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三学期线性代数教学总结

已有 8146 次阅读 2013-1-7 11:23 |个人分类:大学数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线性代数, 高等代数

三学期线性代数教学总结

王永晖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在中国数学系里又称之为“高等代数”。我带2011级首师大数学系实验班,用了三个学期教授这门课程,内容覆盖如下:

第一学期教材:同济大学《线性代数》  12周,最后一章欧氏空间未讲,相当于把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都讲完了。学这本书,主要是要让学生学会用矩阵的观点看问题,比如秩是什么,就是矩阵化为最简形后非零行的个数,怎么从这个理解出发,去证行秩=列秩。

第二学期教材:石生明《高等代数》16周,与第一学期重复内容相当于复习,最后两章未讲,Jordan形和欧氏空间。学这本书,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用线性相关无关性的角度看问题,比如秩是什么,最大线性无关组的个数,怎么从这个理解出发,去证行秩=列秩。

第三学期教材: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  16周,重复内容相当于复习,新讲内容包括欧氏空间上谱理论,JordanForm. 这本书是美国Stanford大学,Harvard大学数学系使用教材,现在网络发达,这些信息都能查到。这本书主要使用算子的观点处理线性代数,比如怎么从这个理解出发证明行秩=列秩,又是一种证法。

第一学期的教材,传统上都是给理工科学生用,不是数学系教材。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挺好的,我不喜欢同济的《高等数学》,认为它祸害了中国理工科大学生二十多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此处不多说。但是同济的《线性代数》,我觉得很好的,本来数学系的同学,跟其他系的同学,在来的时候就没什么区别,让他们一上来就搞线性相关性无关性,对他们来说很抽象的,我认为是不合适,而矩阵比较具体,用矩阵的观点看问题,作为第一学期要攻克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就很合适。

第三学期课号代数学I,本来应该讲抽象代数,但是因为第一学期军训的原因,课时少所以一年之内并不能把线性代数的课程讲完,别的普通班做法是,第三学期一半时间把高等代数讲完,另一半时间再讲抽象代数。

我的考虑是,第三学期还是用来全部讲线性代数,但是使用英文教材,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前三章相当于复习,复习的时候,数学内容对同学们是相对熟悉的,主要克服的是英文学习难度,这个难度过去后,就可以在后几章专注于新引入的数学内容。

我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两个考虑,同学们虽然学了一年,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还并未学透,未达到考研水准,所以正好利用第三学期,同步做好线代/高代习题,开学之初,我就告诉同学们,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95%的同学达到考研水准,或者换一句话说,让每个同学有95%的可能性考研成功。

大家就不要在大三或大四上学期复习考研了,就在这学期把线性代数学好,在有老师指导,在有本科生研讲班助教的帮助下,这学期就把线性代数学到考研水准,岂不更好!

这样的选课条件下,最终有68人选择了本课程(第一学年为88人),让我实在感动,大大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这种课,英文教材,数学的难度也不小,能有足够的同学选,把课开起来就不错了,倒底是我已经教过他们一年,期间又不断做到信息透明化,让他们了解到水有多深,才敢跟着我趟。

这样把线性代数拉成三个学期的好处是,同学们利用这本英文教材,慢慢习惯了抽象思维,这本英文教材总共十章,在第三章的时候就讲了维数公式和零度定理,可想而知,后面的内容会更加深入。

有了这些深入的准备,同学们在第四学期再学习抽象代数时,自然会更加适应,抽象思维绝不可一蹴而就的,需要给学生们一个适应期。

英文教材的后半部分内容很丰富,欧氏空间上的谱理论,用Nilpotent算子来处理Jordan形理论,无疑是非常好的,让我很庆幸选了这本现代教材,同学们也非常高兴,学到了东西。

我们的课程开设,内容本身并不是考研,比如英文教材的后半部分,远远超出了国内大学数学系通用教材的覆盖内容,基本上可以说不会在考研题上出,所以我也适当地放低了要求,只要同学们把课堂书本上的定理弄通,习题则不全部布置成作业,而是谁想多做几道,就多做几道。

我们为此在普通的本科生研讲班之外,又抽调出原来的研究生助教,开了一个精深研讲班,同学们专门讲英文教材后半部分的题目,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又一次发生,同学们把这些题目基本上都讲完了。

我们每个学期,都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配置了4位助教,第三学期还多了一位大四志愿者当助教,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在一周之内,开设三次本科生研讲班,两次是助教主持的,一次是我主持的。

这样学下来,同学们有很大的进步,大家可看我前面写的博文


我对同学们的进步,真的非常满意。这学期,也就是第三学期,除了助教开的本科生研讲班还是让同学们讲题之外,我主持的本科生研讲班,是让同学们讲 “Matrix Group for Undergraduate, Springer.”

