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丽霞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blx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系统(ITS)

博文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高度、角度、深度及内容的思考

已有 5145 次阅读 2013-7-16 12: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智能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作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一个专项,上海编过几轮(2000年加拿大IBI咨询公司编制ITS发展规划,2012同济编制ITS框架体系,还有阶段性的十一五、十二五的ITS发展规划),深圳的几轮规划(2005 年的《深圳市ITS 总体建设规划》,2007 年的《深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的《深圳市智能交通系统十二五规划》),也看到宁波、济南、湘潭很多中等城市的ITS规划,内容深度不一,有的是自上而下,从框架体系用户服务出发,有的是自下而上,从工程应用出发。ITS发展近20年,由于一直没有规划、设计各阶段的分工及编制规定,各城市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都说“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在这里谈谈我的一点理解。

1.   ITS规划高度

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用在规划中,要怎么领悟?规划的高度是与规划年限相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城市规划一致,自然,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应该一致,也就是说,远景看到20年后。我时常在比较,20年前和今天,我身边发展了什么?15岁的时候,我羡慕我的同学穿着乔其纱的衬衫,口袋了放10块钱零用钱,我哪里会想到今天GDP增长这么快,生活水平如此提高。

站在国际的视野,站在技术日新月异升级的高度,我在幻想,20年之后的交通与生活,是汽车保有量增加到道路堵塞,还是无人驾驶,google眼镜,远程办公?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后者,也许真的能实现“慢行交通90%以上”,没有汽油机动车,蓝天白云..。看不懂,真的看不懂,所以,远景,难,但,肯定也有高人。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高度,怎么把握?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拔高:站在技术发展的高度,站在交通运输体系统筹的高度。技术上做好目前成熟的视频监控、自适应信号控制、交通诱导、数据采集、公共交通智能化之外,从高度上把握车路合作、无人驾驶等给城市交通带来的改变。“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做ITS规划,应该看到道路、公交。公路网、港行等的运输体系的统筹发展,衔接它们的纽带是信息以及由信息引起的决策。

2.   ITS规划的角度

什么叫“角度”?百度是这么定义的:“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也可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ITS规划的角度,就应该是ITS规划的出发点。所以,就像我前面提到,有些城市为了工程而规划,规划最终是要落实到工程实施的,有的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角度,看交通数据、车辆自动化、车牌电子化,还有一种规划,是为了理清框架体系,明确发展思路。

按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可以看出几个关键词:“是政府实施……”、“调控交通资源”、“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是编制..”的依据。

因此,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角度,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是调控交通信息资源,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数据衔接关系,是编制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公共交通等子系统、落实近期实施工程的依据”。

3.   ITS规划的深度

规划深度的理解,我是这样“夹攻”的,从第2中阐述的ITS规划的角度,可以明确它的目的,再看,ITS规划的下游是什么,是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二者的内容有些类似,因为涉及到ITS子系统的工程投资大部分会在1个亿以下,本着“小规模工程手续适度精简”的原则,我们假定ITS规划就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上位。那么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呢?

按照《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1.1工程可行性研究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书为依据,其主要任务是: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建设方案。1.3某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行业主管部门指定可简化为可行性方案设计(简称方案设计)。

采用这种2头(ITS规划角度、工可编制深度)往中间延伸的方法,规划中涉及到的子系统及工程,应描述到建设规模,工程目标,必要性、概要性技术方案,工程效益,同时做到与角度相呼应,与工可相衔接。

4.   ITS规划的内容

从已经出现的规划文本成果看,对ITS规划涉及的内容不一,1个平台5个系统,8个系统,3大体系,11个子系统..。当然每个城市应该量身定做适合自己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应该有些共性的核心内容。

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五)道路系统:确定城市各级道路规划指标和建设标准;确定城市主要道路网络布局和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和建设要求,确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系统网络布局和设施规划指标,确定自行车与行人过街的基本形式和总体布局要求;提出公共交通专用道设置原则。

  (六)停车系统:论证城市各类停车需求,提出城市不同区位的分区停车政策,确定各类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基本原则和要求。

  (七)近期建设: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排和实施措施。

  (八)保障措施: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评价规划方案的预期效果。

依据这个套路框架,我认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应当包括的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智能化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智能交通发展与交通发展的关系,预测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ITS发展目标,提出ITS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信息资源协调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信息化协同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功能:确定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城市交通数据采集、汇聚以及挖掘应用中的角色。明确各行业交通管控与综合交通信息平台之间的关系和接口。

(四)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

(五)道路交通智能化系统

(六)静态交通智能化系统

(七)公路网交通智能化系统

(八)其他交通智能化

(九)近期建设:制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提出近期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安排和实施措施。

  (十)保障措施:提出规划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评价规划方案的预期效果。

     

我也不太确定,按照这些属于比较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是否实施若干年后还会依然像北京等城市的核心区那么拥堵,但是,经过10多年的ITS建设,有一点可以明确的就是,智能交通不是解决交通拥堵的神器,过去我们夸大了ITS的效用,城市拥堵还是要从根本上着手,交通方式的转变、公交都市、合理有效的交通网络……。智能交通的效用,在某些节点,比如ETC,快速通行,可以称之为缓解交通拥堵。ITS有安全、缓堵、减排的功效,其实更大的作用,我想,应该是数据采集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信息支撑与决策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3486-708585.html

上一篇:再谈智能交通的规划与设计市场
下一篇:老书新读——城市交通规划论
收藏 IP: 222.66.170.*| 热度|

2 袁贤讯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