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哲科技高研所”成功举办第三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

已有 2950 次阅读 2018-12-21 18:55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与讨论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诠释学, 哲学, 量子力学, 诠释, 科技哲学


“哲科技高研所”成功举办第三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

吴国林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于2018年11月8-10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市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当代科学诠释学的问题、前沿与进路

坛分为:第三届哲学工作坊和正式研讨会两个部分。第三届哲学工作坊在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正式研讨会在广州市珠江宾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一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张政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哲学部主任赵培杰教授,以及来自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讨论热烈,问题前沿,获得新的收获!


new04.jpg

第三届哲学工作坊由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李章印教授、厦门大学曹志平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彭启福教授作主题报告。吴国林教授在会议主持中指出,第三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本着探索前沿的精神,其意义在于对科学问题进行更深入、更深刻的探讨,并计划组织“科学诠释学”培训班,希望有更多研究人员为科学诠释学作贡献,开展新的学术研究方向。

李章印教授做了题为“科学说明与宗教解释”的报告。报告指出,科学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二者在进化阶段中存在不对等关系,通过比较科学说明与宗教解释,可以更好地定位科学诠释学的性质。科学的内在发展经历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理解,第二个环节是解释,第三个环节是说明。第一、第二环节属于自然哲学,直到第三环节才真正进入科学研究阶段。这三个环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科学与宗教的区别就在于科学有说明,宗教没有说明。宗教不同于科学,它只有理解没有解释和说明,而科学解释如若不进展到科学说明,就无法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事物。

曹志平教授做了题为“诠释学给科学哲学带来了什么?”的报告。第一,方法论诠释学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对抗产生了社会科学哲学。第二,“原义说”对科学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确立了非历史科学观,产生了另一种科学诠释学。“原义说”指理解文本就是把握作者通过本文意欲表达的原因来复现作品中的意义。第三,诠释学对科学哲学本体论的建设。应从存在论、从实践以及从生活世界这三种路径构建科学哲学本体论。

彭启福教授做了题为“从‘经学’走向‘经典诠释学’”的报告。报告从四个方面对经学和经典诠释学作出区分。第一,研究对象不同。经学主张直接对经典作诠释,其研究对象为“经”。第二,将文本的解释问题上升为问题去研究时,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经典诠释学中,判断何为“经”典有三个标准:一是思想原创性;二是持续的历史影响力;三是一定的空间波动性。第三,回溯的方向不同。经学研究“经”的本质是回到历史、回到过去,克服时间的距离把握作者原意。第四,回溯的方法不同。经学把握原意、回溯历史有一系列方法,如语言解释、历史解释以及心理解释,或者近代的科学化的方法等。经典诠释学是用对话的方式,在双方各有立场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



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正式研讨会在广州市珠江宾馆举行。吴国林教授主持开幕式、第一阶段会议

new1.jpg

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江教授做了题为“公共阐释学”的报告。报告对“解”“释”以及“阐”“诠”“解”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分析,指出“解”与“释”是同义反复,“解”就是分、别、以及大卸八块的意思。正如庖丁解牛中正是“解”的释义。解释之解落脚在分析上,具有深层次的含义。“诠”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己给自己讲,忠实于文本,忠实于对现象的解释;二是不做讨论,命令式的交流,具有封闭、保守的意思。“阐”建立在“诠”的基础之上,将忠实文本、忠实对象现象解释转换为主观能动的力量向外输出并与人平等交流。提出在量子诠释学的研究中应该基于诠释进行阐释,进一步将量子力学的研究转化成为主观目标服务的力量,建议“科学诠释学”转向“科学阐释学”。

new06.jpg

张江教授


new08.jpg

张政文教授

赵培杰教授



张政文教授做了题为“文学阐释学”的报告。报告对科学阐释学这一学科提出疑问。从研究对象上,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实体对象,而阐释学的研究对象是文本。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人构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阐释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主体与主体间的间性关系。从研究目的上,科学研究以发现事物的普遍规律并改造世界为目的,而阐释学是主观的主体对象,以理解和解释世界为目的。科学的最大目的是发现因果关系。报告最后指出,科学与阐释学有本质上的不同,科学是发现规律、找到原因,改变这个世界,而阐释学是为人自身构建某种意义。

赵培杰、肖峰教授分别主持了第二、三阶段的报告会。

曹志平教授做了题为“量子力学为什么是诠释学的?”的报告。报告主要对“量子力学何以是多范式共存的”这一问题进行解读来回答“量子力学为什么是诠释学的?”。如何解释量子力学的多元化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性;二是理解具有多样性;三是理解具有开放性;四是作者与读者间的平等性。自然科学研究和人的其他理解行为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前理解的筹划活动,但这种筹划活动只有在人的认识进入微观领域,其属性才得到了突现。报告最后指出,经验事实对科学具有强的判据作用,但在量子力学的哲学理论中,是无法用经验判断的。

彭启福教授做了题为“科学诠释学何以可能?”的报告。报告指出自然科学的研究渗透了人文精神,科学诠释学何以可能是从自然科学的人文精神维度的意义上来切入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它看似与人文无关,是纯客体对象,但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本身实际上就是人文卷入的过程,它渗透了人文精神。从科学诠释学角度来说,我们不是把自然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自然科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这就涉及到了诠释学的维度。自然科学中涉及到人文,那么自然科学与诠释学之间就存在着某种不可分割的关联。

