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与历史:大人物、小人物
热度 3 史晓雷 2020-6-18 16:45
今天上午10:00-11:30,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主办,笔者利用其在线平台,直播了一段科普书目的分享节目,题目叫:科学与历史:大人物、小人物。按照主办方的要求,要在1个小时内给听众/观众分享6本科普书,然后有半个小时的互动。 之所以命名这个题目,觉得以“人物”为线索或脉络谈科普书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549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目的地:火星
热度 6 史晓雷 2020-4-30 16:56
按:这篇文章原载《New Scientist》2019年6月15日刊,笔者全文翻译后,上海《科学画报》做了删减,改为《造访火星,人类的星际之旅》刊发在今年4月该刊的“新知版”,感谢孙编辑加工。下文为未删节版译文,图片来自原文。正好应景近日我国刚发布的首次火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 目的地:火星 & ...
个人分类: 科普|7698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6
一星拓开新纪元——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
热度 5 史晓雷 2020-4-24 08:18
按:此文为“中科院之声”公众号所写,同步发布。为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而作,同时庆祝第5个“中国航天日”。公众号内容,略有删节,这里是完整版。有关“东方红一号”卫星公开的史料,包括近年出版的相关科技工作者的传记、回忆录,已经浩如烟海,笔者短时间内无法照顾周全,不当之处, ...
个人分类: 科普|84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画说科技史之五:朝宗两宋(下)
热度 6 史晓雷 2019-2-27 22:49
按:续上一篇 博文:朝宗两宋(上),刊发于《百科知识》2018年12月B刊。算“ 画说(中国古代)科技史 ”系列文章第五篇,若算开篇语的话,就是第6篇了。 在《朝宗两宋(下)》篇,笔者打算依次从宋代的花鸟画、风俗画和界画三方面谈谈宋代绘画中的科学技术。 名画中杂交的锦鸡 2016年, ...
个人分类: 图像证史|7686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画说科技史之四: 朝宗两宋(上)
热度 13 史晓雷 2018-12-18 14:43
拙文刊于2018年第12A《百科知识》杂志,算是今年画说(中国)科技史系列的宋代(上)。这篇小文的主体,笔者在去年SELF科普演讲中提到了一些,比如《清明上河图》等(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090766.html )。 这些已经是学界的常识了,遴选主题的时候有些为难:再提的话,有些耳朵生茧;不提的 ...
个人分类: 图像证史|9352 次阅读|33 个评论 热度 13
画说科技史之三:寄情敦煌
热度 7 史晓雷 2018-9-18 08:27
拙文刊载于《百科知识》2018年9月刊。该文是“画说(中国古代)科技史”系列文章的的隋唐部分。 我从未到过敦煌,但向往许久了。第一次感性认识敦煌是读大学时,那时余秋雨的散文流行,读过他的《道士塔》和《莫高窟》,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王圆箓——王道士的名字,也知道了令人唏嘘的文化劫 ...
个人分类: 图像证史|9457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7
温度计小史
热度 3 史晓雷 2018-9-4 09:00
按:拙文发表在9月份的《科学世界》,感谢闫凯编辑。刊载时略有删改,这里发布的是初稿。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7日开始,8月25日结束,炎炎夏日,大家更关心每天的温度。温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上了年纪的人习惯关注每天《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年轻人更喜 ...
个人分类: 科普|1503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慧眼新境——评《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
热度 4 史晓雷 2018-8-27 12:35
按:拙文发表于8月24日《科技日报》“嫦娥副刊”,编辑有删节,这里发布的是未删节版。 科学革命,是科学史领域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美国科学史家阿诺德·萨克雷(Arnold Thackray)曾提到10个科学史研究的中心领域,科学革命便是其一。这方面早年西方学者的经典著作,比如有托马斯·库恩(Thoma ...
个人分类: 科学随笔|12855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科普经典书目推荐
热度 6 史晓雷 2018-8-7 10:52
下面这些文字,原本是为某报所写,由于拖延时间太久,不准备刊发纸质版了,直接发布在这里。其中第三部分扩展后刊发在了《科普创作》杂志——见上一篇博文,其余为首发。与喜欢科普的网友以及准备给孩子遴选科普读物的家长分享! 一、不朽的经典——《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如果说有一本书,不 ...
个人分类: 科普|21149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永恒的经典——评别莱利曼《趣味科学》丛书
热度 6 史晓雷 2018-7-14 09:06
按: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丛书,是我最爱的一套科普书。推荐给热爱科学的人,无论对大人抑或孩童 (建议初中及以上),均会开卷有益。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这套书,大概有几十个版本,推荐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版本。有许多版本,用的就是人家青年出版社符其珣等先生的译本,一字不改,结果用了虚假的“译者”名字,实在可耻! ...
个人分类: 科普|1713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