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rrest250

博文

3.1 认识黄海生态区

已有 5444 次阅读 2010-5-4 20:19 |个人分类:三、身边的黄海生态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海洋, 日本, 韩国, 黄海生态区

    半封闭的黄海生态区位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浅海大陆架之一。黄海生态区资源丰富,是沿岸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紧邻中、日、韩三国经济发达地区,黄海生态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和破坏。


3.1.1 自然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所定义的黄海生态区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的一部分。该地区主要河流黄河、长江、辽河、鸭绿江、大同江等都注入黄海。主要海湾有西朝鲜湾和中国的海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杭州湾。散布着长山列岛、庙岛列岛以及朝鲜半岛西岸的一些岛屿。受季风的影响,这里冬天寒冷干燥,常有寒潮和冷空气;夏季温暖湿润,偶有从东海北上的台风。黄海生态区的生物以暖温带物种为主,是多种鱼类和软体动物的越冬场地。许多重要湿地也分布在黄海生态区周围。


3.1.2 经济



    黄海生态区内蕴藏丰富的能源和矿产。其中,渤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油气中心,南黄海盆地具有很好的油气资源远景。这里还有丰富的滨海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磁铁、锆石、和金红石等。山东半岛近岸区还发现有丰富的金刚石矿床。这里海洋盐业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船舶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75%。黄海生态区内港口密布,经济发达。有大连、天津、青岛、釜山、上海等重要港口。中国港口吞吐量前10位的港口中有7个位于黄海生态区内。大连、青岛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黄海生态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渔场闻名遐迩。主要渔场有海州湾、烟威渔场、吕泗渔场、渤海渔场等。主要渔获对象为对虾、梭子蟹、鲅鱼、小黄鱼、带鱼、黄姑鱼、真鲷、鲈、鲆鲽类等。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面积7.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由于黄河的泥沙注入,渤海面积在不断变小。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面积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由于汇入黄海的河流携带大量而泥沙将海水染成黄色,因此得名黄海。
    东海北临黄海,南接台湾海峡。面积70余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00余米。


3.1.3 文化

    黄海生态区海域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在沿岸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传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寻药航行的线路就是由黄海之滨的瑯琊台出发到达扶桑的(即日本)。唐代的鉴真东渡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的文化交流。日本文化中至今仍可寻觅到唐代遗风。近代以来,一些西方思想则是由日本传入中国。近些年,韩国、日本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盛行,韩国、日本的饮食、电视剧、服饰受到中国年轻人的青睐。
    黄海生态区周边是中国、韩国、日本、朝鲜四个国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有着相似的文字,共同的宗教,共同的思想,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也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中、日、韩三国的文化交融。日本的漫画、韩国的饮食在中国广受欢迎。中国对日韩两国的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    黄海生态区周边的其他国家
日本
    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日本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本陆地面积约37.78万平方千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0%。由于地处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日本人口约1.28亿,主要民族为大和族。日语为通用语。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航运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比重最大;其工业尤其是电子业和汽车制造业高度发达。

韩国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东、南、西三面环海。面积9.9万平方千米,山地面积约占70%。属温带季风气候。人口约4854万,民族为朝鲜族。通用韩国语。首都首尔。2007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699亿美元。韩国曾是个传统的农业国。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业在韩国经济中比例越来越小。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等。其中,韩国的造船能力居世界第二,汽车产量是世界第五位。电子工业以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尤为迅速。近些年来,韩国的文化也成功走向世界,为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9074-319725.html

上一篇:2.6.生物入侵
下一篇:3.2 黄海生态区的生物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