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素描-艺术的浪漫与科学的理智

已有 12495 次阅读 2008-12-10 05:52 |个人分类:诗歌小说音乐艺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翻出一张20年前画的素描(图2),和我挂在办公室的另外一张(图1)成了双,就写这段文字回顾一下。这些是我20年前在哥大做学生时选修的素描课做的作业,已经记不清是对着模特儿画的还是随性之作或是临摹了。记得有很多这样的纸片,几经搬家,都不知道扔哪儿去了。两张素描是同时画的,第一张一直挂在外面见光,纸已发黄。

    素描是美术造型的基础,而西方美术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对人体的表现。学生上素描课,还不知道怎么拿笔,就来人体写生。模特儿有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少、穿衣服不穿衣服——没有遮羞布的会多一点。我选的课通常是在晚上,家里的常嘲笑我说:回家早肯定是在画静物,回家晚肯定是在画人物,舍不得走。其实裸体模特儿不一定都是“好看”、让人流连忘返的那种。一位皮皱肉松的老者坐在那儿,会让我全身起鸡皮疙瘩,尤其心里再想到他这么一把年纪到底是在为艺术献身还是为了挣几个钱回去买汉堡。

    这门素描课的老师是Soho的一个艺术家,不是哥大的老师,这是学校的一种教课模式。这位老师不喜欢写实的绘画。谁要把什么东西画得像了,他通常不喜欢,说画不是照片,不能太机械了。我估计他根本就没有把什么东西画像过的本领。班上学生的素描功底可以说是没有,比中国很多中小学生的要差不止一个档次。但西方美术教育的概念和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画者的思想表达,画出来的东西没人懂没关系,自己看了爽就行;后者强调技术磨练,画出来的东西漂亮,人人都明白。这种状况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作品是介于让人懂与不懂之间,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除了老祖的漫画)。美术世界、世界美术进入一片混沌,有点世纪交替中的失落感。
 
    我们那堂课上的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对模特儿进行速写,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当中,表现你觉得该表现的内容。我们不停地移动位置,从不同角度来画。一堂课两个小时下来有很多张素描,有的是乱七八糟,有的可以看出点人形。有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大概是那种有足够的钱吃饭、对美术感兴趣的富家子弟,想学两笔涂抹的功夫以后可以用来消磨时间。他们要走了好几张我觉得不错的素描,现在我想起来有点后悔。那帮人还建议我把这些东西拿到42街上去摆个摊卖。他们看出我是个穷学生,但显然不知道纽约街头流落了多少中国各家美院出来、训练有术的学生,都在为挣口饭吃而辛苦。

    十年以后,我们馆里的一位搞美术的朋友还约我到曼哈顿下城一个什么工作间去写生,我谢绝了。虽然好玩,但我已经没有那个闲功夫。我曾经想过在自己的房子里挂自己画的画,那种很有思想、很有创意、举世无双的画。但墙壁上至今都还空着,感觉上会永远空下去。想做一件事和做成一件事之间有天壤之别。所以我很珍惜自己画出来的几张东西。对行家来说它们是小儿科或什么都不是,对我来说很重要,是我留下来的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脚印。

    我花在素描课上的时间对我后来的科学素描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素描的形式不一样,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比如透视、比例,构图,平衡,线条,明暗,等等。受益于当初学的美术素描训练,我的科学插图(scientific illustration)功夫有点半专业的味道,比我们圈子里面一些靠画笔吃饭的美工不差。更确切地说是那些美工的基础太差了点。我常常需要在我的一些研究中用插图来表现一些生物形态,如果请美工来做插图,他们通常是慢工出细活,或者就是磨洋工,一张图要花很长的时间。此外,我想表达的东西通过另外一个人来表现,这当中有一个协调过程。我看见理解的东西美工会有不同的理解。经常是美工画出来的东西走了样,我还得去纠正他、让他花力气改;而且还不能把话说重了,人都有自尊心。图3和图4是我在SCI专著中发表过的插图,其中一张的图标去掉了。这样两张图一个美工得用两个星期才能完成。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图,我为了赶时间,当然也是因为自己喜欢,就自力更生自己画。这两幅图我用了一天大约16个小时就完成了,但这和上面两张三、五分钟一张又不能同日而语。这些插图没有专业美工画的那么完美,但能说明我想说的问题就足够了。

    科技插画和美术中的素描都是通过线条来表现形体。但理念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要严谨,一丝不苟,不能出格,要准确地反映一个物体,能让不同的观者得出同样的认识最好。 后者要有想像,意向,风格,造型,审美观,随心所欲和心情发挥,观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不懂那你是外行。
   
    科技、美术素描,尽管一个很理智,有点枯燥冷酷;一个很浪漫,需要充满激情,但不同的形式都是通过同样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的,就像白天与黑夜,它们之间没有界线。而两者最终体现的都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心灵的感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50454.html

上一篇:往事只能回味
下一篇:不能忘却——南京大屠杀71周年祭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13 武夷山 张志东 杨玲 郑融 关燕清 任胜利 祖乃甡 陈绥阳 曹广福 曹聪 万宏富 biofans 侯振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