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Ze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njn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

博文

我对SCI的一点点看法 精选

已有 14109 次阅读 2009-6-15 09:43 |个人分类:社会评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

        最近一直都在查找一些重要的文献,我放弃中国知网,放弃万方,也放弃重庆维普,直接利用SCIENCE DIRECT等网站检索SCI文章.在中国学术界造假层出不穷的时代我只有相对认可SCI文章的质量,对于SCI的纷争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有人将SCI说成是STUPID CHINESE IDEA.的确,现在在国内很多的高校将发表了多少SCI文章作为评价其科研能力的绝对因素,同时在考察某位教授的科研水平的时候也是主要看他有多少SCI或者是EI文章,拿了多少课题基金.这不是SCI本身的错误,而是这种观念是极不负责的,学界都知道,SCI对纯理论性的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认可,而对于以生产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学科来说,发一篇SCI相对难度较大.高校将SCI数量作为评价个人科研能力的好坏,这势必会让搞实业的人寒心,他会觉得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得不到学校的认可.搞来搞去自己职称上不去,工资待遇也就那样.干了一辈子,在社会上倒是风光得很所向披靡,可在学校,在自己学术领域还是一个讲师或者是副教授.这是何等的伤心.某学校不是明文规定么,发一片SCI文章给多少多少奖励,博士没有SCI文章不得毕业等等.这种唯SCI而论的观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它就像是笼罩在中国科研学界的一片乌云,怎么也挥之不去.

        SCI起初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给学者一个炫耀的时机,而是为全球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事实而论,SCI的出现将各国的科学家和学者联系到了一起,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避免闭门造车,减少科研浪费.中国人天生聪明,很有效地利用了SCI这个平台,搞出一套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这不是SCI的悲哀,而是广大中国学者的悲哀.动机完全错误,大家的思想不是为了去发高质量的文章,而是看着隐藏在文章背后具有诱惑的金钱.这也难怪,有谁会跟钱过不去呢?甚至这也不是学者的错了,搞理论研究的国家资金少,只有靠自己创收.搞运用的国家相对重视,但是在学校这个一级单位完全成了透明人.所以说搞出这样那样的事情我们都不已为然了,已经麻木了.但是无论如何,SCI本身是一个好的平台,如何利用在于个人.对于我们广大的研究生来说,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放在SCI上面与别的学者一起交流也是我们三生有幸.特别是我们搞药学的,将先进的制药工艺或者是创新的递药技术及时与世界各国的同行进行沟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改进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造福全人类的事情.同时在查询SCI论文的时候笔者给大家几点建议:
        1) 首选国外学者发表的论文.以美,德,日为主,特别要重点注意日本学者在你研究领域的动向.选择美国学者的时效性你能够知道某领域最新的动态;选择德国学者的严谨你可以完全放心数据的真实性;选择日本学者的思想你会有更多创新体会.毕竟同属东方人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倾向性.
        2)国内学者发表的SCI重点看单位. 这个很重要,在国内学术造假极其严重的今天,大家要对其论文数据的准确性多个心眼.可以登录作者相关单位看看实验室的介绍和仪器设备情况.一般来说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是某些部属的实验室数据还是相对可靠的.当然也不排除像李院士为首的某些门事件.
        3)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但不要唯影响因子是从. 一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期刊被关注度,极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这个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章的质量.
        4)适当注意文章第一作者的背景.基本上很少出现第一作者不是该实验主要操作者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一下该作者的科研情况,从而了解一片文章的出生环境.
        简单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示,如何查询文章这个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给的或许是对的,也或许是错的,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培养一套查询期刊的能力和方法,能够轻松在如此繁多的文章中找出质量上乘而对自己有帮助的文章.最后附上部分SCI资料,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如果需转存本文请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2004SCI收录杂志影响因子 

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

SCI期刊影响因子 2006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391-238261.html

上一篇:赴开封/郑州出差
下一篇:药学专业介绍---药剂学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赵星 陈儒军 刘进平 孙学军 曹聪 周春雷 柳东阳 uneyecat cheauyn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