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再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珠之憾 精选

已有 14098 次阅读 2010-10-2 06:49 |个人分类:有关科学与教育|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一期的Nature, 发表了一些弗朗西斯·克里克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那个关键时期的一些书信(1)。这些信件,当事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它们被扔掉了。但幸运的是,它们偏偏都保留了下来。这对人们认识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怎么产生的,有些帮助。这些信件是被Sydney Brenner保留了下来的。后者和克里克曾经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不知什么原因,克里克的信件混在Brenner的文档中,得以保留下来。当Brenner把他的几箱文件收藏捐给冷泉港实验室图书馆时,那些信件终于又见天日。这些19501976的通信,成为DNA结构发现历史过程中的一些直接的证据。

            我读到Nature这些报道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收藏历史记录是重要的。见过太多湮灭历史的事件,有,被说成没有,或者抹掉历史事实的痕迹。我最初感受到这些反人类的劣迹,是杨钟健先生的儿子,到美国来收集他父亲早年的国际学术活动的记录。他说,在中国已经很难见到有关杨先生早年活动的资料了。相关的文字资料,在文革中都被抄走毁掉。他最后几乎完全是依据在美方留下的记录,写出来一个小册子,算是对他父亲的一点纪念,也是对中国知识界的一个交代。最近这些年,科学院的所也在写所史,但有些所的很多文字档案记录,都在文革中被毁灭掉。现在要写起历史来,只能打马虎眼,没有真正翔实的记录可以为依据。能够为早年的历史提供见证的人,也都相继谢世。很多历史,丢掉了就永远的丢掉了。

            我的第二个反应,就是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故事与感想,讲那个伟大发现中的一些小故事。我也说过,关于这个故事,在人类科学发现的过程中不多见,人们会经常回来提起它。我写那篇博文时,有几点想法:1)对弗兰克林和她在DNA结构的发现过程中,女性科学家的地位有些感叹。2)思想的价值 没有做实验的人,是否也能做出重要的发现。3)研究的及时发表,不要等到完美,也不可能等到完美,这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界。4)尊重别人的工作,没有必要把一个发现的所有功劳都算在自己的名下。

            Nature报道的这些信件,又有一些想法。1Nature这个刊物,作为一种权威性的科学发现的传播窗口,已经有了些年头,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2)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中,弗兰克林的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因为癌症去世早,没有得到很可能得到的诺贝尔奖,让人遗憾。弗兰克林首先意识到,当初沃森克里克的DNA“三链结构是错误的。从克里克的信中,可以看出弗兰克林的研究的重要性。Nature文中,克里克是这样说的: “It is not impossible that she [弗兰克林] might consider turning over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Pauling. This would inevitably mean that Pauling would prove the structure and not you.” 这段话说明,克里克当初是知道弗兰克林的研究结果的,也知道其重要性。他意识到如果弗兰克林把她的研究结果展示给美国化学家鲍林,那么,整个发现的结局可能将会改变。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弗兰克林的研究的重要性。3 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也有很多的人丢失了自己的机会,弗兰克林也许是其中之一。沃森克里克的那篇短文在Nature 上发表了以后不久,Wilkins在给克里克的信中说:“The crystalline data is clearing up nicely. To think that Rosie [弗兰克林] had all the 3D data for 9 months & wouldn’t fit a helix to it and there was I taking her word for it that the data was anti-helical. Christ. ” 这段信和其它的一些相关信件内容,说明至少两个问题: 弗兰克林的同行,也体现出了一些今天人们认为的非专业的说话口气,表现出了一些性别歧视的味道。其次,虽然弗兰克林得到了一些关键的实验结果,但她并没有能、或者说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些实验结果。这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对同一个实验现象,同一个研究素材,同一个观察结果,同一个材料,会有不同的解释,得到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取决于科学家的经验、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熟悉和把握,看问题的角度,等等。一个重要的现象,可能会因为处理它的学者的思维和见识,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把重要的东西忽略,把不重要的东西翻来覆去的去讨论。但是,即使弗兰克林本人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但她的实验结果却是实在的,对沃森克里克来说,它就是证据之一,这就是对科学很关键的贡献了。

            我在写上一篇博文时,提到觉得沃森克里克当初发表文章时有点赶,文章写得很简要粗糙。这些信件说明,当初他们发表文章时,确实在赶。但他们也达到了一个发表文章的临界点。所以,他们的结论没有不成熟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重要研究内容的发表,一定要只争朝夕,不能拖。从克里克的那些信件里,可以看出科学竞争的过程中,不都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也有不少让人难受的激烈竞争语言。说到最后,我仍然觉得弗兰克林对于DNA双螺旋结构发现的贡献,也许没有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她真的也该是那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之一。 遗珠之憾。

 

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7/n7315/full/467519a.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368967.html

上一篇:中秋月说
下一篇:我父母的结婚申请报告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46 刘用生 武夷山 刘全慧 廖永岩 李霞 刘建彬 余世锋 赫英 王琛柱 孙学军 王安邦 朱志敏 王德华 罗帆 何士刚 王号 杨远帆 曹聪 梁建华 钟炳 杨顺楷 颜宁 刘立 唐小卿 吉宗祥 任国鹏 张钫 黄晓磊 余昕 赵宇 张天翼 陈湘明 李学宽 许培扬 曾庆平 贺乐 刘晓瑭 齐霁 武京治 李毅伟 程智 焦宏远 谷付星 littlejoy zhaowanfu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