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我从事六不用生态农业实践的几点体会(连载之二)

已有 2588 次阅读 2021-3-13 09:41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从事六不用生态农业实践的几点体会(连载之二)

王延静 山东枣庄山亭区思源家庭农场

 

3 合理适时释放一点天敌昆虫

我们不冬耕保护昆虫越冬,树下生草营造一个仿野生环境,嵌入蜜源种植促进天敌昆虫繁育等条件具备之后,可以在果树开花时释放瓢虫源头控制虫害,例如在蚜虫爆发之前释放蚜茧蜂(蚜茧蜂控制蚜虫能力极强)。在合理时间释放赤眼蜂控制水果食心虫。

在山东省,蚜虫在五月份分化出来翅蚜,加上环境适合会有一次爆发这个时候需要各种天敌一起努力控制蚜虫,初期瓢虫起控制作用,后期蚜茧蜂起到关键作用。

瓢虫:果园彻底不用农药之后会发现瓢虫种类特别多,可以轻易发现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就像今年我们在三月九号就发现瓢虫活动,这个时候蚜虫非常少的,瓢虫为了生活会四处奔走捕捉蚜虫,就控制住第一代蚜虫,让蚜虫不会爆发。

蚜茧蜂:根据《烟蚜茧蜂—规模繁殖与应用》描述,在气温低时,蚜茧蜂繁殖一代需要近一个月,而在蚜虫爆发时期,气温合适时,蚜虫繁殖一代需要四天,蚜茧蜂繁殖一代需要五到六天,也就是说蚜茧蜂繁殖周期和蚜虫差不多,而一只蚜茧蜂可以寄生几百只蚜虫,蚜虫繁殖能力再强蚜茧蜂也可以控制住。并且蚜茧蜂成虫具有飞翔能力,可以主动寻找寄生蚜虫,我们曾经观察到个体比较大的蚜茧蜂寄生速度相当快,如行云流水般打针一样产卵,在我们果园树下养鸡区域,个别桃树蚜虫爆发,头一天树干上爬满迁徙的蚜虫,第二天就发现叶面上的蚜虫颜色变深,成了僵尸蚜。效果极佳。如上图。

赤眼蜂:赤眼蜂可以解决水果食心虫问题,不需要多说,我需要强调一点,我们有蜜源植物,可以保证以上天敌昆虫顺利繁育以及延长寿命。

食蚜蝇、草蛉:也是果园常见的天敌昆虫,当这些天敌把蚜虫危害控制住之后,瓢虫特别是幼虫会没有食物,会自相残杀也会取食其它害虫幼虫和虫卵,就可以控制住大部分害虫危害。所以就会形成一个现象那些坚持不住生态种植的果园,在蚜虫爆发时打药,就会破会辛苦建恢复的生态平衡,结果就是一半以上的水果有食心虫危害。生物防治要么一直不打药,要么你就一直用农药植保。

在六月份释放花绒寄甲、八月份释放管氏肿腿蜂控制天牛危害。(各种天敌昆虫网上都有售卖,价格不贵。)

利用性诱剂来控制入侵类虫害,例如最近几年在北方出现的果蝇。

对于我们农场来说,多年不用化肥、农药、灭草剂、激素等。生态早已恢复,除了在我们散养鸡的树下会有零星虫害爆发,我们可以不用任何防止措施就可以达到生态平衡。我们今年种植了新品种桃树,要做一个效果比使用农药还要好的一个果园。

 

4 使用硅藻土加菌剂作为生物防治的最后一道屏障

硅藻土是硅质岩石粉碎后获得,在显微镜下观察边缘非常锋利,还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虫子爬过会划破虫体,让虫子脱水而死,比较慢,我们实验过确实有效。白僵菌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虫生菌类,是国家林业局推广的高效生物杀虫剂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森林害虫,蔬菜害虫,旱地农作物害虫等。我们用白僵菌混合硅藻土使用,硅藻土可以划破虫体,而同时接种白僵菌,在阴雨天或者傍晚喷施,多人多地实验比农药效果还好,效果非常好。

硅藻土批量购买两块钱一斤包邮,一亩用量也就一公斤,白僵菌批量购买二十元一公斤,亩用量三百克,相当于农药来说成本很低,仅仅售卖这些东西没有利润而得不到推广。

 

5 果园夏季保证有一个一直有水的水坑

   在夏季,果园或者农场需要一个一直有水的水坑,那就可以保证青蛙、蟾蜍、蜻蜓繁育,也可以给各种鸟类提供水源,是维系一个小生态系统的心脏,

 

6 表面施用土杂肥,蚯蚓还田

在土杂肥发酵时,我们很难控制温度和湿度,不能做到彻底发酵,而发酵不彻底的土杂肥在树根部施用反而有害。而非常繁琐的堆肥发酵会极大增加成本,我们采取了表面施用土杂肥,在好氧环境慢慢分解。同时我们引入赤子爱胜蚓食腐的红色小蚯蚓,结合土壤有的个体比较大的环毛蚓。赤子爱胜蚓生活在表面,取食有机物丰富的土杂肥,环毛蚓生活在土壤中部,,而蚯蚓粪富含各种微生物,可以活化土壤,它们结合可以达到免耕不冬耕目的。蚯蚓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一经投放就可以自己繁育。

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人工成本不足普通成本二分之一,即使第一年防治成本也比农药防治低很多,生态恢复之后几乎没有成本,可以生产出放心农产品,不会对土壤、地表径流、河流湿地有任何污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276471.html

上一篇:一个六不用生态农业实践者的经验之谈(连载之一)
下一篇:不用有机肥,哪来的有机食品?
收藏 IP: 223.104.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