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疫情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连载之六)

已有 1880 次阅读 2020-7-15 07:38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粮食安全, 疫情, 新形势

疫情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连载之六)

蒋高明

二、 由粮食质量安全引发的数量安全

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就实现了“十三连增”。可稍有些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农业的特点是四年之内“一丰一歉两平”。果树生产尚有大小年之分,粮食生产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更大,连续增产的基础理论是不存在的。不论遭遇旱灾还是涝灾,且各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粮食连年增产的可能不是没有,但空间很小。

如果增产了就不需要大量进口。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谷物和谷物粉1785.1万吨,进口大豆8851.1万吨,合计10609.2万吨,进口的粮食总量突破了10%警戒线。

由于国外粮食价格低廉,到岸价不到国产粮食的一半,在市场上很有优势。廉价进口压低了国内粮食价格,农民纷纷撂荒进城去打工,种地由留守的妇女和老人来完成。据调查,中国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为57岁,且很多劳动力为女性。农民种地如果计算劳动力的话是赔本的买卖。老人和妇女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种出来满足自己吃——“够自己吃就行”。再过十年,我国粮食数量安全是不能继续依靠老人和妇女来满足的。与城市化人口越来越多,以及进口粮食压力越来越大同步进行的是,中国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也是增大的。家庭农场、大户经营模式都不错,但适应的范围仅限于大平原。那些偏僻山区的耕地,我们不能放弃其食物生产功能。

造成我国粮食数量安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粮食的质量安全引起的。进口的粮食以转基因大豆为主,适合做饲料与工业原料。国外粮食生产很难做到精耕细作,农药残留与转基因成分残留是难以避免的。这样的粮食卖低价可以,但不能拉低国内优质粮食价格,农民种地赔钱是不会有人干的。最近几十年,我们盲目学美国,搞的是工业化与化学化的农业,最近还有人希望借助生物技术化,即搞懒人农业,让少量的人来种地,满足大量城市人口的需求,这样做是更危险的。因为农业效益低,农民只好采取减少人工的办法,尽量使农活简单起来,不得不借助于农药、化肥、地膜乃至转基因技术。

由于用地不养地,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化肥污染,耕地板结、酸化、塑膜化。在北方有些土地pH值已经达到了4~5,而正常土壤是7~8,土壤有机质更下降到1%以下。耕作了几千年的耕地,由于近三四十年持续发展工业化农业,地力不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城市消费者那里,由于农药、化肥残留增加,不健康的食物带来的是人体健康风险增大。。

用转基因技术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这是主流农业技术专家信奉的最高宗旨,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该项技术开发。但据有关资料,并从美国、巴西、阿根廷发展转基因农业的结局来看,转基因技术面临的三个问题似乎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一不增产,二不环保,三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242085.html

上一篇:疫情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连载之五)
下一篇:疫情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对策建议(连载之八)
收藏 IP: 112.233.128.*| 热度|

1 fmjzj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