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实验结束、文章成文以后,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进步,而且是学生自身强烈的体会
2020-12-1 13:26
突然有一点点感悟:对我们正在构筑的体系有了一个系统、深入、全新的理解,无论什么研究,做到最后一定是跟本学科最根基的基础理论和概念相关联,给师生一个完全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甚至有所升华。分享一下师生三人的一点科研体会: ...
2709 次阅读|9 个评论
只有真正用心指导过学生的老师,才知道什么叫付出,犹如科研创获的艰辛!
热度 3 张坤 2022-8-2 17:09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学生最终的成才,最基本的学科规范和学科素养还是必须的,先不讨论更高的要求具备基本独立的从事科研的能力,后者应该是博士培养的基本要求。但是学历通胀的年代,如果硕士毕业以后连最基本的文献清晰的逻辑阐述的要求都达不到,这个可有可无的学历更显得尴尬 ! 文献阅读的功底基本上反映了 ...
87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3
文献阅读的三重境界: 信、达、雅
张坤 2022-7-13 12:59
一个学生或者科研人员文献汇报的能力一定与个人的科研能力呈现正相关,因为一篇好的文献的汇报意味着海量时间的输入以及优雅的科研智力的输出,令人如沐春风! 学生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自己一定要静心读很多遍,而且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不断给自己提问题的过程,不断优化逻辑和表达的过程。 读文献 ...
52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感恩与科学传承
热度 4 张坤 2021-8-13 12:33
图1 2004年秋相识于丽娃河畔 一个假期都在静心给毕业已久的学生修改论文,我知道学生本身已经耐不住性子,尤其是在裹挟前进的学术快餐时代,非常考验学生的定力。一个优秀的工作除了优美的科学,为了让别人更快接受你的思想,故事如何演绎,数据如何逻辑组织和逻辑表达是决定性的。我完全可以体会学生 焦急 等 ...
5048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十年磨一剑够吗?如何磨?
热度 9 张坤 2021-7-18 10:24
嘈杂的社会环境和浮躁的学术风气,很容易让自己迷失了科研的初心,也迷失了自己!现实环境下科研成功的有效时间(做真正原创性的工作)到底是增长了还是大大缩短了,的确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信息社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理论上原创工作的效率 ...
5809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9
乐科研,乐生活,顺序重要吗?如何做科研的再思考!
热度 4 张坤 2021-4-10 14:16
科研的确就是一件娱乐的事情,最早是皇宫贵族们娱乐消遣的一种生活方式,实验室都是安在自己家里的,想玩就玩!但总感觉那是很久远的事情,是一个童话故事,尤其是大师贬值、科研庸俗化的今天!万众的裹挟下难免慌了神,到底该如何做科研,尤其是我们这种智力平平,但是还对科研有点兴趣,并且科研使自己真切感受到了内心 ...
482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旗帜鲜明的支持原创工作是一个科学家的良心!现实环境下尤其难得,更见科学家的品质!
热度 9 张坤 2021-1-4 09:24
原创性和创新性、论文发表(牛刊、大刊、小刊)真是一个热闹的主题。尤其是我们的论文数量已经跃居世界强国。是不是我们文章发表的速度太快了,却少了点什么,不是经常精神调侃“走的太快,很容拉下那宝贵的灵魂吗?”。 的确我们发表的或者参与发表的文章很多,这是事实。但是‘量和质存在逻辑关系吗?是一个 ...
7306 次阅读|29 个评论 热度 9
花再多的时间,把一件事情搞清楚都是值得的
热度 2 张坤 2020-10-5 11:38
犹如体育里的跳水(台)或者体操项目,规定动作是必须的,同样自选动作也对最终的成绩起决定性影响。好的科研同样需要严格的规定动作和自由的自选动作。不管体育还是科学,都需要海量时间的消耗,无论你是多么天才! 规定动作: (1)专业基础和理论必须扎实,不是仅仅听过,而是要真正理解并且融汇 ...
6826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2
自信、原创性科研和文章发表之间的关系
张坤 2020-8-26 11:22
把文章写短并且说清楚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科研自信,科研仅仅是个介质,成事成人!其它方面很难找到这个载体,而且一路有人指点陪伴!科研自信的人,他的气质和演讲的确是不一样的!真正理解了10年磨一剑,10年甚至都远远不够,而且必须是有效时 ...
25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复试之前,如何选导师?
热度 1 张坤 2020-4-12 10:26
有的学生来征求读硕士、读博士、甚至是本科科创,如何找到好的老师、如何辨别老师的真实科研水平以及人品?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问题,而且好老师对学生一生影响和发展是决定性的。我前面的一篇文章 “ 如何选导师?如何选学生?是两回事吗? ” 讨论过其重要性。可能太感性了!一问一答可能更容易理解,而 ...
1057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