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阅读笔记

已有 4275 次阅读 2020-3-28 09:28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吴军的谷歌方法论
【 作 者 】吴军
【 ISBN 】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笔记

人对“大”和“小”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其实受限于具体生活的环境。你习惯了某一个环境的度量,其实很难理解在量级上大得多的世界。相比计算机,人类对数字的认知也受限于我们作为生物进化的速度。
我们常说今天是后信息时代,或者即将进入智能时代。很多 IT 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并没有跟上这个时代,这是他们很难在这个行业里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 


在计算机这个世界里,几乎任何常见的问题都已经有了优化过的答案,作为从业者,首先要擅长使用专业人士给出的,验证了无数次的答案,而不是自己凭着生活经验拍脑袋想出一个做法。
新闻多得靠栏目分类已经无法解决了,今日头条不得不靠个性化筛选新闻。新闻门户网站的每况愈下和今日头条的兴起,实际上就是两种思维方式的对决。 


Google一词源于一个非常大的数字Googol,即10的100次方。实际上宇宙中没有任何事物能有这么大 ,甚至宇宙中全部的基本粒子数目也没有这么多。 


一个人在公司的成就可以用下面这个简单的公式概括:
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标准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边界内尽可能地做好事情。孔子讲随心所欲不逾矩,只有不逾矩,才能随心所欲。 


基线,可以理解成直到今天为止人类所掌握的工程知识,或者你所掌握的工程知识。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基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从它的下面开始做起,这一点很重要。
为什么民间发明家花了一辈子时间搞出来的发明,除了让人家笑话,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呢?因为他们的起点远远低于这个时代的基线。
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线。



在工程上,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差别在于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
工程师和科学家有一个不同,科学家常常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可以做,但是工程师要明白怎么做。



学习要有目的,并且有意识地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量级之差,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看问题的角度,在于见识和胸怀。
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随从们要循原路去找,楚王却说,算了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去找了,随从们都很敬佩楚王的胸怀。
而孔子听说了这个故事,仍然叹息楚王的气量不够大,为什么不说人失之,人得之呢?
老子也听说了这件事,他提出了更宽广的说法,去掉“人”的限制,直接“失之,得之”,从人的范畴走到天地万物的范畴,因为他认为,人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造化和自然的产物,何必区别对待? 


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做事情,都不在于开了多少个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计算机打开太多的进程,是要死机的,人有太多的头绪,是要崩溃的。做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不如完成一两件小事。 


威灵顿知道自己没有拿破仑的天赋和感召力,他从来不指望自己的部队能有什么士气,因此他每次在战前都是事无巨细地安排好每一件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在他军旅生涯的后一半时间,没有因为自己事先考虑不周而出什么差错。
威灵顿的特点就是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从不相信自己能创造什么人间奇迹,然后就在边界里把事情做好。
相反,拿破仑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人,从来不相信有所谓的边界存在。当一次次挑战边界获得成功后,这样的人就会越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然,最终上帝还是给他们划定了一个不可逾越的边界,让他们撞得头破血流。
人如果存在先天不足,首先要承认它们,这是我们的边界,然后要提前准备好应对的方式。 


兴趣不仅仅是让自己喜悦,而且能提升自我,因为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极致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得到升华。 


做事要想着“重复博弈”,每做一件事都是在累积信誉,因此即便知道耍小聪明能多挣几个钱,也不要抄小路,因为这次的博弈,会导致下次博弈别人不愿跟你合作。
从信息论来看做人态度:想要让别人充分理解你的想法,不是对他大声说,而是多说几遍;想让别人信任你,不是对他耍小聪明,而是多用笨方法。 


免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过去一些东西有稀缺性,不得不购买,这时免费就变得特别吸引人。当那些东西不再有稀缺性时,再免费就没有意义了。


了解了时效性,你可能也体会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这样总是可以领先同辈人一步,让自己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而不是廉价的人。 


怎么比徒弟快,不完全是比徒弟更努力,因为这只是在低层次上的竞争,而是首先在见识和格局上要比徒弟高,气度要更大。
一个组织里,永远不缺乏那种掌握了一点技能的人,恰恰缺乏愿意分享,愿意相互提携的人。 


效率=得到的结果/投入 


微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盖茨对于微机发展方向的把握,并引导整个行业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每个职场人都应该了解:

  • 你所在的行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你提供哪个环节的价值?

  • 做好这个价值链,需要你有什么能力? 


