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老同学写的博文[6]: 高校那些事儿

已有 4642 次阅读 2012-8-24 16:06 |个人分类:老同学写的博文|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论文, 讲师, 副教授, 那些事儿

博主按:虚线以下连同作者按全部是老同学发来让我贴到科学网的博文,大部分和我观点相像,但不完全代表我的观点,比如我认为开会穿T恤、运动鞋之类的是可以的,属于个人习惯。 :)  不过感觉老同学写博文是越写越溜、越写越好了。

--------------------------------------------------------------------

                     高校那些事儿


“无用”的论文
    那时候,我刚刚当上大学老师。每年年终时,每个人都要在全室汇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上了多少学时的课,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做了多少科研项目,等等。其中每每会听到这样的话:“这篇论文(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用的”,语气多遗憾甚至悲戚。
    当时觉得非常的奇怪,为什么发表论文是没用的呢?写论文,做科研,不是一个大学老师应尽的职责之一吗?何来“无用”之谈?
    经过一翻讨教,终于明白。原来大学里的职称评审是有年限要求的,比如助教升讲师需要三年,讲师升副教授最低需要五年,而职称评审所需的成果(论文,科研项目等)必须是这个年限里面的。如果某篇论文是五年前所发表,就不能用来被作为评副高的材料,也就是“无用”的。
    其实说白了,在学术工作空前“繁荣”的今天,有多少论文是能真正促进科技进步,也就是真正有用的呢?但是那种特定的“有用”“无用”论,确实猛不丁地给一个年轻教师结结实实地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

教学评价的成果
    08年的那一场席卷全国的高校教学评价运动,相信每个在校老师至今谈起来还是心有戚戚焉。
    学生的试卷批改不规范,找人重做重批;教学档案管理不合格,重做;教学资料不合要求,重写……,一切似乎都是奔着提高教学质量而去。多大的工作量啊!于是高校里面,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职员工,全民皆兵,加班加点地重做,重做一切“做得不合要求”的材料。于是假试卷、假论文、假课程表、假档案……,一批批地新鲜出炉。纸张太新了,也有本事做旧。总之,没有最假,只有更假!最后的评价结果当然也都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
    迎评工作的辛勤付出,如愿以偿地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教学的一切都被“规范化”了。
    笔者所在的学校,要求每门课的教学资料都要做到“六件”齐备。“六件”者,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计划、教案、课件、教材、**是也(妈呀,最后一个想半天都想不起来是哪门子的“件”了)。课件不仅要求美观大方,细致如几级标题用几号、什么颜色的字都要统一。于是老师们上课之余就伏案备课,备课的内容不是如何规划和充实讲课内容,也不是研究教学方法,而是一遍遍细致地对课件进行描眉画眼。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教案,什么时间该讲什么内容,要精细到以分钟计。于是老师编写教案时,首先要做到的是,每个教学点的时间加起来正好五十分钟。如果哪一次加法做错了,恪尽职守的教学督导专家肯定有本事给挑出来并加以“委婉“地批评,备课怎么能这么不仔细呢。于是,老师上课时再也不能有多余的灵感,教学变成了机械的体力活动。规范耶?僵化也!

学术会议
    今年春天,笔者在厦门参加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上有几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不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与会者的着装。所有参会老外们,无一例外地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我们国内的专家教授们却大多T恤夹克,脚蹬运动鞋,一副运动休闲的派头。
    其次,会议到了下午,人员已经减半。据说,减少的那些人都已经迫不及待地去了鼓浪屿岛游玩(从晚餐时聊天的内容可以得知)。鼓浪屿的美丽风光当然比枯燥的学术交流更能陶冶心情啊!
     最后,晚餐时的话题。大家似乎对“参会经费从何而出?”之类的话题普遍地感兴趣。自己项目费里出钱的人往往带着气愤的神态,因为得知有些学校的科研部门可以资助老师参加此类会议。
    呜呼,专家们,教授们,怎么连假装斯文、假装文化、假装深刻,都已经懒得去做了!

作者按
    四书五经之《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家也都会记得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纪念碑所撰写的铭文:“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大学精神之内核也。
    功利的追逐和教条的教学,便是完全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做学问,不妨“傻”一点,不妨天真一点,不妨“呆子气”一点。“傻”的人,才会自动地无视功利的诱惑;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好奇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呆子气”的人,才会突破僵化,突破教条,引领学生来到整个星空之下,告诉孩子那些星球上的传奇和秘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160-605581.html

上一篇:教博相长
下一篇:上海东北角的夜空
收藏 IP: 58.25.157.*| 热度|

8 陈安 刘洋 陆俊茜 陈小润 刘光银 陈沐 徐满才 郭淼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