐烂?”

 

“不会。”小家伙轻声说,接着又大声问道,“爸爸,那些贝壳呀海螺呀,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呢?”

 

孩子没完没了问个不停。时间不早啦,赶紧回家休息吧。

2010-4-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21-315121.html

上一篇:油为什么在水面上形成圆形?
下一篇:为什么天气可以预报而地震却不能呢?
收藏 IP: .*| 热度|

4 陈绥阳 吕喆 盖鑫磊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