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三十五:大连湾的生态灾难

已有 5068 次阅读 2011-8-29 23:07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海洋污染, 爆炸, 墨西哥湾, 生态环境危急, 大连市政府

蒋高明
 
        2010年7月16日18时,大连新港附近中石油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爆炸起火,导致了部分原油泄漏入海,造成1人死亡,无数海洋生物消失,近海水产养殖业遭遇灭顶之灾。这是全球今年继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发生在中国近海的严重海洋污染事件。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严重的海洋污染,责任人对此事的反应是轻描淡写的。到底有多少原油泄漏?到底污染了多少海面呢?这个数据一致是扑朔迷离的。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当事人中石油发布的消息是1100吨,“对海域影响不大” 8天以后,大连市政府传出来的消息就毫不留情地驳斥了这个说法,因为8天之内,渔民和专业人员已经从海里捞出了3000吨以上的原油。即便是这个数字也并未反映实情,近海、岸边、沙滩还有大量石油。许多到过事故现场的人,都对3000吨这个数字也抱以怀疑。一个约10万吨的原油罐,完全报废了,仅仅漏了3000吨原油吗?对于海洋污染面积,大连市在事发第三天公布的数据位,影响海域仅50平方公里,主要旅游景点不受影响。辽宁海事局长还发出狂言,声称可在5天之内清理完毕。话音刚落,一夜之间, 大连湾、大窑湾、小窑湾全被污染,大连的国家风景旅游胜地——金石滩公园也被油层覆盖,原油污染扩大到420平方公里大连湾,大块大块油斑即使在飞机上都清晰可见。从对海域影响不大,到影响仅50平方公里海洋,最后原油扩大到420平方公里的大连湾,大自然就这样与那些狂妄的人们开着无情的玩笑。
        截至8月13日,大连经济开发区湾里镇附近一养殖场,海产品基本损失了,但此前有关部门承诺的每平米40元的赔偿费至今还没有兑现。由于清污实际上并未真正完成,加上开发区附近的海湾污染尤为严重,现在海风加上大雨,以及大规模打捞的行动已经结束,之前残留的油污再次扩散,养殖场面临的污染更为严重。
        在大连开发区的南坨子海滨浴场,这个以往人气鼎沸的地方,由于原油污染而变得冷冷清清。海面上仍然漂着油污,空气中仍然充斥着刺鼻的味道,而海岸边以及海中矗立的高大礁石上,也都沾染着厚厚的油污。而这还是在清理原油最重点的区域,花了半个多月了后的情景,超出官员的“5日期限”2倍!
        记者在海滩现场看到,海滩铺满了数以万计的透明的海蜇尸体;在大连开发区湾里镇南岭村附近,80亩海参养殖场价值200多万元人民币的海参,遇到油就死,死后就化掉了,可以说是“死不见尸”;在另一家养殖场养的海螺,没法捞了,有石油。没人敢吃这样的海螺。前面清理油污就没有干完,大风大雨后又扩散了,且比以前更严重。由于宣布了“油面已基本清理完毕”,现在没有没人管了,只有养殖户自己去捞油。即使赔40元/平米,也只是把本钱捞回来,但海水质量变差,以后也养不成海参了,养殖户从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即使在距离事发地30公里的金石滩风景区,海面油污被清理得差不多了,但海里面的扇贝很多沾了油污,不敢打捞上来,捞上来也没人敢要。
        海洋石油污染,不是简单地将油捞回去就能解决的,有些漏掉的石油是不能收回了,这是典型的“覆油难收”。那些进入到环境中去的石油危害,还不是那些可见的长链多烃,而是致癌的苯类、酚类和柰等石油残毒。对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而且石油残毒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积累,这些残毒微生物很难降解,石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
        就在大连石油管道起火漏油事件之前的3个月,即4月20日,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致7人重伤11人死亡,至少有200万桶原油流入了墨西哥湾。演变成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沿岸各州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也难以幸免,各种生物每天都在遭受“灭顶之灾”, 肇事的英国石油公司为此要赔偿至少600亿美元的损失。
        实际上,我们所处的工业文明时代是非常脆弱的,脆弱到一人一时的疏忽,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这正如坐满了几百人的飞机乘客,他们的生命完全掌握在飞机驾驶员手里,他的情绪如果有什么剧烈波动,那就是几百人的性命顷刻丧失,根本没有什么退路,那些乘客屁股地下的逃生座垫,完全是心理安慰而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480932.html

上一篇:山东省委农工办领导现场调研弘毅生态农场运行模式
下一篇:人民网对笔者团队实验发表评论呼吁医治耕地“化肥依赖症”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1 栾信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