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微班教学(4-6人)的意义:蚁窝和狼群之原理篇

已有 4403 次阅读 2017-5-31 13:26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微班教学(4-6人)的意义:蚁窝和狼群之原理篇


王永晖


我们这里用微班教学这个词,而不是用小班教学,因为现在20人的班,就算小班教学了。美国著名中学Philips Exeter Academy的圆桌教学法,班上也是有11个同学。


微班教学,则是指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为4-6人,从原理上看,这是最近已经被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到的,一个人的最紧密朋友,就是在这个数目范围之内,参考链接:《我们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限制着我们有能力保持的有意义的社交对象人数,大约150人,像洋葱那样分层分布


现在社会上教育培训的班级,有两种倾向,一种是20人的小班,一种是1对1的私教,微班还相当少见,其实,在这三种模式中,应该说,微班的教学效果会是最好的。


小孩子学习,讲究一个学习气氛,如果只是1对1教学,家长舍得掏出那份钱,但效果不见得是最好的,这就跟小孩子们吃饭一样,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挑这捡那的,几个小孩子一起吃,则互相抢着吃,学习也是一样,这也是我们小教室数学课为什么采用社交性学习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不能是20人呢。其实,也没什么不能,关键看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如果只是满堂灌,老师讲授为主,那么200人也行,清华大学的有些课程不就是这么干的么,那还是天之骄子呢,也就是这待遇。


如果我们采用的是,让学生上台来讲,老师在下面提问与引导的方式,那么人数就一定不能多。这种教学方式,一般为研究生教学所采用,所以,研究生导师,是不可能带太多学生的,在读学生,几届加在一起坐在教室里面,也不应该超过6人(或稍多)。


这种教学模式,在著名大学的本科生教学中也有应用,如剑桥大学著名的导师制,学生是要讲的,导师不是光挂个名。


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只能是微班,否则肯定就有轮不上的学生,如果数目差别不大,比如11个人的话,还可以忍受微调,里面肯定已经有差异了。


这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不容易在中国得到推广呢,社会上的教育培训项目里面,很少看见这样的微班,如果知道有的,请留言告知,因为我的平面几何讨论课,马上会结束了,其中有些孩子们的数学水平还是很不错,希望能够继续享受到这种教学模式。


主要原因估计是,这4-6个人,需要有一个相对一样的水平,普通的家长们攒个班是可以的,但是家长之间都是靠人情联系起来的,家长互相认识,但是孩子们不见得处在一个类似的水平上,使得微班很难运行。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对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学术潜力进行测评的网站,有了这个网站,就帮助学生们聚在一起了,这有点像婚姻配对网站,有缘千里来相聚,适用面当然是更广。


从前面所说的人群紧密性原理来看,这种网站的建设,对一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性是当前网站的最重要的关注点,而建立4-6人的紧密性社交联系,则无疑是重中之重。


如果有了这样的认知能力/学术潜力的测评网站,我们还可以期待会对传统的学校有相当大的推动,可以想到的至少有两点。


第一、 国家现在取缔了小升初考试,导致了点招的横行,就像美国当初禁酒,导致了黑社会的横行一样,这是取缔不了的,唯一的正途,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小升初的人才选拔机制,至少是在精英教育领域,人生的第一次选拔,放在小升初,孩子们10-12岁的阶段,是合适的,也符合社会实际的,至少比黑社会模式要强。


各个学校,在选拔学生的时候,就可以依赖这种认知能力/学术潜力的测评网站,至少可将其数据作为初试依据,各个学校,在这方面的需求估计相当的大,现在各学校为什么要用奥数题做依据呢,因为他们的学术能力所限,找不到更好的、更科学的方式来替代,关于小升初的数学怎么考,至少是需要好几个数学家团队去分别研讨,方案竞争。


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社会的食物链顶端,中国数学家集体,譬如中国数学会,放弃了标准的制定权,孰为不智。


第二、学校班级教学,也很需要能够把同学们分组的测评工具,我们希望公立学校的班级,能够采用一些高阶教学法,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只要在这些公立学校采用高阶教学法,必然产生剪刀差现象,学的好的更好,学的差的更差,这是公立学校的任何一位当班老师都不能允许的。


像学生主动上台讲的模式,在公立学校也能实行,但前提是同学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组,水平接近的同学凑成一个组,全班分为几个小组,研讲在小组内进行就轮得开了。前几年炒的很猛的“杜郎口模式“,教育界的老师们认可的不多,东西是好东西,但是不是真正做了,还是只是卖了个噱头。


同学们要根据水平进行分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帮互学,把好的跟差的混在一起,那样的效果并不好。学校的老师们只能靠主观性评价,班上人数多,也不可能做的那么细,精确到位,如果有了一个技术性含量很高的测评网站,老师的工作量就可以大大减低,使得这种教学形式,即使在公立学校中也成为可行。


最后,说到题目中的蚁窝与狼群,这篇文章里面的洞见是,我们的大学,应该把蚁窝变成狼群,形成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和管理方式,就能大大地提高勤学比例。


不光学习是这样,中国大学最腐烂的一个地方,在于宿舍机制,看看国外科学家们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吧,同样符合狼群机制,MIT 麻省理工学院经久不衰的秘密是什么?  『“当时,乔治说有一件事情是明摆着的,走廊尽头最漂亮的那间办公室得留给保罗,”索洛接着说,“另外一件事情大家也是心知肚明,即保罗隔壁的那间办公室归我。”』


我们的大学生,如果能够享受到这样聚群的自由选择待遇就好了。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有个性的,有个人意志的。


这种气氛,目前国内还少,大家都唯唯诺诺,做个蚂蚁,做个螺丝钉,因而,也就像蚁群一样,总有很多是出工不出力,这是生物学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只有尊重每个老师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并按照其个性搭配成组,让大学的学生们,都能找到他们最紧密的朋友,让老师们,找到他们最合适的搭档,我们的大学,才可以谓之成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058188.html

上一篇:数学家李克正为什么要写文介绍民国企业家范旭东
下一篇:数学上的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怎么做?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