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生命周期评价与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ht 好奇是天性,理解是乐趣,解释是我的工作,预感应验了是RP爆发。

博文

通往节能减排目标的新途径(二)当前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局限性

已有 4046 次阅读 2011-8-18 01:59 |个人分类:LCA/LCM|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节能减排, 局限性

二、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

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途径

众所周知,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排放几乎都是由生产和消费活动直接造成的,因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乃至解决长远的资源环境问题,必须依靠改变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但在改变现有模式的过程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事实与逻辑是:全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是由无数的决策所决定的,因此只能依靠改变这些决策来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

按生产和消费活动发生的逻辑顺序,决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关键决策类型包括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购买与消费过程中的决策。此外,政策制订对上述决策也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到生产和消费活动,因此也是关键决策类型之一。

从这个思路来看,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和技术措施,可以从结构调整、技术改进和管理改进着手,但最终都是尽可能广泛地改进上述决策过程,这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终极途径。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首要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推动哪些决策过程的改变?如何保证各种决策过程都向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方向不断改进?前者是落实机制的问题,后者是评价方法的问题,在目前的工作中都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

补注:我觉得下面的逻辑和思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 资源环境问题是由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是由决策者和决策过程决定的(典型的决策就是上面提到的几类),因此,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也只能依赖于这些决策的改变

* 为改变这些决策者和决策过程,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如何推动决策者改变(落实机制问题),如何保证这些改变是朝向正确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价方法问题)。

-----------------------


节能减排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无论是采取技术措施或制订政策工具,所有决策过程的改进都意味着不同方案之间的对比和选择,都必然依赖于对各种方案的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价,所以节能减排评价方法是所有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但在目前的节能减排评价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1)经常依赖于专家对各种方案的主观判断,缺乏量化评估,这无法保证所选方案切实符合节能减排目标,甚至有可能是误导的。

2)节能减排政策包含着多项目标,不应偏废,但在节能减排评价中经常片面强调方案的优点和优势,而忽视了环境问题“在不同影响类型之间的转移”,即一个方案往往是以某些方面为代价换得另一些方面的改进,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例如火电烟气脱硫技术就是以额外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换得SO2的减少,三者都在节能减排的目标范围之内。如何确定这种减排的“代价”是否合理,需要全面的评价方法。

3)节能减排评价中经常局限于孤立的生产过程,忽略了对上游原材料生产过程的评估,即忽略了环境问题“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转移”。因此,当两种方案的原材料消耗不同时,是不可能得出可信结论的。这几乎是所有方案中都普遍存在的情况。例如评价电动汽车而忽略电力生产过程,评价太阳能发电而忽略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评价生物燃油而忽略种植和提炼过程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4)即便一种节能减排评价方法涵盖了原材料生产阶段以及与政策目标对应的各项环境指标,仍然存在着不同方案的各项指标相互冲突,因而无法得出明确结论的问题。因此还需要综合的评价方法。

-----------------------

补注:第1条说我们需要量化的评价方法,第2,3条说我们需要全面的评价方法,第4条说我们需要综合的评价方法。这就是评价方法应该具有的特点。

-----------------------


节能减排落实机制的局限性

节能减排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意味着考核方法的局限性,也必然导致落实机制的局限性。目前的节能减排落实机制可以归纳为:首先是各级政府自顶而下、层层分解任务,然后各级政府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寻找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最后通过政策工具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应用节能减排技术。这种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应该保持下去,但也存在着如下的局限性,应该不断补充和完善。

1)这种机制依靠政策工具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甚至改变产业结构,但如前所述,究竟什么是应该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需要量化、全面、综合的评价方法。

2)这种机制适合于重点行业和企业突出、技术成熟的情况,例如十一五期间的SO2减排。但随着重点行业和企业改造完毕,将逐渐转变为类似能耗、温室气体排放这类普遍性问题,进一步的改进需要涉及更多的行业和企业,需要开发和应用更多的技术,因此会越来越困难。

3)由于评价方法局限性导致的考核方法局限性,这种机制只能聚焦于生产过程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与企业,这一方面给这些行业和企业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可能超出其技术可行和经济有效的改进范围,另一方面又忽略了以原材料消耗为特征的制造行业,例如汽车、电子、机械等,以及以产品消耗为特征的消费部门(因为未评价原材料和产品消耗的节能减排影响),没有充分发挥这些行业和消费部门的改进潜力与影响力。

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负担的“脱钩”,应该尽量推动所有与生产和消费活动相关的决策者参与,并为其决策过程提供量化、全面、综合、一致的评价方法,进而完善现有的落实机制与考核方法。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为此提供了最好的方法框架。

-----------------------

补注:例如,在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阶段,除了原材料消耗之外,能耗和环境排放都微乎其微,但这个阶段与产品设计决策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方法评价原材料的环境影响,就无法发现这个阶段的改进潜力,无法发挥其影响力和杠杆作用,而实际上这是最有改进潜力的环节。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9598-476521.html

上一篇:通往节能减排目标的新途径(一)节能减排的目标、意义与挑战
下一篇:通往节能减排目标的新途径(三)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方法ECER
收藏 IP: 114.240.89.*| 热度|

1 周少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