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我从事六不用生态农业的几点体会(连载之三)

已有 1919 次阅读 2021-3-14 10:51 |个人分类:生态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从事六不用生态农业的几点体会(连载之三)

王延静 山东枣庄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

 

农民在使用农药、除草剂的时候连最简单的防护都没有,一次性口罩都很少有人戴,通过呼吸、皮肤摄入大剂量农药残留,日积月累,农民的健康受到损害,特别在大棚蔬菜种植区域 (密闭的环境使用农药),癌症爆发,三高疑难杂症层出不穷。从这个角度来看,六不用生态种植首先保证农民健康,是最大的精准扶贫!

我们学习所谓的“西方现代农耕”也就三四十年,我们向土壤使用了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秸秆畜禽粪便、人粪尿不再还田,成了环境与社会问题。元素不能循环,每年从土地收获大量粮食或者蔬菜水果,意味着每年从土壤中带走大量有益微量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流失严重,所生产出来的食物有益矿物质含量不足,食物质量就变差。人体各种烦人疾病其实是与某种或者几种有益矿物质缺少分不开的,食品不再健康,人的健康基础在哪?六不用生态农业向土壤施用大量土杂肥,可以藏碳于土壤,更不会流失污染环境,与草共舞更可以有益于环境,不仅补充氮磷钾,更重要的是补充了大量活性强的有益矿物质。所以,真正生态农产品口感极佳更利于健康,六不用农业可以夯实我们整个社会的健康基础!

 

二  蔬菜、粮食种植

1 土豆种植

我们施用大量土杂肥替代化肥,亩施土杂肥八立方米,坚持多年土壤得到修复,通过土杂肥给土壤补充了有益矿物质。土杂肥可以是畜禽粪便,也可以是食品厂下脚料,甚至是符合国家有机肥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污泥(酒精厂、食品厂、淀粉厂、没有污染工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富含有机物的物质进入江河湖泊就是污染,施用到土壤就是良好的有机肥,国内有太多放错位置的所谓的有机物垃圾,把它们利用起来做生态农业就是利国利民。

土杂肥旋耕到土壤中去,均匀分布在土壤,就可以开沟直接种植土豆,不需要浇水;而普通种植需要600斤复合肥撒在狭窄的沟内,即使刚刚下雨也需要大量浇水。生态种植土豆可以通过不用浇水来降低土壤湿度,土豆不覆盖地膜,进一步增加透气性,给土豆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而所有的土豆病害都和低温高湿度有关。生态种植土豆恰恰回避了这些问题,我们种植三年土豆根本不用打药防治病害。另外,我们用昆虫病原线虫加白僵菌通过滴灌防治土豆地下害虫。

我们种植土豆苗期控草,五月下旬以后任由野草疯长,让土豆秧子和野草覆盖地面预防高温。后期严格控水压低产量来提高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达到极佳口感。我们种植的土豆可以生吃,品质极佳,曾经在东盟博览会展示。

 

 

2大棚蔬菜种植

    在大棚边角放置杂草堆,吸引蜘蛛天敌昆虫等去越冬,预防大棚冬季耕作伤害天敌昆虫。种植尽量多样性,嵌入种植蜜源植物岩垂草,根据不同种植蔬菜来释放培养不同天敌昆虫应对。例如白粉虱通过种植蜜源植物、释放丽蚜小蜂和龟纹瓢虫来控制,释放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等。

    合理留草,做与草共舞的蔬菜。保证天敌昆虫越冬,提供繁育条件,合理留草给昆虫栖息环境就可以达到生态平衡。我曾经拍了视频,在大棚边缘有草堆,杂草多的地方虫害很轻,没有草的地方菜青虫危害严重,不得不用白僵菌防治,如下图。


3 小麦、玉米种植   我们种植小麦、玉米多年从没有用过农药。瓢虫冬季喜欢在小麦、油菜根部越冬,春季最先可以在麦田或者油菜苗发现瓢虫,是最不需要打药的作物,打药后会杀死瓢虫让蚜虫爆发。我们种植玉米旋耕除草紧接着播种玉米,然后不再除草,玉米先于草萌发,玉米苗始终比草高,当草长到七八十公分时,一场风就让草匍匐在地,起到保温、保湿、抗旱的作用。玉米叶子和草把所有的地面覆盖,营造好的环境,给各种各样昆虫生活栖息空间,就可以达到生态平衡不用农药。我们有与草共舞的玉米、花生、地瓜、土豆、白菜、萝卜等。

 

4 小结  我们农场面积不大,六十亩左右。七八年来我们实验了几乎所有北方的粮食、蔬菜、水果,几乎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实现生态有机种植。国内有众多科研人员在做生态有机农业实验,他们的技术需要融合,我们采取了蒋老师的六不用种植理念;借鉴了山东省农业大学刘玉升老师嵌入式生物防治办法;结合了浙江大学陈老师花园式果园(蜜源种植)理念,我们自己提出来不冬耕保护昆虫越冬以及与草共舞的懒汉农业,多方面结合我们就可以轻松做生态农业。我相信有国家出面,融合国内众多科研理论,我们一定可以把生态有机农业做好,那时天更蓝、水更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276654.html

上一篇:不用有机肥,哪来的有机食品?
下一篇:何谓果葡糖浆?
收藏 IP: 223.104.42.*| 热度|

1 罗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