一定不要以一个卖东西的人的印象呈现给客户,而是更多地以一个咨询顾问或者项目经理的姿态给客户提供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 


美国中等以上的家庭,家庭观念比中国人要强,中国人强的是家族观念,不是家庭观念。
在美国,按照亲疏远近,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圈子:

  1. 我的家庭=夫妻+孩子,结婚前则是父母+兄弟姐妹。

  2. 大家庭=我的家庭+双方父母+双方兄弟姐妹

  3. 其他

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强,主要体现在全家人要一起活动;我的家比工作重要;父母都要参加孩子的活动。 


中美之间生活习惯上的六个差异:

  • 美国中等以上的家庭,家庭观念比中国人要强,中国人强的是家族观念。

  • 美国人做事总是要事先计划好,按部就班地做,很多计划一做就是一年,中间要想插进去事情很难。

  • 美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仅是物理距离,还包括心理距离。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隐私的看重。

  • 在中国文化中,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财产,而在美国的文化中,他们认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

  • 美国人更加的公私分明。公司的用品,或者说财产,也包括邮箱等虚拟物品。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一定不要用自己私人的邮箱讨论。美国人公私分明的另一个表现在于,更看重利益,而不是交情。

  • 主动管理好自己生活的社区在美国是很重要的。 


中美教育比较:

  • 在博士层面, 美国大学的绝对水平高于中国大学。

  • 在硕士层面, 其实在哪里读书关系不大。即便是在美国顶级的斯坦福大学或者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都是那些大学挣学费的办法。在美国,培养博士和本科生是赔钱的。

  • 在本科层面,在美国,最难进的是顶级私校的本科,公认的最著名的五所大学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MIT和斯坦福。简称HYPMS。

    • 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好。

    • 很早地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参加社会实践。

    • 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强。

    • 自由选课,选择专业,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人。

    •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比较多, 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 双学位的毕业生比例很高。

    • 1. 考试成绩好,它总的来讲和基本功是相关的。

    • 2. 学生群体水平整齐, 也就是说没有太差的。

    • 3. 毕业时绝大部分都达到了培养目标, 这里所说的培养目标不是指毕业,而是指能够在社会上胜任他们该有的角色。

    • 国内大学本科的长处:

    • 美国大学本科的长处:

  • 在高中层面,美国顶级高中的学生学的课程多,个别学生会学习得非常精深,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这样,而是向知识面广的方向发展。中国学生数学和科学的教育水平较好。HYPMS每年在中国招的学生加起来不过40名,因此如果想进入美国一流的私立大学(前25的大学),恐怕要到美国上高中。

  • 在初中层面,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美国学生的写作、表达和分析能力培养得好。

  • 在小学, 中国学生的算术学得多,善于解难题。美国学校就教育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强调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只有好和不好的答案,符合逻辑的和不符合逻辑的。 


给孩子标准答案,是扼杀了很多中国年轻人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两千多年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高等教育都不是为了传授职业技能,今天很多英美的大学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真正的通用人才,是能够在两门课上考100分的人,而不是考一堆80分的人。 


你需要补充自己哪五种训练:

  • 看透钱。总的来讲, 中国人具有比较强的个人主义基因,而欧美人甚至是印度人,反而是非常讲求团队合作的。上哈佛的目的,是成为精英,不是学习赚钱的技能。精英人士原本应该承担起为整个族裔提高地位的责任,但是对钱的执着让他们很多人走不到学术的金字塔顶尖,更不要说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了。

  • 先学会服从、合作;学会当助手、当领导一个我行我素,不愿意服从的人,可能会成为杰出人才,但是通常难以具备领导力。

  • 认清边界,学会在边界里做事情①防御性思维,不要以为只要规定确定了,所有的人都会遵守;②围棋思维, 未谋胜,先虑败;③计算机思维中的缓存,具体地讲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凡事不能太较真。

  • 把自己培养成健全的人

  • 树立信仰。人必须有信仰,至于是什么信仰反而相对不重要。 没有信仰,做事情就没有目标,遇到困难就容易打退堂鼓。 有了信仰,不仅做事情能理直气壮,百折不挠,就是和别人讲道理也能底气十足。 


要想在事业和生活上有不错的发展,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以及了解自己的方向。而了解自己的位置和看清楚周围环境又是密切相关的。 


阅读理解能力在通信上可以被看成是接收信息。信息既然有接收,就有发送,而发送信息是我们所谓的表达能力。它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没有表达能力的人,不仅不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交朋友也会有障碍。 


