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实和虚拟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magecc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博文

Ordinarius = 话事人?!-- 记德国教授制度

已有 9856 次阅读 2010-10-7 14:47 |个人分类:游学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大家都抱怨中国的教授们成了“老板”,今天来看看德国的教授们是不是才应该叫做“老板”,或者有其它什么更猛的词。

我在一篇博文里曾经提到,“老板”一词,在英语为“boss”,在德语为“Chef(男)/Chefin(女)”,和我们并无差别。德国大学教学科研的基本单位叫做“Lehrstuhl(教席)”,对应教学工作类似我们的教研室(系),对科研则像一个研究所。教席当然只有一个人可以坐,这人叫做“Lehrstuhlinhaber”(教席拥有者),也就是我们说的Chef 或者老板了。

这个Lehrstuhlinhaber有行政编制,他的工资级别过去叫C4,现在叫W3。州政府要为他配置秘书、(一般为)三个助手的编制以及年度业务费,理工科专业里往往还配有技术员。Lehrstuhlinhaber掌握着本单位的财政、人事和所有资源调度权力,同时他也是一个法人,可以代表大学去签订各种项目合同。Lehrstuhl的资源一般是从前任继承加上Lehrstuhlinhaber自己上任前和大学讨价还价的结果,一经确立,再没有人可以拿走。注意Lehrstuhl的具体名称也是资源,这个名字是要Inhaber来取的,决定了该单位教学科研的大方向。

Lehrstuhlinhaber当然是个Professor(“大”教授),这不是说Lehrstuhl里头只有一个教授,而是其他人只能是C3、C2或者W2教授。这些“小”教授可以用自己的项目经费请助手,拥有课题组,但是场地、装备、秘书和技术员这些资源仍然要Chef来调配。当然在学校层面上也有资源分配的问题,这时需要由系主任出面(有时也捎上一两个“实力派”教授)去争取,面对的是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当然又是教授们,而不是什么“长”。

所以说德国大学教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指的其实主要是这些Chef。一个人在拿到博士学位后,通常还要经过大约六年的一个训练期,完成所谓Habilitation,才具有在大学从教的资格,可以去竞争教授位置。空缺教席一般只在一个大老板退休时才产生,新教授的招聘和评选过程一般至少为期一年。可以想象,能做Lehrstuhlinhaber的都是人精,无论是学术科研,还是人际社交,甚至身体素质都要出类拔萃,才有能力去竞争和坐稳教席。因此,社会地位的根基是严格的选拔机制和诚信基础,一般Chef都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和要求,能对社会作出货真价实的贡献。

一个Lehrstuhlinhaber拥有充分的资源和学术自由度去实现自己的科学理想,不太受行政官僚机构的约束。前面提到,一个新的Chef可以把单位名字都给改掉,这意味着抛弃前任的工作内容。这样会导致学术断代吗?当然会,可是另一种观点也不无道理,说一个老的Lehrstuhlinhaber在位少则十几年,多则三、四十年,思想和科研内容未免老化,有必要引入“frische Fish”(鲜鱼),也就是新鲜血液来加以更新升级。而那个退休的教授,自然应该已经培养了若干Chef来延续香火,只是这些NB的徒弟们是不可以在本地晋升为Lehrstuhlinhaber的!那么他们成为教授前呆哪儿呢?除了拥有终身职位的大小教授外,一个单位往往还有少量C1或W1的供奉,这些人过去叫 “Privatdozent”,他们往往就是大老板的学生,拿到了Habilitation,等着什么地方有Professor的坑儿呢。

这种教授负责的体制至少从十九世纪初的洪堡时代就确立了,较好地保证了大学的思想和学术自由,也是德国能在十九、二十世纪前期引领世界科学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崛起,这种制度却渐渐成为妨碍学术进步的桎梏。仔细看看上面说的教授之权利与地位,不是有点像大家一直在批评的学霸么!事实上在近三四十年,德国学术界也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多拿到Habilitation的学术精英们因为晋升无望而转去北美,甚至澳洲任职,更多的博士毕业生们则愿意为好的待遇而直接进入工业界。

因此,至少在兄弟于千禧年负笈西游时,德国就有关于高校体制改革的讨论和尝试。尝试之一是取消了任教席必需的Habilitation条件,“社会贤达人士”(比如企业里研发成就突出的科技尖子)有机会参与教授位置的竞争,问题是这些人在企业里已经享有很好的礼遇,有学术追求而愿意来大学重新创业的人不多。尝试之二是引入“Junior-Professor”(年轻教授),就是前面说的W1位置。这个位置为期六年,旨在代替Habilitation,鼓励年青的博士尖子留在学术界。期间该年轻教授从州政府获得少量(每年几万欧元)经费,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可是实行了几年,效果并不如人意。原因是:1. Junior-Professor仍然受Chef节制;2. 没有晋升可能;3. Junior-Professor在任期后三年往往耽于四处找教席而不能专心于科研。

因此,今天德国大学里Habilitation还在行其道,Junior-Professor迟迟得不到推广,人才流失的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教授们对此都表示忧虑,可是作为现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去主动和大力地推动改变现状。

兄弟认识好些个这样的Chef,他们的信笺或名片上印着”

”    Prof.Dr.某某
     Ordinarius   
     ......                 “

查下维基百科就知道,德语里“Ordinarius”除了指教授外,原意其实是指天主教里的教皇或者大主教。在香港黑帮片里,这个位置上的人应该就是洪兴或者其它什么帮派的总头目,叫做“话事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423-366423.html

上一篇:新年快乐
下一篇:我对“导师制”和“老板制”的认识
收藏 IP: .*| 热度|

4 刘广明 陈奕涛 王鹰 罗帆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