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那点事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illme2010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2014-1-20 15:57
去杭州溜了溜,正好最近在看《天才向左疯子向右》,有一篇关于松散生命的,爬山时我给M讲了讲,然后还给他把这一段看了看。 大致这么说,例如蚂蚁等,本身不是一个生物,而是一个细胞,或是称之为细胞,属于整体生物或生命结构的一部分。整个蚁群才是一个生命体,他们之间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犹如人的腿脚通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44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电脑从win8装回xp
2014-1-9 13:01
实验室装过一次,过程搞得有点乱,把几个要点记一下,免得下次麻烦。 1)实验室的电脑是按F1进入BIOS,然后,startup-CSM-enabled,此时,Boot Priority 由UEFI变为legacy first,这时大致是解除了个啥保护,就可以u盘启动了。 2)制作u盘启动工具,这个简单,按下不表; 3)有时安装失败是磁盘格式没改,应该用工具把w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358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又开学了 哎
2012-2-18 10:46
这学期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啊,上学期呼呼啦啦就过去了,乱七八糟啥也没干好。 这学期,首先要把阅读文献日常化。还要思考以及实验。这是主题。另外,文章也该写了。 文献和书籍的阅读要注意了,文献扯淡的多有货的少,得注意分辨,看一些基础的书,在基础里找货。 思考转化为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东西。 实验,不管是科学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34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也许可以这样
2011-9-25 11:06
别人说每天写200个字,看起来不难,也觉得比文献摘要翻译更容易动脑子,上学期摘要翻译根本不过脑子,看过跟没看一样,所以用自己的话表达200字看来更加靠谱一些。我觉得就这样好了。 1 每周5次,节假日可以停止。 2 要有主题,一个topic可以写很久的。 3 每次200字吧,可多不可少。 4 要用自己的话,不能不过脑子直接翻译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8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快开学了,准备开始学术
2011-8-25 11:12
这个假期过得,估计是这么多年最长时间的了,买了个自行车,从西宁骑到拉萨,花了21天,加上前后准备来来回回,总共一个多月估计俩月了。感觉比科研有意思,你看这20天就能跑半个中国,科研一年也就是制造几张废纸垃圾。 不说了,这学期是关键的一个学期了,我觉得得增加点学术的时间。晚上用来看剧的时间增加点时间看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5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反思一下
2011-6-17 10:25
我觉得得反思一下,这样看文献很盲目,精力花费也较大,毕竟我看英文慢。 重新暂停,然后按课题思路去找文献,而不是这样漫天看。以后看能不能这样,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寻找文献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也许可以围绕着一个思路去转悠。比如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说:谁谁谁研究了这问题,咋研究的 得出啥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4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1-6-17
2011-6-17 10:22
和昨天那个是续着的,这篇分析了采用型煤和平常的 raw coal 的对比,分析能量,温室气体排放,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基于实验以及文献,结果表明型煤有好处。后面列了好多好处。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1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1-6-16学术
2011-6-16 13:15
烟囱烟气排放以整齐锅炉为典型,普遍在中国使用。本文就是用锅炉烧烧一种型煤,又烧烧一种平常用的煤。对烟囱气体排放进行了分析以确定排放速率以及排放因子,用于开发一种 chemical source profiles 。一种 dilution source sampling system 用来收集 PM, 基于 Teflon 滤膜和石英滤膜。(咋看起来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8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1-6-15
2011-6-15 10:36
分为四个 sub-model: coal combustion, volatile and sulfur evolution, H2S retention 以及 SO2 retention 。 Coal combustion 分成两个连续的阶段: volatile ignition and char burnout 。 两个阶段的温度的 profile 以及其温度变量、硫释放和固定特征分别进行模拟。在 volatile evol ...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4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1-6-13
2011-6-13 09:44
就是采用活性炭在 a bubbling fluidized bed 中研究脱汞的效果。研究了 inert particle sizes, bed masses, fluidization velocities and carbon feed rates 四个影响因素。结果就是表明 a bubbling fluidized bed 效果好点。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23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