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m

博文

对于中央“三评”改革中人才评价标准改革的思考

已有 2845 次阅读 2018-7-5 17:0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7月3日晚,看到两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后,感到中央高层终于开始下大力气整顿国内科研乱象,务实之风终于要吹到浮肿、虚胖的科技界了!

      看了大家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感觉都很有道理,也很受启发。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三评”改革缺乏可操作性,对此我谈谈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SCI数字、没有课题经费数字、没有专利数字、没有获奖数字等量化数字,科研水平就没法评价了,所以中央的“三评”改革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观点。
       其实评价很简单,可操作性也很强,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出这个观点,做法如下:
1. 一流人才:能够用10个字以内说清自己原创成果的学者是一流人才(比如提出相对论、提出微积分、发现并提取青蒿素、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等等原创成果都是几个字就能说清的,但原创成果必须要论文、专利、国际影响的支撑材料和证明);
2. 二流人才:能够用20个字以内说清自己原创成果的学者是二流人才(原创成果必须要论文、专利、国际影响的支撑材料和证明);
3. 三流人才:虽然不能用20个字以内说清自己原创成果,但是在Cell、Nature、Science、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了大量论文的学者是三流人才(我国当前的这套“数数”评价指标其实主要是适合评价三流人才的标准)。
       因此,并不是说论文、专利等不重要,但是请注意,只有在证明原创成果的时候这些论文专利数字才有价值,如果仅仅用数字来说明科研水平,那就完全偏离了科研的本质了。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诺贝奖基本就是这个思路,主要看原创成果,然后再看支撑材料,屠呦呦就是这样靠“土论文”获得诺奖的。所以诺奖对获得者的学术价值评述都是非常简短、清晰的。
       我们国内的评价指标为什么不按诺奖评价的游戏规则呢?道理很简单,很多所谓“人才”是靠“数数”评价指标上位的,没有原创成果,所以没法按照诺奖的游戏规则用几个字说清楚自己到底干了啥原创工作,所以,他们就特别热衷于靠“数数”来评价水平,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原创成果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利,让研究生和团队成员给他发表大量的论文巩固其学术地位,目前这群学术特权阶层是中央“三评”改革的主要阻力,他们是学术界目前评价指标的最大受益者和政策制定者,我认为这些人会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数数”评价标准,这点需要中央特别重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590-1122425.html


下一篇:为什么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跟风论文价值也不高?
收藏 IP: 59.46.171.*| 热度|

3 杨正瓴 牛凤岐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