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zhi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uizhizhao

博文

五月端午节记忆

已有 3133 次阅读 2014-6-2 19:32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儿时老家的端午隆重而热烈,是仅次于春节的热闹而令孩子们盼望的节日。

   最喜欢的是戴花绳,缝香包。 花绳是用彩色丝线编结而成的绳子,通常戴在手腕上。香包则是用花布缝制而成,多种形状,常见的是心形的、三角形的,也有非常简单的。戴什么形状的香包据说与孩子的“金贵”程度有关,独子或第一个孩子,香包不能戴的太花哨,只能戴最简单的式样。这个估计跟老家的习俗有关,觉得太金贵的容易引起老天爷的兴趣,收为己有,所以这一类老家俗称“值钱”孩子的名字通常很土,总是会叫“狗剩”之类。而普通的孩子倒没有什么禁忌,什么形状的都可以,如果母亲或自己手巧,可以戴很漂亮的香包。

    香包之所以叫香包,是因为里面填充有香药,据说是川芎、白芷、零陵香、排草等中药混合而成的粉末,香气袭人。花绳比较容易结,七八岁的小姑娘们首先做的就是花绳,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为了这些花绳,女孩子通常很久就留意家里剩下的丝线头,收集起来。花绳大概一个下午就可以结好了,但香包的难度就要大一些。每年临近节日,女孩子们、小媳妇们总会扎堆一起做香包,看谁的造型美观、花色搭配好,针脚精致。小一些的拣一些别人剩下的布头学着穿针引线,更小的孩子围在旁边,眼馋的看着。

   除了香包和花绳,印象深刻的还有胖娃和雄黄。胖娃通常是舅舅家里送来的,一种用布做成的玩偶,不像我们如今的玩具,大概2寸长,半寸宽(肚皮)。小小的光头,上面用线做几根头发,画上眉毛,眼睛;白白的肚皮上缝一个肚兜,有些喜气。印象中男孩子才有胖娃的。雄黄则无论男女,通常由妈妈摸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甚至肛门,据说是驱邪的。

  如今,记忆在慢慢的淡忘,关于故乡的端午,能记起的似乎只有香包,以及香包的香气。也曾想给女儿做一个香包,可惜,当年学艺不精,缝出来的实在不好看,也找不到香药,只好作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87563-799833.html

上一篇:学术的名利场
下一篇:三亚旅游纪实
收藏 IP: 14.23.136.*|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