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未来人人都得学会上网,还得开通网银

已有 3770 次阅读 2011-10-1 10:46 |个人分类:一孔之见|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新闻, 动车组, 上网, 心里话, 网络售票

CCTV新闻台的主持人启明在播送一篇新闻后,总爱即兴发表一些评论,表情非常严肃,他的这种表现赢得了许多好评,引用网上的评价:观众认为他“既有儒雅稳重,又有愤青激情”,听他点评新闻特别过瘾。对此,他自己也曾表示:“我的评论不一定多么有深度,但说的全是心里话——是为草根群体说的话。”正好,昨天晚上他说的新闻是:从今日起,全国铁路动车组将实现网络售票,旅客可登录www.12306.cn订购车票,至此,所有G、D、C字头的动车组列车将提供网上售票服务。在“车票预订”栏目中完成购票手续,并在15分钟内完成付款。最后他很自然地加上了一句:“看来未来人人都得学会上网,还得开通网银”。我觉得这一点儿也不奇怪:时代在进步,曾经那么高不可攀的东西越来越多地会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手机和电脑曾经是贵族的专享,但最新的统计表明,目前中国手机的用户总量已经超过了9.4亿
http://www.beareyes.com.cn/2/lib/201109/27/20110927351.htm),截至到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85亿(http://it.sohu.com/20110719/n313869534.shtml)。由于任何一个手机用户都是潜在的网民,所以网民数量还会继续增加。至于网银,可能需要进行详细地探讨。根据2010年的一个网上调查材料http://news.163.com/10/0517/02/66RS2NHS00014AED.html):使用网银的男性多于女性,25~35岁的人群是网银用户的主体,年龄稍长一些的35~45岁人群则紧随其后,他们大都借助网银实现多项理财功能。人们开始想当然地猜测:网银这类新鲜事务应该首先被年轻人(<30岁)接受并使用,实际情况看来并不是如此。但这并不奇怪,现在年龄小于50岁的人在20年前就是电脑和网络使用者的主体,他们中许多人伴随着电脑和网络成长起来,所以他们乐意接受网银并不奇怪。网银会带来很多便利,多项功能让人们体会到了足不出户,即可享受24小时的银行服务。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几乎只要手中持有的银行卡,我都会开通网银进行尝试并使用,不管消费、转账还是理财都非常方便。
 
网银安全性无疑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密码才能让人更有安全感而且还能记得住;口令卡、证书、U盾,动态密码、短信确认在加强安全性的同时却带来了操作上的麻烦;如果网络感染木马病毒等,该如何处置才能保证网银安全。一些网络安全产品的公司在宣传他们的产品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网络漏洞和涉及安全方面的事故,更是让普通用户胆颤心惊。调查显示半数左右的网银用户都将焦点放在其安全性上,同样这也是许多用户选择不用网银的根本原因,我周围的同事,应该算是高端知识分子了,但他们中许多人都扬言:我是不会使用网银的。我发现,这些扬言不使用网银的人其实从来没有使用过网银,更不用说在使用网银上受到了什么损失,他们的认识主要来自道听途说的网银安全问题的报道,由于先入为主的感觉,网银带来的便利他们也就不会去了解了。另外一方面,可喜的是,有些扬言不使用信用卡和智能手机的人似乎开始食言了,所以网银的用户群肯定会继续扩大,相信未来随着无缝网络连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是人人生活的一部分,网银支付就像外出必须带身份证一样是必须的。
 
顺便鄙视一下铁道网上售票“在15分钟内完成付款”的霸王条款。铁道部真得很小家子气,而且实在不明白这个条款究竟有何意义?似乎无法防范什么,看起来就是与普通用户过不去。有时候,15分钟内无法完成付款可能是网络和银行的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492301.html

上一篇:敬请媒体远离“老人跌倒”的话题
下一篇:“严进宽出”好还是“宽进严出”好?
收藏 IP: 58.246.164.*| 热度|

2 陈小润 张海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