为什么学习历史:

  • 学习历史是为了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以便在一个大规模的时间和空间内看待问题。学习历史是掌握一种客观公允,而且能够超出时代的看问题的方法。

  • 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会做研究。你可以说华盛顿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和伟人,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维护白人利益的奴隶主。不论怎么说,都要立意清晰,证据要自己找,要充分,分析得有理有据,结论必须是由证据自然推演出的逻辑结果,当然报告还要写得好。

  • 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今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自己的包容性。 


为什么要学习科学:

  • 掌握一种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知识的边界。

  • 帮助我们获得可叠加的进步。科学、技术和工程,是几乎仅有的可叠加的人类文明成就。

  • 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讲道理需要双方有共同的认识基础和彼此认可的讨论问题的方式,而科学本身就是帮助我们建立这样的认知基础和方法。 科学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 


对于教育:

  • 好的教育是一种开放的,自行思考的教育。

  • 美国的教育一定要植根于美国土壤,而不是简单地从英国或者德国搬过来。

  • 各个专业的毕业生要达到专业水平。①基本素质,包括语言(含外语)、数学和科学;②应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③会从案例和实践中学习。 


发明有三种:

  • 第一种是发明一个完成特定功能的新设备、新仪器,或者新方法。

  • 第二种是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发明一种新的使用方法。人们常常忽视这种发明。

  • 第三种发明是有些发明,虽然一开始是为了某一个目的,属于第一类发明,但是后来很多人在此基础上将它进行功能性的扩张,它就成为了一个平台, 这就成为了第三种发明——平台的发明。 


投资的思路:

  • 假如我们认可了你的想法,按照你希望的金额给你投资,你能否告诉我两年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

  • 为什么微软不做这件事,或者Google不做这件事?如果微软或者Google做了,你是否会被他们碾压死?你的壁垒在哪里?

  • 钱不仅仅是继续生出更多钱的工具,而是改变世界的工具。

  • 任何为大众所知的信息,在投资上都是没有价值的。

  • 最多的资源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这在信息论里面被称为霍夫曼最佳编码原理。 


从投资讲回来的几点启示:

  • 我们到底能提供什么别人提供不了的价值。

  • 要看看这件事是否能对社会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

  • 平衡好利益(利润)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 对没有意义的事情,要坚决止损,对自己所相信的事情,要长期投入做下去。 


效率=产出/所做的事情。人的产出是很难提高的,但是所做的事情是可以减少的。 


计算机算法和组织的管理,乃至社会的管理,在道理上有相通性,想要提高效率就是要少做事情。 


做事情一定不能忘了初衷。 


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变和渐变是常态,巨变是非常态。 


一个好的产品或者品牌,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提醒大家它的存在。 


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做东西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前者掌握了如何使用基本图形、结构和组成部分来构建复杂设计和产品的方法,后者根据自己脑子里的构思和直觉,直接构建最终的产品和设计。
在计算机领域,数据结构则相当于设计中的基本几何图形,它们大多是从具体的应用中抽象出来的,一个从业者水平的高下,首先在于灵活使用这些数据结构的本领。 


二叉树虽然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它却浓缩了自然界很多事物的共性,那就是分叉、层层递进和有序。 


只有将一个事件放在一个大的时间和空间合适的位置,才能知道它存在的必要性和未来的作用。 


一个简单判断早期文明水平的方式,就看那个文明能把炉子温度烧多高即可,如果能烧到1000度左右,基本上就有条件进入青铜时代了,这时大规模建设城市也成为了可能。如果能把炉子烧到1200至1300度,就可以冶炼生铁了,文明就进入铁器时代,以此类推。烧制瓷器则需要在1300度之上。
西方历史学家和科学家有一个简单衡量文明程度的办法,就是依照一种文明所能使用的能量的大小,炉温=文明程度。 


在欧洲发明各种陶瓷的伯特格尔等人由于记录下来了各种陶瓷的成分配比、工艺流程,以及所有的实验记录,今天可以仿制出欧洲历史上任何一款瓷器,而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就能获得叠加性进步。而中国古代由于不重视量化度量,也没有实验记录,甚至一些工匠为了保密根本就不记录工艺细节,因此中国各种名瓷总是在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的怪圈中徘徊。
每一步改进都是有根据的,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是科学式的进步方式。
保留做事的记录很重要,这不仅让我们能够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而且容易取得可叠加性的进步。


