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国内外粮食质量安全研究现状与问题

已有 7452 次阅读 2019-3-21 15:55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粮食, 质量安全, 营养, 饲料粮

国内外粮食质量安全研究现状与问题

蒋高明 宋彦洁

国外

FAO、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洲委员会国际合作与发展司、美国国际开发署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表的《2017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指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从8000万猛增至1.08亿,国际社会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努力,做出这些改变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改善粮食的数量安全,世界各国认为市场上有充足的粮食供应才能保证社会稳定。相反,粮食的质量安全一直没有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人类长期与自然斗争,生存为第一要务,解决温饱问题大于解决粮食质量问题。在这种残酷的现实和思想影响下,粮食生产的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上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粮食在质量问题开始出现,突出表现在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应用在粮食生产中,在加工与运输过程中,一些化学物质也难以避免地被大量应用,由此造成了很多健康问题。鉴于此,人类社会开始关注粮食质量安全问题。

国际对粮食质量安全关注始于1996年世界粮食峰会(罗马)。该峰会对粮食质量有关的描述为:“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可谓实现了粮食安全。这其中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区域和世界各级均要实现粮食安全。认识到不仅粮食充分供应的重要性,而且所供给粮食的实际质量及种类的重要性(不仅满足蛋白质能量需求,而且提供营养平衡需要)。“利用性”维度由此进入粮食安全视野。”

在2009年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罗马)上,粮食质量安全的有关论述再次出现,指出质量安全“系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和营养食物,满足其过上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膳食偏好。”

2012年,经济学人智库 (Economic Intelligence Uuit, EIU)根据世界粮食安全峰会(World Food Summit)界定的粮食安全内涵,创立了世界粮食安全计算模型指标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GFSI)。该模型从宏观的国家粮食安全和微观的个人粮食安全两个维度,测度某国的粮食安全指标,其中与品质和安全(Quality & Safety)有关的指标在GFSI中的权重占16%。

2013年,为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健康息息相关的粮食质量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于发布了《2013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该报告在粮食利用维度上提出了与粮食质量安全相关两组指标:第一组包含决定粮食利用能力的各项变量,尤其是有关水和卫生条件可获取的指标;第二组则侧重于粮食利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尤其5 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如消瘦、发育迟缓和低体重等表征人口营养状况等。2014年,又增加了微量元素缺乏相关的新指标,即5岁以下儿童的贫血发生率、人口中维生素A缺乏症发生率、人口中碘缺乏症发生率以及孕妇碘缺乏症发生率和贫血发生率等。

国内

我国粮食质量存在“先升高、后下降”的明显趋势。在粮食统购统销的人民公社时代,粮食的主要矛盾是数量不足与人口需求增大的矛盾,但就其质量而言,则集体将最好的粮食上缴国家,当时的粮食质量相当于今天有机认证的粮食质量,或高于有机食品。当时消耗粮食多,吃肉少,不存在动物与人争粮问题,农业秸秆也用作了动物饲料。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政策实施,加上化肥、农药,水资源消耗量的增加,粮食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加,但长期隐藏的粮食质量问题开始显现。现代农业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土壤、水体污染,危及基础地力。我国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问题十分严重,化肥当季利用率35%左右、农药利用率30%左右,其余都留在土壤中,部分继续为下季作物吸收利用,但是累计利用率最高为60%~70%,仍有20%~30%的养分会随地下水、地表径流污染水体。

据国土部调查,目前有5000万亩土地存在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重金属、酸、盐、杀虫剂、除草剂等污染土壤后,会在农作物中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如2013年广东、湖南曝出的大米“铬超标事件”。为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富贵病”,人们开始偏爱粗粮、杂粮及相关保健品。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粮食局《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对粮食质量监管要求如下: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总体要求,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全面提升粮食质量监管监测能力。

存在的问题

第一,粮食质量安全分为营养安全和食品安全,目前国际上存在的指标主要侧重于粮食营养物质含量及人口营养状况,但却忽略了粮食在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问题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比较重视粮食的质量安全,采取部门分工的监管体制,监管较为完善,但主要侧重于食品安全方面,忽略了营养安全的监管,并缺乏完善的监管指标体系。

第二,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采取政府统一协调(食安委)、部门分段负责模式。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粮油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质监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其他有关部门承担相应工作职责。按此模式,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监管粮食质量安全,因此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管指标体系。

第三,动物饲料粮与人类口粮采取同样的办法生产,甚至储藏过程也一样。目前动物消耗的粮食已超出人类,跃居首位,但很多动物并不是以粮食为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与副食品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脱钩,加上长期以来农业重数量,轻质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廉价的食品逐步与垃圾联系在一起。食堂、个人、家庭以及粮食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严重,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养活2.5到3亿人。

(宋彦洁为英国华威大学博士研究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1168803.html

上一篇:乡村问题的由来
下一篇:美国公布2019“最脏”果蔬黑名单,你中招了没有?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2 范振英 罗祥存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