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n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n2010

博文

关于科研的一些粗浅见解

已有 4010 次阅读 2013-7-28 12:01 |个人分类:周末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科研无用”悲观论调的反驳

关于中国的科研,似乎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经常总是感到中国科研界弥漫着这么一种论调:在中国这个科研体质下,搞科研搞不出啥有用的成果;科研就是浪费国家的钱,制造大量的垃圾论文。确实,科研界存在许多丑陋的现象,我们国家大多数的科研都是浪费钱,制造一些毫无价值的垃圾论文。这种论调导致许多人觉得自己“看破”科研,唾弃科研。可是,这种观点其实是极为以偏概全的。即使目前国内学术氛围不够干净,我们国家仍然是急需科研的。

以我本领域的一些实事来说话。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开发是国际的研究热点。我们国家也有非常多的人在从事这个行业的研究。这些大量的工作中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毫无价值的工作,绝大多数论文都是垃圾论文。但是也有少数研究单位去取得了突破性的工作。可以很自豪的说,目前我们国家在生物质资源的研究领域已经处于国际的前列了。这个国际前列不是指文章数量处于国际前列,而是我们国家在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技术上某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所长的团队在纤维素制备乙二醇技术产率达到国际最高,目前已经开始中试;最近厦门大学在利用纤维素化学催化制备乳酸达到国际水平,相关结果发表在Science上面;中国科技大学在相关领域也做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工作。

那些成天喧扬着“科研无用论”的人,如果其目的不是为了改善科研环境,那我愿意认为其实是他们自己无能无用。水平高能力强的人自然是想如何攻克科学难题追求自我实现,而水平次能力弱的人则想着发点垃圾文章混个职称混口饭吃,能力更差的人则想着通过各种不光明的手段去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确实,这个科研体制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这些都不该成为我们埋怨社会、不搞科研、自怨自艾的理由。如果我们大家都放弃科研,那么我们会落后其他发达国家更远。我们的后代会因为我们现在的不作为而在技术上远远落后其他发达国家,他们甚至会受到其他种族的剥削和奴役。

关于学者水平评价的思考

以SCI论文作为评价一个学者水平的这种评价体制无疑是有失偏颇的。可是,替代SCI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似乎还没有提出。如果没有论文数量这个硬性指标,在中国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中,评职称通过送礼行贿等不正之风肯定会更加大行其道。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工作,不要太过计较个人眼前得失。那些太短视的人,终究是不会有重大的科学发现光顾的。

前些天参加一个973中期考核的会议。会议中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们听取各个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并做一些建议。其实这些老专家们的知识体系可能早就被淘汰掉了,他们对新出来的各种期刊以及影响因子之类的可能也根本不了解。但是他们对科研成果的鉴定还是非常到位的。他们对一个工作的评价,并不是以论文的数量作为依据,而是以是否针对领域内的科学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解决作为评价的依据。

这些专家们都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生物质资源这个领域兢兢业业做出了贡献的人。他们年轻的时候,生物质这个领域并不热门,国内做的人很少,国家给的经费也不多。但是他们仍然踏踏实实在这个领域耕耘着,为不让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不至于缺失人才而努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这个事业会一直下去,从老一辈科学家传递到我们新一辈手上,几十年后又向我们的下一辈传递。可以很肯定的说,我们国家近几十年来,科学水平确实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研究手段、研究设备、科研条件都比十年前好得多,我们的生活条件也比二十年前的前辈们好太多,我们没有理由埋怨社会,我们应该更加踏实地去努力奋斗。

关于科研心态的思考

庄子在两千年前指出“斋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所谓斋心,就是要忘记名利得失,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创造中去。其实,对于一个潜心工作的人,创作的过程本就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时候可以达到忘记自身存在的程度;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可以为灵感突现时的某一个诗句而忘乎所以;许多的科学家在全身心研究的时候也是非常享受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人们太需要斋戒一下心,让自己单纯些。

浮躁是这个社会的通病。而浮躁的根源其实是物质的丰盈所带来的人民的欲望。享乐的欲望、攀比的心理驱使着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日益增长,以致无法满足。以有限的生命去满足无限的欲望,只会让自己疲于奔命。放下对物质的追求,踏踏实实去履行自己对整个社会的义务,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才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应有的心态。

目前我们国家的学术氛围确实存在很多的弊端。对于这些弊端我们可以抨击,就像当年鲁迅抨击社会制度一样;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去实行改革,就如上个世纪处中国社会处于风雨飘摇中,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烈们思考着如何拯救落后的旧中国一样。但是,我们不论是抨击还是改革,都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要想着如何医治科研界,而不能是抛弃它,厌弃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8457-711926.html

上一篇: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为什么还没人拿到诺贝尔奖--价值观的反思
下一篇:环境的影响真的很重要
收藏 IP: 124.16.2.*| 热度|

1 王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