全球化不仅是将商品卖到全世界,还包括文化的输出和融合。
中国瓷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精致的商品,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 


中国很多记录,常常只记录成功的情况,没有记录失败的情况,因此后人难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败。 


把一些基础的功能封装是IT产业的一个重要方法。拓展到人生,人必须具有三两句话就把问题讲清楚的本领。 


过分讲究公平性虽然可以培养出大量中上等的人才,但是很难培养出精英,也很难留住精英。 


如果调度不合理,会有一大堆程序堆在队列中,在用户看来计算机似乎不动了,感觉上就像死机了一样。 


好的初衷,未必得到好的结果。对一件事、一个发明的全面认识,常常需要很长时间。人类常常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制造出一个更大的问题。 


判断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时间来检验其真伪善恶。 


人有自知之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人做事的时候要怀有敬畏之心。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一次好运气并不足以改变他的命运。但对很多人来讲,一次坏运气足以让很多人倒霉很长时间。
那么怎样才能斩断坏运气链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止损"和"认命"这四个字就好。 


很多时候,人有多大的气度,就做多大的事情。中国人既不比别人笨,还更加努力,只要规则写清楚,照样能取得好成绩。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首先还不是在学识上,更不是在金钱上,而是在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上。好奇心、系统思考的方法(或者说思维方式),以及不断挑战极限的精神,应该是人类立足于世界的根本。 


不要为了省那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把事情做得不漂亮。更重要的是,这种不给选择的做法,避免了为了次要的小事而费心,甚至因小失大。 


对于心存妄念之人,没有道理可以讲,你只能回避他们。 


得分靠进攻,但是赢得比赛靠防守。 


优雅就是对距离感的准确把握,也就是说既要给别人留出空间,又不要太疏远怠慢别人。 


永远不要指望有一个所谓纯粹的、干净的环境,让我们能不受干扰地做事。人本事的大小不在于理想状态下的发挥,而在于有各种干扰时依然能发挥。


我们要培养实干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我们不要培养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或对他人的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 


纵观俾斯麦的一生,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三个:

  • 但凡做一件事,都要有很强的目的性,不要逞一时之快。

  • 政治家不做无用功,没有好处的事情都不去做。

  • 人也好,国家也好,撕破脸这种事尽量少做。 


人能够宽容,也应该宽容那些不小心犯了错误,或者走错了路的人,但是命运不会宽容。人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善意和宽容上。 


很多时候,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 


所谓终身学习,是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而不是比谁的学位高,谁的学位多。 


计算机出错和人出错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后者出差错常常体现在个案上,计算机则不同,它们通常不出错,出错就是成批出错,造成大错。 


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工程师,我有三点简单的建议:

  1. 自省,看看自己的本事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增长。

  2. 现在的果,源于过去的因。补上这十多年来应该具有的进步。总结一下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三件工作。坦率地来讲,今天绝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多亮眼的成就,能有三个就很不错了,如果列举多了,一定是凑数。

  3. 如果工作中使用的工程工具已经老化,或者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趁早换新的,不要等到自己手上没有武器时再发愁。 


如何破解僵化式思维:

  • 凡事从相反的角度再想一次。

  • 要和比自己好的人在一起。

  • 每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尝试一些新东西。 


对于任何人,把底下两条腿架稳固了,叫做“会做人”。把上面的尖做高,让所有人都看见,叫做“会做事”。 


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不仅要有自己领域的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将自己领域的知识翻译成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这样专业学习才算完成。 


做事马虎:

  • 造成马虎的第一个原因是“技不如人”。

  • 第二个原因是不守规矩。

  • 第三个原因是不懂得交叉验证。 


理想的员工是你都不用交代他任何事,他每个季度自动给你完成很多有益的工作。 


有些人做事不成,不是因为最初的想法不对,而是忽视了滞后效应,在还没有看到效果时就匆忙改变了策略。
所谓的经验,不是简单地将上一次成功的过程复制一遍,而是知道在暂时看不到前途时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回来。
决定方向时不妨慢一点,而一旦决定,更改之前,更要慢。 


如果我们是先下结论,后找证据,哪怕找到了一些有利的证据,那么论证方式也是错的。 


人有时候不在于现在有多穷,而在于他有没有希望富裕起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225656.html

上一篇:终身成长——阅读笔记
下一篇:生活需要分寸感——阅读笔记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1 强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