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wangust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hwangustc

博文

[转载]科学·基金·通讯——第84期

已有 2591 次阅读 2020-2-17 11:42 |个人分类:最新科技动态|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基金·通讯 |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基金·通讯——第84期


科学 基金 通讯第84期
  2020年02月14日

 

□ 2020年度信息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


为了落实基金委“优化学科布局”的改革任务,同时适应信息科学的发展需求,信息科学部对本部门的科学基金申请代码进行了适当调整。

来源:基金委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2020年度中德合作交流项目指南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德国研究联合会(DFG)达成的协议,并经中德科学中心(SGC)联委会批准,中德科学中心2020年将继续资助中德合作交流项目(Mobility Programme)。

来源:基金委网站□ 


上海交大研究人员揭示新冠病毒潜在易感器官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韩泽广团队与相关科学家的联合攻关取得成果,结果提示,新冠病毒除感染肺部外,也可能通过ACE2受体攻击人体的心脏、食道、肾、膀胱和回肠等器官。

来源:小柯生命□ 


武大中南医院彭志勇研究组揭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论文,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重症患者与非重症患者的临床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来源:小柯生命□ 


中国研究人员揭示新冠病毒与SARS之间的遗传差异研究人员发现,这三株2019-nCoV株几乎彼此相同(约29.8kb核苷酸的基因组中只有5个核苷酸差异),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关系比与人SARS冠状病毒或人类MERS冠状病毒更为相近。

来源:小柯生命□ 


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童明汉/蓝斐/汤富酬组合作揭示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命运决定的表观遗传学基础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PRDM9介导的H3K4me3以及H3K4me1、H3K36me3、H3K27ac、H3K9me2和染色质开放在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前后的动态变化,阐明了PRDM9及其介导的H3K4me3修饰与DSB命运决定的相关性,提出了“PRDM9及其介导的H3K4me3修饰不但能决定DSB位点选择,而且可能调控DSB形成后的修复过程,从而决定DSB命运”的假说。

来源:BioArt□ 


浙大二院余红团队揭示肿瘤转移新机制该文章报道了余红教授团队的最新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小囊泡),被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后,能够造成内皮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导致蛋白合成停滞,随之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血管内皮屏障被破坏,肿瘤细胞就可以轻易从血液中穿透血管,造成肿瘤转移。

来源: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刘胡丹团队揭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策略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刘胡丹教授课题组报道了癌蛋白MYC的新型磷酸化修饰促进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T-ALL)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干预MYC治疗T-ALL的潜在新策略。

来源: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徐凡课题组在软物质生长领域取得新进展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液体基底上生长的薄膜在能量上倾向于选择边缘褶皱的构型,而悬空的薄膜更容易形成整体屈曲的模态。此外,其它因素如叶茎/脉约束、生长非均匀性、几何构型和尺寸效应等对生长形貌也有着重要影响。

来源:复旦大学□


 西安交大单智伟团队发现非晶硅纳米线的可调控滞弹性首次发现并报道了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选择性及可调节性的滞弹性行为:非晶硅纳米线滞弹性变形与自身形貌及加载方向有着密切关系:直纳米线表现出纯弹性变形,即外力去除后变形会立即恢复;而弯的纳米线则可以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弹性行为,但前提是外力必须沿着原有的弯曲方向加载。

来源:西安交大□ 


大连化物所揭示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钙钛矿电极可逆溶出/溶解机制该研究团队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CoFe合金纳米颗粒在Sr2Fe1.5Mo0.5O6-δ(SFMC)双钙钛矿中的原位溶出/溶解过程。

来源:大连化物所□ 


华中科大解孝林团队全息与荧光图像无串扰存储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光引发阻聚剂(photoinitibitor)”的概念,有效调控了光聚合速率,促进了相分离;建立了全息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工数学模型,为优化全息加工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创新了母版全息、实物全息、数字全息等多种彩色全息图像存储技术。

来源:华中科大□ 


生化与细胞所孙兵研究组揭示了胞外基质蛋白ECM1调控炎症性肠炎的新机制该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炎的易感基因ECM1能够通过调控GM-CSF/STAT5信号通路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进而介导肠道炎症反应同时抑制组织修复。

