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2011岁末盼来了复旦研究生人性化改革的希望 精选

已有 7726 次阅读 2011-12-31 15:32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论文, 复旦大学, 改革, 硕士生

评新闻“复旦硕士生不用发表论文也能毕业”
 
 
【新闻摘要】复旦大学2011年入学的经济学院、中文系、史地所三个院、系、所的研究生开始试点:硕士生无须再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原为3篇)即可毕业。此举一改大多数高校多年来实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发文章才能毕业”的规定。今后,学生可以按部就班地读书写论文,不用为了发文章而发愁了。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7820.shtm
 
 
图片来自网上,仅供欣赏
 
这里,不得不说科学网新闻的嗅觉总是非常灵敏的!我天天在校园混,还没有听说这个消息,看到科学网发布出来才知道!不过,复旦大学在这方面并不算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但现在进行改革,也不算晚。
 
首先,表明我的态度,我举双手赞成进行这项实验性的改革方案。记得一个多月前校长到我们学科来进行调研,其中就聊到了类似的问题:是否需要继续鼓励发表SCI论文以及发表SCI论文是否还需要奖励?当时的主要结论是,以前鼓励大家发表SCI论文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国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增速已经同步于中国GD的P的发展速度。而且校长还举出例子,有些高校取消鼓励发表SCI论文政策后,其SCI论文数量非降反升。看来,校长的态度是坚决的,所以看到今天的这则新闻,我一点儿也不感到诧异。
 
唯SCI论带来的危害,几乎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出台了许多非人性化的政策,即与论文捆绑的学位授予规定,让学位授予这个严肃的智力活动,庸俗化成一件计件劳动,显然是极其可笑的。有志之士一直在呼吁进行改革,看来将研究生教育引入正轨,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都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不过,我一直还是有一些担心存在。比如,如果只是学校单方面取消论文发表的规定,未来参与国家高校和学科排名,是否还具备竞争力?校长上面说的例子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的考察。我们知道SCI论文发表有至少一年的时滞,如果考虑从为发表论文准备的任务开始,这个过程可以有三年以上的时滞,所以,要观察出台这个政策后三年的结果才能说明问题。需要辨析清楚的是,发表论文少了,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水平论文就多了,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另外,抛弃一个强制性规定后,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可操作性游戏规则来替代,否则局面会变得更加混乱。在不要求硬性写论文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呢?在这方面,似乎复旦大学还是做了充分的考虑。复旦研究生院顾云深教授认为,“学校不是不要求学生发论文,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不要单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不要靠发文章来换学位。”所以,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不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代表学生不用写论文。为了检验这项改革是否能贯彻实施,只选中了中文系、经济学院、史地所和数学系进行试点,并要求这些院系制定出严格的配套方案。以后这些院系所有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要参加盲审,而以前则仅仅是抽检一部分;更加重视课程的教育,并在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中严格监督学生的培养质量举办学术论坛,要求研究生必须要在论坛上发表论文,并经得起业内人士的推敲和评判;鼓励学生发表论文,这将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优先指标。学校这些政策首先在非纯理科中进行试点,显然还是比较慎重的,是有保留地促进改革,这一点儿也值得肯定。
 
对于纯理科生来说,有SCI论文的要求,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我从来不认为SCI论文一无是处,相反,就是因为要发表SCI论文,让我知道了如何做科学研究和做学问,如何将一个问题表达得让别人明白,如何更加严谨一些,如何"诡辩"(这是在修改论文回答审稿者的意见中训练出来的),......,这些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觉得出来。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博士生,是否能在自己所属的专业SCI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篇数的规定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另外,以SCI论文作为评价工具的一个潜在的好处是,消除了国人自己办的杂志的关系网。以英语为主体的SCI杂志,首先在语言上就给那些不学无术者以致命打击(试想,如果从来不看英文论文,如何有国际视野,如何国际领先?),SCI显然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任何人都可以在国际杂志的领域里寻找到自己的位置,普通人也可以不再受约于国内的关系人情网,使自己的学术成果得到更加公平的评价!如果真是好的工作,其实根本就不愁在SCI刊物上发表。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和篇数,并不代表学术水平的高低。我觉得这些是在未来的改革中首先应该取缔的。
 
但愿2012是新的开始,复旦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也呈现出新的气象。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说出这些话,应该是很灵验的哟!
 

后面的背景是复旦大学光华楼一部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24081.html

上一篇: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我的新春贺卡
下一篇:研究生培养,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
收藏 IP: 58.41.104.*| 热度|

15 赵星 郭桅 武夷山 唐常杰 徐绍辉 王桂颖 郭胜锋 何应林 吕喆 赵霞 高建国 边一 吴锦宇 zhouguanghui amwfhv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