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33 记录并分享学术写作与编辑经验

博文

布局篇 | 引言的公式化写法

已有 2984 次阅读 2016-8-22 09:36 |个人分类:笔记|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引言

引言 (Introduction) 的核心目的和基本功能是向读者说明“为何进行本研究 (why)”。除了题目和摘要,引言可能是编辑和审稿人最先仔细阅读的部分。如果引言写得详实通顺,将给读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相反,如果引言写得差,整篇文章都会被拖累。



很多作者不擅长引言的写作,写法千奇百怪。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种:


  • 引言过短,缺少细节介绍 (少于300 单词)。经常有作者并列引用多篇文献,笼统的介绍研究背景和前人进展。有时甚至一句话概括为:“大量研究集中在A和B方面,但C和D方面未见报道,”由此认定“有必要研究某课题”。


  • 引言过长,综述罗列文献 (接近或超过1000 单词)。有些作者罗列一堆文献,却没有明确说明知识空白,使自己的研究看上去像是在重复前人研究;或者不知如何对参考文献进行评述,随意将文献中的句子进行原封不动地引用,产生抄袭问题


实际上,论文的引言自有一套“公式化写法”,用三五段话就能构建好 (100-200 单词/段):

 

首先,介绍课题背景或基础概念,解释某研究对象如何引起学界的广泛兴趣,其有何价值或负面影响,使不同领域的读者了解本课题的重要性(1 段)


其次,综述前人工作及其主要发现,包括现存的争议或不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该问题将在本文得到解决(1–4 段)


再次,总结列举本文研究目的、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法、以及是否达到目的或所得结果的意义(1 段)


在公式化写法中,重点难点在于对前人工作进行详尽又简练的综述,常用的句型有以下几种:


  1. 某某对哪个对象进行野外调查或试验分析,发现A对B有何影响或某参数如何变化

  2. 某研究表明或证实,在哪个对象中A对B有何影响或某参数如何变化

  3. 在哪个对象中,A对B有何影响或某参数如何变化


上述三个例句中,例3省略开头语,直接陈述某些发现,故最为简练。关于英文时态,表示一般规律采用现在时,强调某项实验曾经观察到的现象则用过去时。


在撰写综述时,每个小段开头和/或末尾应有一个小主题和/或结论句,中间则围绕主题或结论列举前人发现。注意以下几点:


  • 同一个小话题引用一两篇文献即可,至多三四篇;引文不应复制粘贴,必须稍加修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 切忌动辄罗列五六七八篇文献,千篇一律的 “A某发现了什么、B某报道了什么、D某证实了什么...”,却未对这些“什么什么”加以提炼或总结。


  • 涉及最新研究进展时应引用仅5年左右的文献,至多不超过10年;而比较陈旧的经典文献可以用于介绍基础概念、最初发现、或引用方法等。


在总结前人工作时,如涉及对本研究的介绍,通常放在引言倒数第二段的位置,而不是正数第一段。原因如下:


  • 除了案例研究,原创性研究旨在解决某个领域的关键问题,并为解决这个问题而选择某区域或模型对象进行试验分析。


  • 读者对研究区或具体对象本身往往没有太大兴趣,而是为了解这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才阅读本文。


  • 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引言部分从大到小主题、从整体到局部,总结前人工作。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译文编辑


微信号:eWinEditi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6203-997908.html

上一篇:体面的回复函
收藏 IP: 112.254.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