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谈谈走捷径 精选

已有 6144 次阅读 2018-2-18 17:04 |个人分类:教师生涯|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根据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无论是课题申请,还是论文写作投稿,或是单位里的个人发展等等,如果有捷径可循,那么还是有很多人设法追求这种捷径,这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捷径本身并没有制度和道德层面的问题,那么也就不算捷径,而是一种技术,甚至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所以对捷径的界定,不宜扩大化。

从这个角度,捷径总体上应该是负面的,不宜提倡。

如果某种捷径为他人所用,而且效果不错,就会形成示范效应,甚至左右学术风气,单位文化。根据资源分配的金字塔原则,由于成功者总归是少数,其他未分享到资源者,或是一般吃瓜群众,就会对部门或单位失去信心,产生诸多负面作用,但其表现形式却有多种,如肯定鼓励型、置之度外型、背后牢骚型等等,最可怕的是前者,明明在赞扬,其实内心在否定。

不同层次的捷径有不同层次的规则,中等高等层次的捷径,不是一般学者所了解,而低层次的捷径,大家都司空见惯了。

关于捷径的治理,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有以下原因制约:

第一,任职周期。一般是3年,长的5年,时间过得很快,下一轮不一定是你做领导,犯不着改变规则。

第二,看惯了太多太多捷径的套路,想想也没什么。

第三,现有捷径体现出的制度安排,真的遵循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现有制度,而且程序规范,手续齐全。

捷径的反义词是什么?不知道,姑且用正道吧。

在什么情况下学者愿意不走捷径,踏踏实实做研究?我想应该是这样,在资源分配上,正道所占比例不低于50%。也就是说,在捷径无法消除的情况下,能走捷径者继续走捷径,不能走捷径者有50%的机会得到公平的待遇,分享资源。

如果正道的资源分配比例是占40%、30%、20%……结果会怎样?其阈值范围是多少,如果有数据,可以做过门槛模型研究一下,呵呵。

如果从时间角度来研究捷径,也是有趣的。一般而言,年轻人如果捷径走得过多,对将来发展是不利的。但是,但是,不一定,如果很早就走捷径,就会形成良好的捷径意识,将来继续走捷径,一直走捷径,效果也许会很好,当然风险会变大。

所以走捷径者的总体收益应该大于走正道者,但是方差也大于走正道者。对于低于均值的不说了了,会很惨,对于高于均值者,他可能就是你的领导,是不是也很有趣?

客观说,尽管学术界的捷径现象在所难免,但社会总在进步,随着捷径治理水平的提高,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作为普通的年轻学者,总之要加强积累,学点硬本领,做到有捷径可走更好,没捷径也能生存,艺高人胆大,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2018.2.18 俞立平 于扬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1100260.html

上一篇:小心本子越改越糟
下一篇:有意义的一天
收藏 IP: 120.44.97.*| 热度|

7 姚伟 武夷山 黄永义 曹贺贺 王启云 彭真明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