这一下子就看出同学们的不足出来了,经过一年的训练,同学们已经能够把一道题讲的很清楚了,我认为中小学里面的普通老师也不过如此了,但是,当他们要讲“一章”时,一个同学负责讲这本书的一章,立刻就看出同学们的不足出来。

我觉得这样很好啊,学数学,就是要看出不足才能有长进,老是做自己会的东西,那怎么行呢。同学们刚开始没转过弯来,有些人还有些气馁,觉得自己怎么又变差了。

我们数学系老师教学生,很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学生本来以为自己都清楚什么都懂着呢,结果老师一教,学生反而觉得自己不清楚了,不懂了。

这就对了! 学数学是干什么,就是要把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解决掉,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如果为了学生的感觉,避开这个责任,有些人号称能把××课程讲的很简白易懂,还把这当作荣耀宣讲,结果学生反应他只不过是把难点跳过去不讲而已,我以为是不对的。

想想看,我们的学生经本科生研讲班这么训练下来,能够把“一章”都讲下来后,他的读书能力也就基本练成了,为他的研究生阶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了,那时候他们再在各自导师指导下去练怎么“读文章”。

这里多说一点,作为本科生老师,我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和能力范围,我所积累下的学习方法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忆筛+提问)×笔记

忆筛×笔记是本科生阶段的要务(解释见大学数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之处),我帮助学生们把这个能力练到、练好,就行了。至于,提问×笔记,主要是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应该是研究生导师们的职责,我不会越俎代庖,实际上也不可能有这个水平。

参看摘注华罗庚学习法“必须多和“高手下棋”(换言之,把数学大家的结果试予改进)必须多揣摩成局(指已有的解决有名问题的证明),经此锻炼自然本领日进 --------华罗庚《数论导引 序言》”

第一句,把数学大家的结果试予改进,一个普通的数学家一辈子能做到几次也就不错了,所以我们的本科生同学们主要还是得落在第二句“揣摩成局”上,也就是我用的名词“忆筛”

我跟同学们说,真正要练提问能力,还是要靠读文章,书都是经典内容,恰似铜墙铁壁,很难在上面再挖出一个洞来,我称之为人类第二大哲学思想“问窍抽髓”。但本科生阶段同学们现在还是积累读书能力,这个能力建好了,才有可能把研究生阶段的时间用来读文章,否则研究生阶段还得补读书能力的建设功夫。

最近数学领域出了点年轻人的新闻,某个大学的大三学生发表了文章,结果被该校校长评为正教授,若干校内奖励,又有另外一个学校的本科生把一个数论猜想证伪,发在不错的数论杂志上。

我本科生研讲班上的同学,自然有些眼热,个别同学还有点心急,非常恐慌害怕世界上的数学题一下子都被别人解决完了,莫笑。

我只需指出一个事实,从报道上来看,这两位年轻人,虽然还可以,但他们敢出国到国外大学数学系读博士么,不敢,为什么不敢,因为国外大学数学系有博士生资格考试(最近出现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其实就是取法于此种考试),这两位年轻人的数学课程底子看报道上来说还是比较弱,如果不经过很大努力,估计是考不过这个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拿不到船票,那就什么都别谈了,不会做基本的题,还能成为数学家么,没听说过(那个中国大学校长的莽撞这里由此可见)。

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科生阶段还是要好好读书,把“读书能力=忆筛×笔记”的功夫练到、练好,到了研究生阶段,则各人有各人的机缘,除了继续跟我的,其他的就不归我管了,我能把他们送到那个高度,就可以了,后面的活,该各自的研究生导师来做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650520.html

上一篇:本科生第4学期 Algebra 教材覆盖范围
下一篇:建一个(回到家)不做作业的中学、小学,可行否?
收藏 IP: 173.192.170.*| 热度|

5 唐常杰 武夷山 李宇斌 叶卢庆 erdo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