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影响羊肚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菌种老化
刘伟 2019-12-12 12:32
羊肚菌在国内如火如荼的背后是接近 70% 的从业者仍旧无法稳定盈利。除栽培管理技术造成的栽培不稳定性外,还与羊肚菌的菌种技术密不可分,而国内外关于羊肚菌菌种技术的研究仍旧偏弱,如菌种质量评价、菌种有效性评价、杂交育种理论和菌种老化。 老化是生物的一个自然特性,任何生物都摆脱不了老化死亡的命运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75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栽培中适宜的土地选择标准及处理方案
热度 1 刘伟 2018-7-6 21:43
每年的这个季节(6-9月份)是规划新一年度羊肚菌种植计划的开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土地的选择与处理。本节我们就简单分享一些简单实用的羊肚菌大田选择标准及注意事项。 (一)土地的选择 我国南北方地域差异较大,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可以匹配相应的栽培模式(大棚设施),就土地而言,一个简单有效的标准是: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413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前世今生(连载三) ——我国最早的栽培报道
刘伟 2017-7-8 21:58
紧接前文。 前面我们梳理了顾云龙(1983年)的羊肚菌驯化栽培过程,虽然这是我国最早的羊肚菌驯化栽培报道,但作者并未成功得到羊肚菌子囊果(子实体)。从文中一些信息判断,也无法对作者所分离到的菌种纯度进行判别。 同年,在 1983 年第三期的《中国食用菌》上,丁文奇发表了《羊肚菌菌种分离与人工栽培》的实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1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前世今生(连载二)——最早的驯化研究报告
热度 1 刘伟 2017-4-1 20:16
国内关于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的最早记录是 1983 年(顾云龙 1983 )。 在 1883 年《中国食用菌》杂志的第二期上,顾云龙发表了其对黑脉羊肚菌的引种驯化研究。 顾龙云( 1983 )对甘南、临潭、洮河林区的野生羊肚菌调研发现,黑脉羊肚菌( M.angusticeps )子实体在云、冷杉林山谷伐木滑道下生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034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新书首发
热度 1 刘伟 2017-3-27 17:13
由三位一线科研与生产人员(作者:刘伟张亚 何培新)编著的《羊肚菌生物学与栽培技术》专著,在“2017年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上获得大会和参会代表的大力支持,在与会期间举办了首发仪式。 首发仪式由我国的羊肚菌奠基性人物谭方河先生、 云南省农科院 赵永昌 研究员和 西南科技大学 贺新生教授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99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羊肚菌栽培技术的前世今生(连载)
刘伟 2017-3-24 00:15
前 言 我国的羊肚菌产业发展至今,无数勤劳质朴的科研工作者、菇民朋友和羊肚菌爱好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他们大多默默无闻的奋斗在生产一线,较少在社会上发出应有的声音,使得业界对他们的了解非常有限。这里我们将主要梳理我国及国际上的羊肚菌驯化栽培技术,从羊肚菌的驯化、演变过程,可以一睹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89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梯棱羊肚菌4号新品种的东北地区大田栽培捷报
刘伟 2016-12-22 13:45
2016 年 12 月 21 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东北地区的羊肚菌种植捷报传来。 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羊肚菌技术专家张敏研究员发来其在辽宁丹东市进行的羊肚菌种植实验情况, 2016 年 12 月 21 日,大批的羊肚菌原基已经崭露头角,长势喜人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5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羊肚菌的菌根化仿生栽培思路
刘伟 2016-8-27 14:12
我国的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初见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四川一带推广开来的人工大田栽培技术,该技术整体栽培思路是腐生型食用菌栽培模式,栽培流程和工序都比较简单,相对于其他发表报道的羊肚菌栽培技术而言,稳定性和产量当属最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种栽培技术以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等为数不多的集中黑色羊肚 ...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57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