李章印教授做了题为“科学解释与科学说明——自然科学如何是诠释学的?”报告。报告指出现代科学的基础是诠释学。自然科学需要用经验事实来解释自然现象,并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是科学解释发展为科学说明的必要阶段,也就是说,科学解释必须得到说明才能过渡到科学研究。从人文角度来理解科学,凡是科学研究纲领都是诠释学的,但常规科学研究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达,从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来看不是诠释学的。

华南理工大学肖峰教授做了题为“科学阐释与算法阐释”的报告。报告分别对科学阐释与算法阐释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论述。首先,报告指出科学阐释有两种,一种是对科学本身的阐释,称为科学阐释1;另一种是用科学阐释研究其他对象物,称为科学阐释2。其次,按照科学阐释的分类,算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阐释问题,分为两种:算法阐释1是算法本身的阐释,算法阐释2是用算法阐释其他对象物。算法阐释是否是人为建构的、是否具有实在性等问题属于前者。最后,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引申出阐释是否具有实在性和建构性问题。

new12.jpg

    吴国林教授做了题为“当代量子诠释学的问题与走向”的报告。报告指出量子诠释学的研究对象是量子文本,量子文本划分为量子理论文本和量子经验文本,它来自于量子世界。报告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诠释学的著名学者及其成果。其次是量子诠释学问题,目前主要局限在量子力学的诠释学方面,但没有对当代量子理论,包括量子信息理论、超弦理论、量子场论和多世界理论进行有关的诠释学研究,原因在于多数学者缺乏相关知识。如何实现量子诠释与人文诠释的统一,仍是非常关注的问题,还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原有的科学诠释学能否理解当代量子理论?是否需要转向量子世界?量子科学的本质是什么?是否追求后真理(post-truth)?如何判断理解是否正确?等相关问题。

武汉大学李宏芳教授做了题为“信息哲学的理解图式”的报告。报告指出量子信息相对于经典信息而言是纠缠态,量子信息是叠加的,所以,量子信息是一切物理存在。从阐释学角度来说,可以把量子信息理解为是与物质相关联的,也就是说,信息是物质的。频率是信息的属性之一,根据量子理论,能量和频率相关联,那么,能量与信息也是相关联的,而能量又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因此,信息与物质是相关联的,信息就是物质。



华南理工大学陶建文教授做了题为“过程与诠释的报告,从时间的角度讨论科学从哪些方面可以得到诠释。报告认为胡塞尔的时间的线性表达是错误的,应该是一种非线性的表达。如果把钟表的时间量化,这种数学化的时间实际上是人造时间,其中重要的概念就是瞬间。每一个瞬间都是均等的,所以,在数学化时间里,会做语言和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用时间对未来做出预测,这种科学还原是对科学的解释,但缺少人文意义的诠释。经济学没有规律,它不能对未来发生的事情进行预言,只能解释过去发生的事情,这种科学是实际化的科学。

太原科技大学杨秀菊博士做了题为“科学诠释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科学诠释学方法论有三点:一是人的前理解和前见会影响人的观察;二是自然界有与人和动物不一样的表述方式;三是人类是具有视觉能力的动物。报告最后指出,科学是可错的,我们生活在本体论的预设之下。






山西大学何华博士做了题为“社会科学哲学视角下的哲学阐释学”的报告。第一,哲学阐释学反对自然组织。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之间有鸿沟,还原并不能弥合鸿沟。第二,哲学阐释学具有相对主义倾向。坚持相对主义是为了批判来自社会科学中的客观主义。第三,哲学阐释学坚持整体主义。要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需要借助于历史文化传统,也就是行为的动机与历史文化传统有一致的关系,这是社会科学中的合理性来源。

    山西大学乔笑斐做了题为“后真相时代的科学阐释”的报告。报告认为科学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在没有经验作为真理的支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科学阐释使科学与公众达成共识。第一,科学领域的后真相时代是指科学失去了判断真理的标准。第二,后真相时代科学领域需要科学阐释。在科学外部,科学与公众之间需要达成一个共识,这就需要阐释。在科学内部,经验已无法等同于经过检验的理论,科学家的争论便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人文和科学的隔阂也在加深。第三,后真相时代科学阐释的核心内容。其中最核心内容是本体论问题,其次是实在观,最后是宇宙观念的问题。

new14.jpg

在会议结束阶段,吴国林教授主持会议。他指出今天各位专家的高水平报告,将对我国科学诠释学/阐释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并相信科学诠释学/阐释学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江教授对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报告作了高度评价,指出科学阐释学的学者对科学的认识很深入,态度也很认真,在研究问题方面具有高度的理性逻辑。阐释学不应该只待在小圈子里,张江教授希望“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在今后能够持续举办相关会议,将阐释学这一领域不断壮大,能够对研究量子力学的科学家有所影响、有所启发,也能够对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有所启发。

张政文教授诚挚地希望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在数月内再举办一次关于科学阐释学的学术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诠释学”的培训班,并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高研院会在科研经费方面和人力支配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与配合。最后,张江教授热情澎湃地说:“科学阐释学拥有无穷的潜力、无穷的希望和无穷的前途,应该召集五湖四海的力量,我以及其他学者全力支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7363-1152880.html

上一篇:支持购买华为手机,不支持购买apple,因孟晚舟被加拘押,欲引渡给美
下一篇:高研所将举行第四届哲学工作坊
收藏 IP: 125.216.251.*| 热度|

1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