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真菌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crofungi 菌物物语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羊肚菌生产
热度 4 2014-4-4 21:15
春悄悄来了。 羊肚菌也在大地回暖的爱抚下逐渐萌发出菇。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羊肚菌原基的形成需要适当的低温刺激,原基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只要不上冻,不被冻死就好。 即便是相同的羊肚菌种( Morchellaimportuna )来说,不同菌株(菌种)原基的形态是不一样的,目前的观察是梯纹羊肚菌有一种原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779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值得深思的声音
2014-3-1 22:5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c5MzQxMTQw.html?f=2201451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遗传——无性孢子
热度 2 2014-1-21 19:55
羊肚菌遗传——无性孢子 ——羊肚菌无性型 羊肚菌的生活史中有一个令人困惑的无性孢子阶段。说起令人困惑是因为,羊肚菌无性孢子的首次报道是在 1904 年( Molliard. 1904 )。但随后的一百多年中,都没有更深入的报道,直到 2010 年, Masaphy 通过扫描电 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红褐羊肚菌菌株( Morchell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274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丝状真菌的生物矿化----菌丝的草酸钙结晶
2013-11-13 22:30
双孢蘑菇菌丝的草酸钙结晶过程和形态特征 1887 年, Bary 描述并阐明了四孢蘑菇菌丝的草酸钙结晶情况, Bary 指出:这些沉淀使菌丝呈现“ … 一个垩白的外观”,从他对这些结晶的手绘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长长的一根菌丝上面有类似于针尖状的结构,这些结构与培养料上生长的菌丝上发现的结晶物比较相似。 虽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10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菌丝培养研究
2013-11-4 20:31
普通羊肚菌单孢分离物的培养研究 Annette Hervey(1978)Cultural Studies of Single Ascospore Isolates of Morchella esculenta 如普通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一样,尽管羊肚菌的种类繁多,在自然环境可以形成子囊果,但在可控的实验条件下还没有成功的栽培报道。实验室的研究通常都是开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40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栽培——下种(室内栽培)
热度 2 2013-10-20 20:04
羊肚菌栽培——下种(2013年10月18日) 浅盆约40cm宽,60cm长,20cm深,层厚度15cm,下种量500ml菌种分二到三盆,覆土厚度1~3cm,室外气温最高25摄氏度,最低14摄氏度。 两天后, 菌丝已经长出土层表面 可以看到粗壮的菌丝长出土层表面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2506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大型真菌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
2013-10-13 17:10
大型真菌分类鉴定的一般方法 一、标本的收集与保藏 1 、菌类标本的收集 大型真菌的鉴别,首先要有典型的实物及标本。实物及标本的取得方法,主要靠自我采集。在各种大型真菌大发生的季节,可以深入田间、山场、树林及人工栽培场地等不同生态地点去采集,或到产区去购买。通过日积月累,就可以对一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93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丝状真菌菌丝顶端生长
热度 4 2013-9-26 23:02
真菌的菌丝是桶状结构,具有一个半球形或半椭圆形的顶端区域。菌丝呈顶端生长模式曾经被通过荧光抗体技术、外部标记、以及测量隔膜之间的距离等手段进行过证明,最有效的证明是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技术对鲁氏毛霉( Mucor rouxii ) 真菌芽管生长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形成的细胞壁仅在菌丝顶端 1um 以内的区域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260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羊肚菌——菌核的形态
2013-9-7 11:52
Buscot ( 1993 )通过两种培养基培养观察单孢菌株和多孢菌株的菌核形成状态,发现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单孢菌株和多孢菌株形成菌核的能力和菌核的形态差异很大。首次区分报道了两类菌核: EES ( early, encrusting sclerotia )和 LIS ( late, isolated sclerotia )菌核,“早期簇生菌核”和“晚期孤立菌核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74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