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顺 良 的 博 客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池顺良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暗能量”-大爆炸宇宙学中的“燃素”(二)
2022-5-6 18:56
“暗能量”- 大爆炸宇宙学中的“燃素”(二) -宇宙学的四大疑难 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生错误、纠错之后又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宇宙学家还是粒子物理学家都从未认为目前的宇宙学模型是完美无缺的。例如,无论是热大爆炸学说还是暴涨学说,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个假设就是我们的宇宙 ...
个人分类: 宇宙学|14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暗能量”-大爆炸宇宙学中的“燃素”(一)
2022-5-4 14:34
“暗能量”- 大爆炸宇宙学中的“燃素”(一) ――宇宙质能的73%是不知为何物的暗能量?! 人类很早就注意到日升日落、斗转星移的天象,从大地和天空相互关系上开始探讨宇宙。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引力理论, 宇宙探索走上观测与理性思考结合的科学探索之路 。 20-21 ...
个人分类: 宇宙学|13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地震预报首先实现“救人”的战略思考
2022-3-15 14:32
1地震预报的 两项战略目标 邢台地震后,毛主席下令:“国家科委会同科学院和相关研究单位一同赶往灾区深入考察地质情况,吸取今天的惨痛教训,把世界上还没有解决的地震规律,我们解决它。不能再让我们的老百姓无辜地死去。” ① 周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时指出,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做到准确及时。接见李 ...
18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对“费米悖论”最靠谱的回答
2022-3-12 15:52
著名物理学家费米谈到地外文明、文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外星人是否存在问题时说:“既然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系,每个星系中有数不清的恒星,那么应该是有许多外星生命的。宇宙已经有接近 200 亿年寿命,一些外星文明应该已经发展到了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程度,为什么我们从来都看不到地外文明存在的证据。 ...
个人分类: 宇宙学|22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卢瑟福和波尔“电子绕核模型”的复活
热度 1 2022-3-10 16:41
卢瑟福和波尔“电子绕核模型”的复活 在原子结构认识过程中,物理学经历了‘实心球模型’(道尔顿1803)、‘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逊1904)、‘电子绕核沿不同椭圆轨道旋转的太阳系模型’(卢瑟福1911)、‘电子在一定的圆轨道上绕核运动模型’(波尔1913)、‘电子以密度概率分布 ...
个人分类: 宇宙学|648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从“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之问谈动力机制破解之路(下)
热度 1 2021-8-9 12:56
从“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之问 谈动力机制破解之路(下) 池顺良 3. 木卫一--岩质星体构造运动引潮力驱动的又一例子 天文学家 (Peale,1979) 最早预见到木卫一上可能有潮汐作用引起的火山爆发。不久,“旅行者”1号发现木卫一表面有多处火山喷发,喷出物 ...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274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从地球科学“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之问谈找寻“地壳运动”动力机制之路(上)
热度 1 2021-8-4 16:45
从地球科学“如何揭示板块运动动力机制?”之问 谈找寻“地壳运动”动力机制之路(上) 池顺良 0. 引言 中国科协2021年度 ...
个人分类: 大地构造|443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转载陈运泰院士2013年文章
2020-10-25 12:01
转载陈运泰院士2013年文章《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文章表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整体上仍存在发生MW7.2~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_陈运泰 - 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235f3388f7ec4afe05a1df65.html# 摘要: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 ...
27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西部两个台站记录的异常变化
热度 1 2020-4-20 20:19
西部甲台站位于A断裂带西侧,该台的应变数据19年6月15日突然持续大幅受张,9月达到峰值后拉平,12月开始回复至今,其应变变化幅度最大达到3X10 -5 。上图为1+3、2+4曲线,可以看到相关性很好,证明该数据是地下真实应变变化,非仪器故障。 受张初期在6月21日到29日期间发生了6次应变阶跃;从局部放大图可以看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211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钻孔应变观测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2019-11-27 16:55
前言: 对地震预报来说,最重要的是观测,获取信息。没有观测取得与地震孕育有密切关系的信息和数据,地震预报就是无稽之谈。对于观测来说什么最重要?当然是仪器,特别是灵敏、精确、可靠、能够长期连续观测的仪器。 这种仪器提供的应该是地下真实的应变变化信息;能够长期连续工作极少出现故障 ...
个人分类: 钻孔应变仪地震前兆观测技术|50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