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凡为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hualei 我知我无知

博文

学术界为什么那么死板

已有 3326 次阅读 2011-2-28 08:28 |个人分类:科学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好奇心, style, 洞察力

       那些所谓的伟人其实并不比我们强多少,只是他们不迷信权威,敢于超越和打破常规,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好奇心,善于扑捉灵感在平常人眼里是那么多疑,多么爱赚牛角.他们能够对问题穷根追底,对名利又是那么不屑一顾.基于中国学术的死板和没纯粹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开创性的工作,甚至对开创性工作畏惧,不知道从那下手,不知道怎么做.甚至更严重的是认为搞研究只是那些博士教授等来做的,来写作此文。

       我认为譬如本科生或者硕士在发散性思维和知识结构特别是在开创性工作上应该优于那些所谓的上述人物.纵观科学史,可以发现点规律那些搞出开创性工作的牛人,往往在大学本科阶段基本理论思想已经出现,其他阶段的人往往只在人家开创性工作上面添枝填叶,甚至阻碍科学的进步.根据两年所思.目的就是建立新的学科特别是开创交叉学科,促进人民认识的发展.但我坚信至少我们应该学着怎么去勇敢,怎么不迷信权威怎么去探索树立开创性工作,其实并不是那么难的思想:在交叉、边缘以及矛盾和横断处,自己一时的想法灵感,都需要展开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在以后的过程中去逐渐完善它.尊重原创的,初开始允许逻辑上不严谨和逻辑上自相矛盾,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问题,以前登山的时候有个同学说:“假若我每次登此山,都从不同的角度和道路,我就成功了”,当某些是错误的看法当别人提出反例的时候,还保留是因为这样解释不通的时候,还可以尝试其它解释的方法.

       本人更偏重于共性的研究,并不是看不到差异性,而是与我的兴趣和对自己为了从事工作的定位有关即将来从事交叉和边缘学科的研究甚至业余.而这些学科就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非马非的感觉.交叉更注重知识的整合,同时也给人的感觉有点肤浅,一,往往一新的学科的基础就很简单,简单里面蕴涵着复杂 二,要从事交叉工作的研究,必须通晓各课知识,难免会有点班门前弄斧,但是你想如果不班门弄斧,谁给你纠错,怎么提高啊

       有时候自己也在想为什么中国现在的大学生课本上,甚至在向前追溯,科学包括社会科学那么多的公式定理理论甚至是猜想之类的,就为什么中国人的名字命名那么少我们到底缺什么,是不是我们真的不行我想不是,以作者看中国人自古就害怕失败为了害怕不敢去做开创性工作因为此项工作注定要走很多弯要探索,像在黑夜没有人给你方向的行走想告诉大家的是做研究别害怕,哪怕提出1000理论,错误999 ,就只对一个呢?就胜利了,国人缺乏的就是这点勇气对于国家要想在21世纪掌握主动权必须是大家有的我也有,大家没有的我们也有,这就要求有开创性的工作,而我认为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各个邦国一样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现在学科越来越细.更需要建立关系,但还是坚信学科会综合方向发展的因为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孤立,这是它的学科使命使然.

       有一些猜想初始尝试着自己去提,即使前人以及提出并且证明是正确的,养成习惯,但总还有一些前人没有提出和证明的猜想此文目的就是想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联系起来,打破它们之间的隔阂建立起桥梁,让自然不在单纯是自然,人文不在单纯是人文,两大学科互相促进,互相借鉴它们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共同发展;二是基于中国学术的死板和没纯粹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及开创性的工作,甚至对开创性工作畏惧,不知道从那下手,不知道怎么做而写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86-417227.html

上一篇:影响价格的下变量
下一篇:草枯虫鸣息
收藏 IP: 115.155.118.*| 热度|

5 许培扬 丛远新 张树风 孙学军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