来源:生化与细胞所□ 


动物所李明研究组揭示石山叶猴适应喀斯特环境的遗传机制该研究组利用比较基因组、种群基因组及其细胞学功能实验,揭示了乌叶猴属中的石山叶猴种组物种适应喀斯特特殊生境的遗传机制,发现石山叶猴的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具有有效减少钙离子内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石山叶猴物种在高钙环境中的正常生活。

来源:动物所□


 上海药物所徐华强课题组合作揭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的激活机制该三维结构清晰地揭示了CRF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UCN1的分子机制和招募下游效应蛋白Gs蛋白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来源:上海药物所□


 柳叶刀发布9名新冠病毒感染孕妇的研究,暂未发现母婴垂直传播证据2020年2月12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了新冠病毒感染的孕妇的临床特征,并评估了新冠病毒在宫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来源:医咖会□


 Nature子刊综述:新冠病毒的药物研发和治疗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李广迪联合比利时鲁汶大学Erik De Clercq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性文章,对现有抗病毒药物治疗2019-nCoV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来源:小柯生命□ 


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从新冠肺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病毒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对于准确认识疾病的治病传播机理,帮助全社会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钟南山领衔新发论文:不排除“超级传播者”,个别潜伏期超三周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科普: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人吗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于病毒传播途径的描述,除“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外,新补充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来源:新华网□ 


湖北发布会:又发现5种药物对病毒有抑制作用,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2月9日21时,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的进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彭志勇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来源:科技日报□ 


柳叶刀发文建议: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新冠肺损伤无临床证据支持国际权

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提醒目前没有临床证据支持糖皮质激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损伤。

来源:澎湃新闻□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准确率?近日,有报道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检测均为阴性、通过检测下呼吸道样本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为什么核酸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阴性?不同企业的试剂检测产品有何异同?

来源:科技日报□ 


新冠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诊断系统研究取得进展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电信学院联合华为云等团队,研发并推出了新冠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

来源:科技日报□ 


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研发出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大数据评估模型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研发出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大数据评估模型,可基于旅行大数据,综合计算新冠肺炎感染风险指数和级别。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新研究提示肠道是可能的感染途径,新冠病毒受体或具双重作用广州医科大学张玉霞、张彦及中山大学罗海彬等人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上分享了一项未经同行评议的研究,提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可能在介导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和免疫方面发挥双重作用。

来源:澎湃新闻□ 


专家解“毒”:为什么传染性强、药物研发难病毒是怎样侵入人体?新冠病毒为什么传染性强?抗病毒药物研发为什么难?17年前战胜SARS有哪些经验可供这次战“疫”借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主任医师通过网络接受采访,向媒体科普解析新冠肺炎疫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型磁存储器件有望解决AI“内存瓶颈”美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10日在《自然·电子》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反铁磁材料的新型磁存储器件,其体积很小,耗能也非常低,很可能有助于解决目前人工智能(AI)发展所遭遇的“内存瓶颈”。

来源:科技日报□ 


科学家实现量子存储器的远距离纠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包小辉、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量子中继与量子网络方向取得突破。

来源:中国科学报□


 雾霾天如何应对新冠疫情?专家:不要惊慌!空气质量差且流动性不佳,雾霾天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还要不要开窗通风?多位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尚未有确切证据表明雾霾有助于病毒气溶胶传播,公众无需过度恐慌,应当适度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别慌!气溶胶中招概率比遇交通事故还要低新型冠状病毒也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不少网友瑟瑟发抖,表示“再也不敢开窗户了”“只能选择蹲在家中不出门”。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物气溶胶研究专家要茂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指出:“在附近没有近距离患者飞沫时,健康人感染的几率比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都低。”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注:这是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向科学基金相关专家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如果您不希望收到此类信息,请回复邮件 (scc@nsfc.gov.cn)退订。

衷心感谢您对科学传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传播中心 编辑制作

(责编:宋和平  曹克让 王星 刘兆庆 彭杰 唐隆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73-1218937.html

上一篇:[转载]韶关三中学生追思关尚平老师--补遗
下一篇:[转载]科学。基金。通讯 85期
收藏 IP: 36.5.1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