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博友缘,金雕缘:与博友赵序茅合作出版《西域寻金雕》(二)

已有 3460 次阅读 2014-8-21 16:40 |个人分类:图书推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西域寻金雕

以出书为媒,我和博友赵序茅有了无数次的接触,也成为了朋友。后来我了解到,金雕项目并不是他的硕士研究生项目,他在新疆生地所的硕士研究生项目实际是做的“白头硬尾鸭的生态研究”(具体题目没细问),他在毕业致谢这篇博文中,也提到了这段艰苦的研究过程。看来,白头硬尾鸭的研究结果足够他写篇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了。赵也承认,他是幸运的,遇到了马鸣,遇到了金雕项目,有机会行走在新疆的山山水水之间,追寻金雕的足迹,研究金雕的行为生态,苦并快乐着。

既然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想必不缺经费,但很多时候,钱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从《西域寻金雕》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野外科考特别是对像金雕这样的大型猛禽类动物的跟踪观察是很困难的,需要付出很多。金雕的巢穴大多建在悬崖上,观察不易,需要经历攀岩训练,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体能和胆量意志力都是一种考验。

也许,科考有时也像打仗,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野外的条件十分艰苦,科考人员经常要经历不期而至的风雪的历练,“享受”风餐露宿与大自然为伴的特殊待遇。认真的科研需要智慧,也是需要奉献精神。我以为赵把他在新疆难忘的科考经历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是非常有意义的。出版过程中,我让很多读过稿件的同事朋友谈谈他们对这本书的感受,他们都说,凭作者的经历,并能用流畅的语言、有故事情节的表述写出来,就已经很有意义,很值得一读了,尽管语言表述算不上尽善尽美。

 

借用王德华老师的话:

读完《追踪金雕的足迹》,第一感觉是喜悦,也有压抑和担忧。喜悦的是在极度现代化的今天,难得有这样热爱大自然的年轻人,离开喧嚣的大都市,在荒无人烟的狂野上,安心研究金雕的生态学。压抑的是……

 

面对国家当今优秀科普作品贫乏、科普书籍良莠不齐乱象丛生的现状,我曾多次呼吁科学家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正确的科学理念,弘扬科学精神。很高兴有机会读到年轻科学工作者撰写的科普著作。也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能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年轻人实现科研理想不容易,要吃苦,坚持,耐得住寂寞,搞科普也是一样。当然,兴趣是第一位的,还要有好的平台,好的机遇。能吃苦的年轻人其实很多,但吃苦精神能同智慧和坚持结合,换来心目中的成功,也不容易。想起一段有趣的经历:6月在秦岭考察,了解潘文石老师带着他的年轻学生在大山深处研究大熊猫生态的艰苦过程,我们深有感触,在从华阳镇到洋县的长途车上,我们几个同行大声议论着这些事情,其中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有这股科研劲头,吃苦精神了,结果,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下车时,一位大姐追上我们,指着一个晒得黑黑的留着长发的小伙子说“谁说年轻人不能吃苦,看,这是我儿子,他已经在秦岭山里坚持了三个多月了!”,原来,这长发小伙子是北林生态学的研究生啊。人不可貌相。但愿这小伙子能坚持、能成材。

这两天正在翻阅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当然,我是带着思考去读。赵也曾提到他的书,想以后也朝着动物小说的创作方向发展。沈的书能发行几十万册,他能靠写书成为大富豪,说明了什么?下面再与大家讨论。赵的书无疑算一部严肃科普或者说野生动物科考著作。在科普图书中,我们最担心的是其中涉及科学性的文字错误。并不是专业人士写科普书就不会出现科学性错误,一是知识面有限,二是写作涉及大量专业知识的科普书的确是个细活,苦差事,很多错误也许写作时仔细一点认真一点就不会出现了。

但对于文学作品中涉及有失科学性真实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容忍吗?如何在此类作品中既保持文学性,又不失科学性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821197.html

上一篇:博友缘,金雕缘:与博友赵序茅合作出版《西域寻金雕》(一)
下一篇:酵素“笑”了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11 赵序茅 陈小润 李贤伟 曹聪 张能立 郝维昌 鲁为华 李土荣 韩枫 王大岗 杨顺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