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汶川地震的应变前兆(上)
热度 2 池顺良 2012-6-21 23:16
1. 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测 为抗御强地震伤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日本开始全国性的地震预报计划,几年后,中国也开始地震预报研究。1976年,日本地震学家力武常次写出“地震预报”专著。1993、2001年,中国地震学家梅世蓉、张国民分别发表“中国地震预报概论”、“地震预报引论”专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371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格尔木台五年应变记录与汶川8级、日本东海9级地震的关联
热度 3 池顺良 2012-6-16 14:18
1. 前言 我们对地球仍然了解得十分不够:至今仍不知道瞬间夺去数十万生命的大地震是在什么力量推动下逐渐积累起能量的;也不知道高大雄伟的大山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除理论研究外,必须有观测数据支持。这两个问题都与“力”有关。开展应变(应力)观测成为寻找问题答案必经的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44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地层应变观测的科学价值―――(七下)
池顺良 2011-12-6 21:45
地层应变观测的科学价值――― (七 下 ) 以记录地层构造应变为目标,向超低频段进军。 * 我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分量应变仪网络记录的长期信号 目前钻孔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1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地层应变观测的科学价值―――(七上)
热度 2 池顺良 2011-12-5 14:31
地层应变观测的科学价值―――(七上)以记录地层构造应变为目标,向超低频段进军。 国际上发展钻孔应变观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测震仪和 GPS 两种观测技术在分钟至数十天时间尺度上存在观测弱视区(图 1 中的 A 区),而钻孔应变观测则在这个频段具有观测优势。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49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漫话内波(六)莫霍面内波说和地幔对流说的比较
热度 3 池顺良 2011-10-24 19:39
全球大地构造运动的 动力来源和物质运动的实体机制 是地球科学的核心问题,但迄今为止仍无满意答案。 马宗晋院士在 1989 和 2007 年,两次对地球动力学现状作评价:“ 无论狭义还是广义,任何一种合理的地壳动力学或地球动力学假说,至少要满足以下一些条件: ①能对全球的构 ...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10226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3
漫话内波(五)地球上最大的内波系统-莫霍面内波
热度 1 池顺良 2011-10-21 22:36
地球是个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星球,从外到里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各层的密度由外层地壳约 2.9 向里逐渐增大到内核的 12.5 。三个圈层间形成两个全球性界面:地壳、地幔间的莫霍界面和地幔、地核间的 古登堡界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 ...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144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漫话内波(四)盐丘-两种可流动固态物质交界面上的内波
池顺良 2011-10-19 21:54
较重的沉积岩和埋在其下面的原先平坦的盐层,因重力不稳定会发展出波状起伏的盐丘构造。这是在两种可流动 固态 物质交界面上生长出的内波。盐和沉积岩在长时间应力作用下表现出粘滞流体的特性,盐丘的生成可用分层粘滞流体运动的方程来描述。由于过程进行得极其缓慢,方程中的惯性项可以忽略。 ...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58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漫话内波(三)沙丘和沙波-流体与砂介质界面间的波动
池顺良 2011-10-19 21:46
沙漠中的沙丘则是空气与 松散砂介质 之间的界面波动起伏。 沙子在风的推动下遇到 障碍物,如石头、植物,使沙子在顺风一侧堆积起来。细小的沙粒在风的吹动下沿坡面不断向上堆积,最后能形成巨大的沙丘。 开阔的沙漠地区地面上总是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丘阜和隆起,起伏迤逦,就像大海中 ...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53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