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物理宇宙学的奠基者和系外行星的发现者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热度 5 施郁 2019-10-9 01:18
物理宇宙学的奠基者和系外行星的发现者 |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 原创: 施郁 中国科学报 昨天 作者 |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按:诺奖公布后,立即完成这篇中国科学报约稿,已在中国科学报微信发布。 文章完成后,20点开始,我还参加了哔哩哔哩和赛先生的直播 ...
1358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引力波猎手获复旦中植奖,诺贝尔奖呢?
热度 11 施郁 2017-9-23 07:47
引力波猎手获复旦 中植奖,诺贝尔奖呢?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按 : 去年引力波探测宣布后,很多人认为它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然而当时我说,当年的诺贝尔奖不会授予引力波探测,而是会授予凝聚态中的拓扑方向。在今年 1 月 13 日 的“知识分子”年度大会上的演讲中,我说引力波 ...
13159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11
文小刚因拓扑序获凝聚态大奖Buckley奖
热度 17 施郁 2016-10-11 21:26
文小刚因拓扑序获凝聚态 物理 大奖 Buckley 奖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前两天,在 介绍 201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成就的文章“凝聚态物理中的拓扑” 中,本人英明地写道: “现在人们认识到,霍尔丹相、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态和拓扑绝缘体都属于 ...
17336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17
2016物理诺奖:凝聚态物理中的拓扑
热度 18 施郁 2016-10-9 21:30
2016 物理诺奖:凝聚态物理中的拓扑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1. 导言 因为在拓扑相变和物质拓扑相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索利斯(David J.Thouless)、霍尔丹(F. Duncan M. Haldane)和科斯特里兹(J. Michael Kosterlitz)分享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这三位获奖物理学家都是长期在 ...
22117 次阅读|25 个评论 热度 18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姗姗来迟,实至名归
热度 13 施郁 2016-10-5 00:46
201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姗姗来迟,实至名归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201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 David J. Thouless 、 F. Duncan M. Haldane 和 J. Michael Kosterlitz ,以表彰他们在拓扑相变和物质的拓扑相方面的发现( for theoretical discoveries of topologicalphase transi ...
16498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3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不可行吗?
热度 29 施郁 2016-8-25 07:27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不可行吗? 施郁 (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 1.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简介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都属于量子信息科学。传统的信息服从的规律与量子力学无关,虽然很多信息处理的微观物理过程用到量子力学。这称作经典信息,其基本单元,即比特 ...
21082 次阅读|45 个评论 热度 29
量子隐形传态
热度 9 施郁 2016-8-12 14:11
揭秘量子密码、量子纠缠与量子隐形传态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4. 量子隐形传态 前文已指出,虽然纠缠的两个粒子中的一个被测量造成整个量子态发生变化,但是除非将测量结果通知另一方,这个变化不会被另一方所觉察。所以量子纠缠与相对论没有矛盾、和平共处 ...
14958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9
量子纠缠违反相对论吗?
热度 13 施郁 2016-8-9 17:23
揭秘量子密码、量子纠缠与量子隐形传态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3. 量子纠缠违反相对论吗?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量子纠缠。这是复合量子系统(由2个或以上的子系统构成)的量子态的性质。 我们还是用偏振态作为例子。 考虑两个光子a和b的偏振量子态, 记作 $|\psi\rangle_{ab}$。 下标 ...
20309 次阅读|39 个评论 热度 13
量子密码,巧妙在哪?
热度 13 施郁 2016-7-19 10:42
揭秘量子密码、量子纠缠与量子隐形传态 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上海 200433) 2. 量子密码,巧妙在哪? 一个量子系统的基矢态的数目可能无限多,基矢态对应的物理量取值的分布是连续的,比如动量量子态,不同的动量就对应不同的基矢态,而动量是可以连续变化的。一个量子系统的基矢 ...
17277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13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