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jzs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ljzsl

博文

根治东北“雾霾”的建议 精选

已有 9576 次阅读 2016-10-28 23:4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每逢春、秋季节,“雾霾”就成了东北地区的焦点问题,城市成了“雾霾”重灾区。雾霾一方面影响交通,另一方面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甚至有报道称“雾霾”致使北方居民人均寿命低于南方5.5年。雾霾产生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焚烧、汽车尾气、燃煤排放过多,地表温度过低,水蒸气液化,在无风的天气(气压差不能引起对流),烟、尘与水蒸气混合后不能及时扩散形成的。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近些年东北玉米种植面积比例很大,但是秸秆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受机器还田水平、能力的限制,过多的秸秆还田会降低土地宜耕性,增加成本,短时期也会减产,所以“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玉米价格很难再提升,为了促进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粮补的压力会不断增加。而且,我们种的玉米多数用作饲料或化工原料,这么好的黑土地不生产口粮也可惜了。国外玉米那么便宜,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进口呢?为此,我们不能再把“粮食产量”放在首位,而是需要农业转型。因此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和农田景观格局是必要的,要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比例,要牺牲一部分耕地用来种草发展畜牧业,要让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区域景观内协调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轮作、间作,一方面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可以充当肥料,也可以使耕地得到休闲;另一方面,农牧轮作产生的少量秸秆变废为宝,基本可以满足还田、取暖和喂牲口。同时,农牧间作的景观格局,一方面降低土壤侵蚀,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可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水稻也是产秸秆的重灾区,也要逐年缩减。东北降雨量并不多,且年内分布不均,大面积种植水稻已经导致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未来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是必然趋势,“城墙失火殃及池鱼”早下手为好。

   同时,建议东北地区要多种健康的口粮,少种牲口吃的饲料粮食,精耕细作,为全国人民提供健康的粮食。

   (2)东北车辆数不能再提高,要逐年减少,同时要规划自行车道,提倡绿色通行。这样既可以降低雾霾,也可以通过锻炼增强人的体质,习惯就好了。同时,东北各城市要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如果城市内部绿地面积不够,可以在城市周边发展畜牧业,人均绿地面积一定要有保障,城市是高密度人口区域,城市绿地是城市人的第二个“肺”,让绿地改善小气候,减少雾霾。

   (3)再有就是取暖燃煤排放,虽然环保部门对排放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减排技术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秋冬和冬春交替季节还是要减少燃煤。

    雾霾是多因素聚合的结果,当前最重要的是调整农业景观结构,减少秋季、春季与冬季交替期间的雾霾。最后一条建议和雾霾关系不大,但是意义重大,就是要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城市垃圾现在已经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城市周边垃圾胡乱堆放,恶臭的垃圾严重影响城市周边人民生活质量,飘荡的粉尘也是雾霾的来源。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如果现在不强制执行,未来几年我们会花更大的代价去偿还,包括我们健康和积蓄。我想垃圾至少分成塑料、金属、玻璃、废纸和有机可降解(剩菜剩饭),电池。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降低处理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增加人民福利!

   我想这些建议虽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有可能降低几年的GDP,但是能让东北人民生活在一个没有雾霾、身体健康的环境,这些不算什么。

   不当之处,不吝赐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8673-1011518.html

上一篇:我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的一点看法
下一篇: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收藏 IP: 217.105.11.*| 热度|

12 史晓雷 蒋大和 吕喆 黄永义 吕洪波 檀成龙 赵琳琳 bighero apple120 mary070707 htli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